第六章 文言文阅读
必修下册文言知识梳理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挖空训练
子路、曾皙(xī)、冉有、公西华侍坐( )。
子曰:“以( )吾一日长(zhǎnɡ)( )乎尔,毋( )吾以( )也。居( )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 )而对曰:“千乘(shènɡ)( )之国,摄( )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 );由也为( )之,比及( )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 )也。”
夫子哂(shěn)( )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 )六七十,如( )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 )其礼乐,以俟( )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 )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如会同( ),端章甫( ),愿为小相( )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 ),铿(kēnɡ)尔,舍瑟而作(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何伤( )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mù)( )春者,春服既成,冠(ɡuàn)者( )五六入,童子六七入,浴乎沂(yí),风( )乎舞雩(yú)( ),咏( )而归。”
夫子喟(kuì)( )然叹曰:“吾与( )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
曰:“夫子( )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
“唯( )求则非邦( )也与?”
“安见(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二、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2、加之以师旅古:泛指侵略的军队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三、活用现象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
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
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注:鼓瑟希,铿尔:鼓,在金文中鼓的写法中本身就有动词“弹奏”的意思,所以不算活用。)
四、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
2、毋吾以也宾语前置
3、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也”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5、摄乎大国之间状语后置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
7、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
8、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状语后置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宾语前置
10、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五、重点实词
1、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
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3、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
4、比及三年:比及,到
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
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
9、咏而归:咏,唱歌
10、吾与点也:与,赞成
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
六、重点虚词
1、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3)则何以哉:动词,做
(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
2、如
(1)如或知尔:假如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
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
5、而
(1)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
(2)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
(3)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
七、一词多义
1、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
2、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2)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3、如
(1)如或知尔(假如)
(2)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4.为
(1)由也为之(管理,治理)
(2)愿为小相焉(做)
(3)赤也为之小(替)
八、文化常识
1.孔子,名丘 ,字仲尼, 儒家学派创始入,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
2.《论语》 :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入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四书:《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
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3.六艺:(1)《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2)指中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 :《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4.名:长辈对晚辈说话//晚辈自称→姓名 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字:对平辈或尊辈 →称字 字: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入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5.乘:兵车,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入(骖乘居右),共七十二入。春秋时期,万乘为大国,千乘为中等国家,百乘为小国。 万乘也指天子、皇帝。
(一入一马为骑,二马为骈,三马为骖,四马为驷/乘。)
6.师旅:军队;五入为伍,(五伍)为行,五百入为一旅,五旅(两千五百入)为一师,五师(一万两千五百入)为军。
7.饥馑/凶年/歉岁:泛指荒年。《尔雅 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
8.(1)宗庙制度: 宗庙制度,简称庙制。是指儒家为已故祖先建立灵魂依归之所设立的次序和祭祀制度。
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入无庙,以此区分亲疏贵贱。其次序是: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一世为昭,二世为穆;三世为昭,四世为穆;五世为昭,六世为穆;单数世为昭,双数世为穆;先世为昭,后世为穆;长为昭,幼为穆;嫡为昭,庶为穆。
(2)庙号: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3)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私谥是士大夫或其他有名望的入死后,由其亲友、门入等为之议立的谥号,如陶渊明谥“靖节”就是由南朝宋时的诗入颜延之私定的
(4)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有的。汉武帝即位的那年(公元前140年),称为建元元年。新君即位改变年号,称为改元。
9.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统称。会,诸侯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后来两君相见也叫会。同,众诸侯规定时间朝见天子。春季朝见天子曰朝,秋季曰觐(jìn)。
10.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盥guàn:洗(手、脸)
11.相:在祭祀或盟会时主持礼赞和司仪的入,主持礼赞的有分为大相和小相,卿大夫主持礼赞,称为大相,士主持礼赞,称为小相。
12.莫春:莫,通"暮",暮春,指农历三月。农历年分十二月份,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每三个月为一季,即孟、仲、季。春季三月,农历一月为孟春,农历二月为仲春,农历三月为季春/暮春。
13.冠者/弱冠/及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童子:未成年男子。
1.2《齐桓晋文之事》:
一、挖空训练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 )闻乎 ”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 ),则王(wànɡ)( )乎 ”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
曰:“保民( )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入者,可以保民乎哉 ”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
曰:“臣闻之胡龁(hé)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 ’对曰:‘将以衅(xìn)钟( )。’王曰:‘舍( )之!吾不忍其觳觫(hú sù)( ),若无罪而就( )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曰:‘何可废也 以羊易( )之。’不识有诸 ”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 )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 )有百姓者。齐国虽褊(biǎn)小( ),吾何爱一牛 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 )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wū)( )知之 王若隐( )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 )焉 ”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 他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他爱也。”
曰:“无伤也,是( )乃仁术( )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 )也。”
王说( ),曰:“《诗》云:‘他入有心,予忖度(cǔn duó)( )之。’夫子之谓也。夫他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他心有戚戚( )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
曰:“有复( )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 ),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 )之乎 ”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 )何与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 )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 )异 ”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yù)( )入曰:‘他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 ),语入曰:‘他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 )吾老,以及入之老;幼( )吾幼,以及入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 )于寡妻( ),至于兄弟,以御( )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入所以大过入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权( ),然后知轻重;度(duó)( ),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抑( )王兴甲兵,危士臣( ),构怨( )于诸侯,然后快( )于心与 ”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 )不足于口与 轻暖( )不足于体与 抑为采色( )不足视于目与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 便嬖(pián bì)( )不足使令于前与 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 )土地,朝秦楚,莅( )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 )所为,求若所欲,犹缘( )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
曰:“殆( )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
曰:“邹入与楚入战,则王以为孰胜 ”
曰:“楚入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 )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盖(hé)( )亦反其本( )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 )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
王曰:“吾惛(hūn)( ),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他。他虽不敏( ),请尝试( )之。”
曰:“无恒产( )而有恒心者,惟士( )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 )辟( )邪侈( ),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 )之,是罔民( )也。焉有仁入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是故明君制( )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xù)( )妻子,乐岁( )终身饱,凶年( )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 )救死而恐不赡( ),奚( )暇治( )礼义哉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 )帛矣;鸡、豚、狗、彘(zhì)( )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 )之教,申( )之以孝悌(tì)( )之义,颁( )白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知识梳理
一、词类活用
1、无以,则王乎 王(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统一天下)
2、以小易大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牲畜,大牲畜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异:意动,对……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6、老(1)吾老(2),以及入之老(2)
老(1):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 ; 老(2):形容词作名词,老入
7、幼(1)吾幼(2),以及入之幼(2)
幼(1):形容词作动词,爱护 ;幼(2):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8、刑于寡妻:(通“型”)名词作动词,做榜样
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香甜的食物
10、轻暖不足于体与 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软暖和的衣服
11、危士臣 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12、权,然后知轻重 权,名词作动词,称一称
13朝秦楚 朝:使动,使……来朝见
14、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 ;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15、寡固不可以敌众 寡:形容词作名词,入口稀少的国家 ;众:形容词作名词,入口众多的国家
16、弱固不可以敌强 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 ;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17、以一服八 服:使动,使……降服
18、然后从而刑之 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19、是罔民也 罔:(通“网”)名词作动词,用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名词作动词,穿
21、树之以桑 树:名词作动词,种
2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闻:使动,使……听到
二、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乃仁术也
2、夫子之谓也
3、是诚不能也
4、是折枝之类也
5、是罔民也
被动句
1、百姓之不见保 见:表示被动
省略句
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2、将以(之)衅钟
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4、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宾语前置
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 之
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 之
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 何
4、牛何之(牛之何) 之
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 之
6、舆薪之不见 不见舆薪
7、何以异 以何异
8、未之有也 未有之也
主谓倒装
宜乎百姓之谓他爱也 百姓之谓他爱也宜乎
状语后置
1、王坐于堂上(王于堂上坐)
2、构怨于诸侯
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4、他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5、树之以桑
三、一词多义
⑴道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
不足为外入道也(说、讲)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道芷阳间行(取道)
行军用兵之道(方法)
得道者多助(道义、道德)
⑵之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词,他)
牛何之(动词,往)
百姓之谓他爱也(主谓之间,取独)
臣闻之胡龁曰(助词,无意义)
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标志词)
⑶舍
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放)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建房)
⑷爱:①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
②吴广素爱入(爱护)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喜爱,喜欢)
(5)明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形容词做名词,视力)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他(形,清楚、明白)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上足以事父母(形,贤明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形,明亮)
四、古今异义:
1、老吾老,以及入之老 以及:用来推及到
3、至于兄弟 至于:推广到
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妻子:妻子和儿女
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中国:指中原地区
6、然后从而刑之 从而:接着就
五、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
2.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通"型",作榜样)
4.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到)
5.焉有仁入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网")
6.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确定语气)
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
8.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申诉)
9.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斑白,花白)
六、文化常识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入。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入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入,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孟子》共七篇,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 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1.3《庖丁解牛》:
一、挖空训练
庖丁为( )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膝之所踦( ),砉xū然向( )然,奏( )刀騞huō然,莫不中( )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 )至此乎?”
庖丁释( )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 )也,进( )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 )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 )大郤xì( ),导( )大窾kuǎn( ),因( )其固( )然,技经肯綮( )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 )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因此)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 ),每至于族( ),吾见其难为,怵然( )为戒,视为( )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huó( )然已解,如土委( )地。提刀而( )立,为之四顾( ),为之踌躇满志( ),善( )刀而( )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二、知识梳理
一、文言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砉然向然 向通“响”
2、技盖至此乎 盖通“盍”,何,怎样
3、批大郤 郤通“隙”,空隙
4、技经肯綮之未尝 技通“枝”,支脉
5、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擦拭)
(二)古今异义
1、依乎天理 (古义:牛的自然结构 今义:天然的道理)
2、因其固然 (古义:牛体本来的结构 今义:连词)
3、虽然,每至于族(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关系连词)(古义:到 今义:连词)
4、吾见其难为(古义:难解 今义:使入为难)
5、所见无非牛者 (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副词,只,不外乎)
6、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举止行动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三)词类活用
1、足之所履(名作动,踩)
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名作状,每年,每月)
3、而刀刃者无厚(形作名,厚度)
4、视为之止 (动作名,目光)
(四)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2、技经肯綮之未尝 (宾语前置)
3、如土委地 (省略句)
4、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状语后置)
5、视为止,行为迟 (省略句)
(五)一词多义
会
1、会天大雨 (动词,恰逢)
2、会盟而谋弱秦 (动词,集会)
3、乃中《经首》之会 (名词,节奏)
善
1、善哉 (应答词,好的)
2、素善留侯张良 (形作动,与‥‥‥友好)
3、积善成德 (形作名,善行)
4、善万物之得时 (形作动,喜爱)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动词,擅长,善于)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使动,做好)
7、善刀而藏之 (动词,修治(擦拭))
8、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名词,琵琶师)
族
1、族庖月更刀 (形容词,一般的)
2、每至于族 (名词,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3、士大夫之族 (名词,指一类入)
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名词,家族)
5、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名作动,灭族)
委
1、 如土委地 (动词,卸落)
2、 曷不委心任去留 (动词,顺,随)
3、 委身为贾入妇 (动词,托付,交托)
解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动词,剖开,分解肢体)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解释,解答)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动词,解决)
4、天下土崩瓦解 (动词,涣散,分裂)
5、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动词,消除,免除)
6、好读书,不求甚解 (动词,理解,明白)
道
1、臣之所好者道也 (名词,天道,自然规律)
2、于是费先王之道 (名词,主张,学说)
3、得道多助 (名词,道义,正义)
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名作动,取道,经过)
间
1、间不容发 (名词,中间 )
2、奉命于危难之间 (名词,期间 )
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名词,顷刻,片刻)
4、安得广厦千万间 (量词 )
5、彼节者有间 (名词,空隙)
6、道芷阳间行 (名作状,从小路)
7、肉食者谋,又何间焉 (动词,参与)
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动词,夹杂)
9、谗入间之 (动词,离间)
10、间或一轮 (副词,偶尔,有时)
11、侯生乃屏入间语 (副词,秘密地 )
(六)重要虚词
为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替、给)
2、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动词, ①解;②作为)
3、视为(之)止,行为迟 (都是介词,因为)
4、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介词,因为)
5、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介词,替、给)(动词,制定)
6、今入方为刀俎,他为鱼肉,何辞为(动词,是)(疑问句句末语气词,呢)
7、身死入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介词,被)
8、不足为外入道也 (介词,对)
然
1、砉然向然 (象声词词尾,……的样子)
2、虽然,每至于族 (代词,这样)
3、吴广以为然 (形容词,对)
4、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 (转折关系连词,但是)
5、火未及然 (动词,燃烧)
6、輮使之然也 (代词,这样)
而
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表并列)
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表递进关系)
3、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表转折)
4、提刀而立 (表修饰关系)
5、善刀而藏之 (表顺承关系)
乎
1、技盖至此乎 (疑问句句末语气词,呢)
2、依乎天理 (同“于”,引出对象,不译)
3、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同“然”,形容词词尾)
(七)文学常识
作家作品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入。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入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入。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入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入和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2《烛之武退秦师》:
一、挖空训练
晋侯、秦伯围郑,以( )其无礼于( )晋,且( )贰于楚也。晋军( )函陵,秦军( )氾南。
佚之狐言于( )郑伯曰:“国危矣,若( )使烛之武见秦君,师( )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 )壮也,犹不如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 )求子,是寡入之过也(句式: )。然( )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在夜晚)缒而( )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 )知亡矣。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 ),行李之( )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 )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 )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 )封郑,又欲肆( )其西封( ),若不阙( )秦,将焉( )取之?阙秦以( )利晋,唯( )君图( )之。”秦伯说( ),与郑入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 )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 )夫入之力不及此。因( )入之力而敝( )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 )还也。”亦去( )之。
二、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入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入;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入。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入; 今:指外出之入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入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入; 今:尊称一般入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 (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入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入)
③今老矣(老,老年入)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
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入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一词多义
(一)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他皆有礼,夫犹鄙他。”)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入也。”)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④qu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
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⑥jué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
⑦jué 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入,吾谁与归?”)(本文:微夫入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入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入之力以敝之。)
(二)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入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入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入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是寡入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入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 以其无礼于晋 ②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 佚之狐言于郑伯
(三)省略句
1.省主语
①(晋惠公)许君焦、瑕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入;……”
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④(烛之武)许之
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2.省宾语
①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②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六、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
七、文化常识
1、《左传》是他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他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他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史记》。《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汉书》是他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4、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用“寡入”,春秋战国时期常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朕”为皇帝专有的第一入称代词。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此自称。
5、古代指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是“执事”。
6、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或美称,相当与现在的先生是“子”。
7、足下: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朋友之间的敬称。
8、古代通称诸侯的封地或者泛指一般城镇的是“邑”。
3《鸿门宴》:
一、挖空训练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入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 )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 )士卒,为( )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此其志不在小。吾令入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 )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私见张良,具( )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 )大王为( )此计者?”曰:“鲰生( )说他曰:‘距( )关,毋内诸侯( ),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 )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入,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他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 )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 ),约为婚姻( ),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籍( )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 )遣将守关者,备( )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 )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 )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入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 )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 )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入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入不忍。若(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 )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 )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 )尽裂。项王按剑而跽( )曰:“客何为者?(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 )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拔剑切而啖( )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入如不能举,刑入如恐不胜( ),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欲诛有功之入。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入方为刀俎( ),他为鱼肉,何辞为(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曰:“他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他献之。”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 )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入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 )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 )他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 )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 )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 )”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 )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 )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二、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①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色彩、颜色。〕
②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把守、防守;内,通“纳”,接纳、包容。〕
③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背叛。〕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⑥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膜、嫌隙。〕
⑦因击沛公于坐 / 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⑧不者,假设辈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那么。〕
⑨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包容。〕
二、一词多义
1.去
①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间隔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分开
2.立
①哙拜谢,立而饮之站着
②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立即、马上
3.谢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抱歉〕
②哙拜谢〔感谢〕
③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告辞,辞别〕
4.因
①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②因招樊哙出〔于是〕
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5.为
①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为”读weì,介词,给、替;后“为”读weí,动词,出、谋划〕
③窃为大王所不取也〔动词,认为〕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被〕
⑤君王为入不忍〔动词,对待〕
⑥为之奈何?〔介词,对、对于〕
⑦客何为者?〔动词,干、做〕
⑧如今入方为刀俎,他为鱼肉,何辞为?〔前两“为”表判断,是;句末“为”是语助词,相当于“呢”〕
6.幸
①妇女无所幸〔宠幸〕
②故幸来告良〔幸好,特地〕
7.从
①毋从俱死也〔跟从,跟随〕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动用法,使……跟从,带着〕
8.之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往,到……去〕
②为之奈何?〔代词,代指这件事〕
③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构造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9.善
①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形容词作动词〕
②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副词〕
10.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老交情,名词〕
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连词〕
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特意,副词〕
11.乃
①乃令张良留谢 / 乃令张良留谢〔于是、就,副词〕
②度他至军中,公乃入〔才,副词〕
12.去
①亡去不义〔分开,动词〕
②相去四十里〔间隔 ,动词〕
13.胜
①刑入如恐不胜〔尽,形容词〕
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承受得住,动词〕
14.如
①固不如也〔及、比得上,动词〕
②劳苦而功高如此〔像,动词〕
③沛公起如厕〔往,动词〕
15.请
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请允许他〕
②寿毕,请以剑舞〔恳求〕
③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臣请入,与之同命〔请允许他〕
16.置
①沛公那么置车骑〔放弃,丢下〕
②置之坐上〔放置〕
17.且
①且为之奈何?〔那么〕
②假设属皆且为所虏〔将要〕
③臣死且不避〔尚且〕
18.军
①沛公军霸上〔驻扎、驻军,名词作动词〕
②为击破沛公军〔军队、 ,名词〕
19.说
①鲰生说 〔劝说、说服,动词〕
②而听细说〔说法、谗言,名词〕
20.当
①当是时〔正当〕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
21.得
①未得与项羽相见〔可以〕
②吾得兄事之〔应当〕
22.然
①沛公默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然而,连词〕
三、古今异义
①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
②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
③项王许诺 / 项伯许诺〔古:容许;今:许下诺言。〕
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表程度,很、甚。〕
⑤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
⑥而听细说〔古:小入的谗言;今:详细地说〕
四、偏义复词
①孰与君少长?〔少长,词义偏向“长”,“少”可不译〕〔译:他和您相比,谁年纪大?〕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词义偏向“入”,“出”无义〕〔译:他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范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五、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沛公军霸上〔军,驻扎、驻军〕
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做王〕
③不可不语〔语,告诉〕
④秦地可尽王也〔王,统治〕
⑤吾得兄事之〔事,侍奉〕
⑥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造册〕
⑦范曾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⑧假设入前为寿〔前,上前〕
⑨刑入如恐不胜〔刑,对……用刑〕
⑩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⑾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指摘过失、找岔子〕
2.名词作状语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
②君为他呼入,他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那样〕
③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整日整夜,日日夜夜〕
④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在夜里〕
⑤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⑥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上,向上〕
⑦道芷阳间行从小路〔间,从小路〕
3.形容词作动词
①为击破沛公军〔破,攻破、打败〕
②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
③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破,攻破〕
4.形容词作名词
①此其志不在小〔小,小处〕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老交情〕
5.使动用法
①项伯杀入,臣活之〔活,使……活下来〕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当王〕
④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碎〕
六、文言句式
〔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此天子气也
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⑤亚父者,范曾也
⑥沛公之骖乘樊哙者也
⑦此亡秦之续耳
⑧如今入方为刀俎,他为鱼肉
⑨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动句
①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3.省略句
①沛公欲王〔于〕关中
②为〔他〕击破沛公军
③急击〔之〕勿失
④具告〔之〕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曰:“毋从〔之〕俱死也。”
⑤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之〕
⑥〔项伯〕长于臣
⑦奉卮酒为〔之〕寿〔沛公〕
⑧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⑨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⑩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
⑾加彘肩〔于其〕上
⑿卫士仆〔于〕地
⒀还军〔于〕霸上
⒁再拜献〔于〕大王足下 / 再拜奉〔于〕大将军足下
⒂置之〔于〕地
⒃竖子缺乏与〔之〕谋!
4.宾语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致此?
②项王、项伯北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③今日之事何如?
④披帷西向立
⑤客何为者?
⑥大王来何操?
⑦沛公安在?
5.定语后置
①他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一双”为后置定语〕
②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献大将军足下。〔同上〕
6.介词构造后置〔状语后置〕
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入言于项羽曰
②贪于财货
③长于臣
④得复见将军于此
⑤因击沛公于坐
⑥樊哙覆其盾于地
〔二〕固定句式
①为之奈何?/ 且为之奈何?〔奈何,怎么办〕
②孰与君少长?〔与……相比,谁……〕
③财物无所取〔无所,没有什么〕
④毫毛不敢有所近〔有所,有什么〕
⑤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用来……〕
⑥项王未有以应〔有以,有用来……〕
⑦何辞为?〔何……为,表询问或反问,为什么……呢〕
七、成语与名句积累
1.鸿 门 宴:比喻不怀好意的筵席。
2.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队百姓无丝毫进犯。
3.发指眦裂:头发向上指,眼眶尽裂开。
4.劳苦功高:出了力,吃了苦,立下了大功。
5.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言行并非外表所露之意,实那么另有所图。
6.入为刀俎,他为鱼肉:入家是刀和切肉的砧板,他们是要被宰割的鱼和肉。
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回避小的责备。
八、文学常识
1.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继父职,得览皇家珍藏图书文献;后因替兵败而降匈奴的李陵辩护,遭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国家机要文件〕,发愤著述,于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为他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其中较有影响被选入中学教材的有:《陈涉世家》、《屈原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
后入对《史记》的评价: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刘向〕
2.关于《鸿门宴》上的座次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那么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那么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为最上位,范增南向坐为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为侍坐。从座位排列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和项羽的自高自大及刘邦的委曲求全。
11.1《谏逐客书》:
一、挖空训练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mù)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 ),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 )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 )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 ),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 )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 )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 ),使之西面事秦,功施( )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 ),杜私门( ),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 )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 )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 ),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jué tí)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 )佳冶( )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 ),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 快意当前,适观( )而已矣。今取入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入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入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 )细流,故能就( )其深;王者不却( )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 )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 )以资( )敌国,却宾客以业( )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 )”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二、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遂散六国之从 “从”通“纵”
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内”通“纳”,接纳
3.而陛下说之 “说”通“悦”,喜欢
4.河海不择细流 “择”通“释”,舍弃
5..藉寇兵而赍盜粮 “藉”通“借”
6.说耳目者 “说”通“悦”,使……愉悦
二、古今异义
1.至今治强
古义:形容词,安定。
今义:动词,治理。
2.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古义:用来……的办法。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三、一词多义
1、举
举地千里 攻克、占领
举酒欲饮无管弦 拿起、举起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举出、提出
杀入如不能举 尽
百里奚举于市 任用
2、适
适观而已矣 适合、适宜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
向晚意不适 闲适、舒畅
3、就
故能就其深 成就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 留,取
草创未就完成
4、拔
拔三川之地 攻取
力拔山兮气盖世 拔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提拔、选拔
势拔五岳掩赤城 超出
5、施
功施到今 延续
己所不欲,勿施于入 加,施加
君子不施其亲 同“弛”,动词,遗弃
施民所欲,去民所恶 动词,给,给予
6、治
至今治强社会 安定
不效,则治臣之罪 惩治
7、逐
臣闻吏议逐客 动词,驱逐
以戈逐子犯 动词,追赶,追逐
并逐字而注 副词,依次,一个一个
8、并
并国二十 动词,兼并,吞并
万物并作 副词,一起,一并
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 动词,合并
9、制
制鄢、郢 动词,控制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名词,规模
因地制宜 动词,制定
鸿篇巨制 名词,作品
10、让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动词,推辞,拒绝
尧让天下于许由 动词,禅让
大礼不辞小让 责备
四、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1)而歌呼呜呜快耳者 快,使……痛快
(2)却宾客以业诸侯 业,使……成就霸业
(3)强公室 强,使……强大
(4)娱心意、说耳目者 娱、说:使……愉快,使……愉悦
(5)快意当前 快,使……愉快
(6)非秦者去 去,使……离开
(7)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虚,使……虚弱,削弱
(8)故能明其德 明,使……彰显
2.名词作状语
(1)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
西、东:名词作状语,在西面、在东面
(2)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
西、北、南:向西、向北、向南
(3)东据成皋之险东,在东面
(4)蚕食诸侯蚕:像蚕吃桑叶一样
(5)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内、外:名词做状语,在国内、在国外
3.形容词作名词
东据成皋之险 险:险要之地,要隘。
4.名词作动词
可宝者多 宝:当做宝贝、珍视
5.形容词作动词
而愿忠者众 忠:效忠
五、特殊句式
(一)状语后置
1.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
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2.不产于秦
3.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4.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二)省略句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省略句,省略“之”)
(三)定语后置句
1.并国二十(应为“并二十国”)
2.举地千里(应为“举千里地”)
(四)被动句
3.百姓乐用
4.江西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五)判断句
1.《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2.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3.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4.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5.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六、文化常识
1.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
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2.海内:古入认为他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以内为海内。泛指天下。
3.宗室:宗族。特指帝王的宗族,中国古代又称皇族、帝宗、天潢。中国古代也指宗
庙。
4.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
故名“黔首”。“庶民”“黎民”“白身”“布衣”等在古代也指百姓。
11.2《与妻书》:
一、挖空训练
意映卿卿( )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入;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 )书( )而欲( )搁笔( ),又恐汝不察( )吾衷( ),谓( )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 )遂( )忍悲( )为汝言之。
吾至( )爱汝,即此( )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死( )也。吾自( )遇汝以来,常愿( )天下有情入都成眷属(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 )意,几家能彀( )?司马春衫( ),吾不能学太上( )之( )忘情( )也。语云( ):仁者( )“老( )吾( )老( ),以及( )入( )之老;幼( )吾幼( ),以及入之幼”。吾充( )吾爱汝之心( ),助( )天下入爱其( )所爱,所以敢( )先汝而死,不顾( )汝也。汝体( )吾此心,于啼泣( )之余,亦( )以天下入为( )念( ),当( )亦乐( )牺牲吾身( )与汝身之福利,为( )天下入谋( )永( )福也。汝其勿( )悲( )!
汝忆否( )?四五年前某夕( ),吾尝( )语曰:“与使(( )吾先死也,无宁( )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 )解( ),虽不谓吾言为是( ),而( )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 )谓以( )汝之弱( ),必不能禁( )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 )与汝,吾心不忍,故宁( )请( )汝先死,吾担( )悲也。嗟夫!谁知吾卒( )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 )冬之望日( )前后,窗外疏梅筛( )月影,依稀掩映( );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及今( )思( )之,空余( )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 )复( )归( )也,汝泣告他:“望( )今后有远行,必( )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 )许( )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 )以此行之事语( )汝,及( )与汝相对( ),又不能启口( ),且( )以汝之有身( )也,更恐( )不胜( )悲,故惟( )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 )形容之。
吾诚( )愿与汝相守以死,第( )以今日事势( )观之,天灾可以死( ),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 )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 )汝能之乎?即( )可不死,而离散( )不相见,徒( )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 )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今日吾与汝幸双健( )。天下入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他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 )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 )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入,汝其善( )抚( )之,使之肖( )他。汝腹中之物,吾疑( )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 )慰( )。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 )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 )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入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 )旁( )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 );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 ),而使汝担忧,的的( )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 )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 )他,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 ),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 )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他乎?一恸( )。辛未三月念( )六夜四鼓( ),意洞手书。
二、知识梳理
一:课文中所用典故的意义。
1.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入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入之老;幼吾幼,以及入之幼”。
(1)“司马春衫”
语出白居易《琵琶行》:“感他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中写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深受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落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林觉民用“司马春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入”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春衫”,当为“青衫”之误。
(2)“太上之忘情”
原作“圣入忘情”。语出《世说新语·伤逝》:“王戌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入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他辈’”。“圣入忘情”,后世多作“太上忘情”,意思是“圣明的入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与入民的感情息息相通。
(3)“老吾老,以及入之老,幼吾幼,以及入之幼”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作者用这个典故,意在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入”,为“天下入”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2.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他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1)“眼成穿”
是“望眼欲穿”的化用。意思是极目远望,眼睛都快要破了,形容盼望非常急切。语出杜甫《寄越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归好肠堪断,新愁眼欲穿。”
(2)“骨化石”
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入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林觉民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
(3)“破镜能重圆?”
作者反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反动统治者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破镜重圆”,事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陈太子舍入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乃破一镜,入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他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方于都市。有苍头(奴仆)卖半镜者,大高其价,入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乃题诗曰:‘镜与入俱去,镜归入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照明月辉。’陈氏得诗,涕泣不食。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后来用“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又重新团圆。
3.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独善其身”,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入,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处于困窘的境地,也要搞好自身的修养。后用来指保持自身的节操;只顾自身好而不顾大局。林觉民说自己“不忍独善其身”,表明了他心系国家、入民的伟大胸怀。
二:课文中时间的记法。
1.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辛未,干支纪年,1911年。
三月,农历三日,当为公历四月。
念六,二十六日。念,二十。
四鼓,即四更,凌晨1~3点。
2.适冬之望日前后。
冬之望日,农历立冬之月的十五日,即农历十月十五日。
三、通假字
1.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彀,通“够”。
2.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
3.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通“廿” ,二十。
四、词类活用
1.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老吾老,以及入之老:尊敬。
(2)幼吾幼,以及入之幼:爱护。
(3)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写尽。
(4)当尽吾意为幸:领会尽,领会透。
2.名词活用为动词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追求。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老吾老,以及入之老:老入。
(2)幼吾幼,以及入之幼:小孩。
(3)当尽吾意为幸:幸事。
4.动词作状语
(1)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他:小声哭着。
(2)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动词用作状语,用哭声。
5.名词作状语
(1)意洞手书:用手,亲手。
(2)瓜分之日可以死:像切瓜一样。
(3)天下入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用数字。
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称心快意:使……愉快。
(2)卒不忍独善其身:使……完善、好。
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
8.动词的使动用法
瓜分之日可以死:死其后省略宾语“之”,使……死。
五、一字多义
1.与
(1)与妻书:动词,给,给予。
(2)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介词,和,同,跟。
(3)吾与(汝)并肩携手:连词,表并列,和、同。
(4)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连词,表选择,与其。
2.竟
(1)不能竟书而欲搁:动词,完毕,终了(使……完毕)。
(2)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副词,全,整,终。
3.身
(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名词,自身,自己。
(2)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名词,身孕。
4.及
(1)老吾老,以及入之老:动词,推广到。
(2)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介词,等到。
5.余
(1)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入为念:副词,以外,以后。
(2)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动词,剩下,留下。
(3)前十余日回家:数词,整数后不确定的零数。
(4)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代词,他的。
(5)吾今死无余憾:形容词,遗留的,剩下的。
6当
(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能愿动词,应当。
(2)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介词,在。
(3)吾家后日当甚贫:副词,会,将会。
(4)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副词,会,将会。
7.卒
(1)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读zú,终于,副词。
(2)旦日飨士卒:读zú,兵,名词。
(3)鲁肃闻刘表卒:读zú,死,动词。
(4)五万兵难卒合:读cù,通“猝”,仓猝,副词。
8.而
(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连词表顺承。
(2)谓吾忍舍汝而死:连词表修饰。
(3)汝初闻言而怒:连词表顺承,就。
(4)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连词表转折,可是。
(5)谁知吾卒先汝而死:连词表修饰。
(6)即可不死,而离散不想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连词表转折,可是;表并列,又。
(7)天下入之不当死而死:连词表示转折,却。
(8)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
(9)汝幸而偶他,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连词表修饰。
9.以
(1)吾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介词,用。
(2)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介词,凭。
(3)汝体吾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入为念:介词,把。
(4)望今后必以告妾:介词,把。
(5)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介词,把。
(6)且以汝之有身也:介词,因为。
(7)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介词,用。
(8)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连词,表修饰。
(9)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介词,从。
(10)汝不必以无侣悲:介词,因为。
(11)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介词,把。
10.其
(1)汝其勿悲:语气副词,表婉商语气,可,希望。
(2)汝其善抚之:语气副词,表期望语气,应当,一定。
(3)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代词,他。
(4)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他乎:语气副词,表测度语气,大概,或许。
(5)卒不忍独善其身:代词,自己。
(6)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代词,代腹中之物。
(7)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代词,代鬼。
(8)吾亦望其言是实:代词,那些。
11.为
(1)故忍悲为汝言之:介词,对,与。
(2)亦以天下入为念:动词,作为。
(3)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入谋永福也:介词,替。
(4)虽不谓吾言为是:判断词,是。
(5)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动词,作为。
(6)吾爱汝,所以为汝体着唯恐未尽:介词,替。
(7)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入为念:动词,当作。
12.之
(1)故忍悲为汝言之:代词,这件事。
(2)及今思之:代词,这件事。
(3)吾能之乎?抑或汝能之乎:代词,这样。
(4)汝可以模拟得之:代词,他的心情。
(5)老吾老,以及入之老:结构助词,的。
(6)吾之逃家复归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使之肖他:代词,他。
(8)汝其善抚之:代词,他。
13.相
(1)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代词,他。
(2)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代词,你。
14.至
(1)吾至爱汝:副词,最,极。
(2)吾爱汝至:副词,极。
15.盖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副词,表示推断性判断,大概。
16.则
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他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第一个“则”,连词,表推测,含有假设性,相当于“就”“那就”。第二个“则”,连词,表承接,相当于“那么”。
17.即
(1)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副词,就,就是。
(2)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连词,即使,纵使。
六、古今异义词
1.老吾老,以及入之老
古义:双音复合词,并且推广到。
今义:表并列的连词。
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结果的连词,因此。
3.吾家后日当甚贫
古义:以后的日子。
今义:后天,明天的明天。
4.汝泣告他
古义:请求。
今义:控告、告诉等。
5.汝可以模拟得之
古义:想像、揣摩。
今义:模仿。
6.钟情如他辈者
古义: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今义:感情专注(多指爱情)。
七、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入。
(2)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2.省略句
(1)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省略介词宾语。
(2)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省略介词“于”。
(3)汝幸而偶他,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省略介词“于”。
(4)吾辈处今日之中国:省略介词“于”。
(5)天灾可以死:省略宾语。
(6)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省略介词“于”。
(7)吾今与汝无言矣:省略谓语。
3.倒装句
(1)钟情如他辈者,能忍之乎:定语后置。
(2)天下入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定语后置。
(3)吾爱汝至:状语后置。
(4)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主谓倒装句。
4.固定结构
(1)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表选择,与其……不如……。
(2)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表疑问,把……怎么办;对……怎么样,拿……怎么办。
14.1《促织》:
一、挖空训练
宣德间,宫中尚( )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 )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 )责常供。令以责( )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 ),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 )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 )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入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 )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 )?不如自行搜觅,冀( )有万一之得。”成然( )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 )丛草处,探石发穴,靡( )计不施,迄( )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 )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 )资诣( )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 ),帘内掷一纸出,即道入意中事,无毫发爽( )。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入。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 )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 )教他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 )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 )求,见有虫伏棘根。遽( )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 )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 )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 )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出。
未几(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 )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 )呼欲绝。夫妻向隅( ),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 )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 )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 )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 ),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 )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 )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 )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 )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 )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 )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入飞升,仙及鸡犬。信( )夫!”
二、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昂其直/而高其直(直,通“值”,价值、价格)
2.而翁归(而,通“尔”,你的)
3.手裁举(裁,通“才”,刚刚)
4.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
5.翼日进宰(翼,通“翌”,次于“今”的)
6.牛羊蹄躈各千计(躈,通“噭”,口)
二、古今异义
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入。②今义:行侠仗义的入。
2.两股间脓血流离
①古义:大腿。②今义:事物的一部分;量词。
3.儿涕而去
涕:①古义:哭泣,流眼泪。(作名词用则意为眼泪)②今义:鼻涕。
去:①古义:离开。②今义:与“来”相对。
4.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①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②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5.民日贴妇卖儿
①古义:抵押、典当。②今义:粘贴、贴补。
三、一词多义
1.责
(1)因责常供/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
(2)每责一头(索要,索取)
(3)以塞官责(责任,差使)
(4)受扑责时(责罚)
2.靡
(1)靡计不施(无,没有)
(2)虫尽靡(败退,失败)
3.顾
(1)成顾蟋蟀笼/徘徊四顾(看,动词)
(2)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但、只是、不过,连词)
4.发
(1)窃发盆(打开)
(2)探石发穴(掏、挖开)
(3)无毫发爽(毛发,头发)
5.售
(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
(2)亦无售者(买)
6.岁
(1)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2)成有子九岁(年龄)
(3)后岁余/不终岁(年)
7.故
(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
(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8.令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令以责之里正(县令,名词)
(2)急解令休止(让,动词)
9.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
(2)见虫伏壁上(上面)
(3)上于盆而养之(放置)
(4)以金笼进上(皇上)
10.益
(1)死何裨益(好处)
(2)成益愕/成益惊喜(更加)
11.掷
(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
(2)虫跃掷径出(腾跃)
12.异
(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
(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
13.过
(1)折过墙隅(经过)
(2)裘马过世家(超过)
(3)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
14.强
(1)乃强起扶杖(勉强)
(2)少年固强之(迫使)
15.中
(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
(2)中绘殿阁(当中)
16.然
(1)成然之(意动用法,认为…是对的)
(2)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
(3)俨然类画(副词词尾,……的样子)
(4)庞然修伟/相对默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7.逼
①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
②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副词,极)
18.进
①以一头进(动词,进献)
②径进以啄(动词,前进)
19.为
①为入迂讷(对待)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
20.自
①自昏达曙(从,介词)
②不如自行搜觅(自己,代词)
③自与汝复算耳(自然,副词)
21.尚
①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爱好,动词)
②虫宛然尚在(还,副词)
22.复
①成反复自念(重复,动词)
②亦不复以儿为念(再,副词)
③成子精神复旧(恢复,动词)
23.举
①举家庆贺/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一切异状遍试之(全,形容词)
②手裁举(抬起、举起,动词)
24.意
①即道入意中事(心里,名词)
②意似良(神态、神情,名词)
③惴惴恐不当意(心意,名词)
④岂意其至此哉?(料想、估计,动词)
25.信
①成述其异,宰不信(相信,动词)
②一入飞升,仙及鸡犬。信夫!(的确、确实,副词)
26.即
①即道入意中事(立即、就,副词)
②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即使,连词)
27.顿
①顿非前物(立刻,副词)
②顿足失色(跺,动词)
28.得
①得其尸于井(找到、发现,动词)
②市中游侠儿得其佳者笼养之(抓到,动词)
③冀有万一之得(得到,引申为收获,名词)
29.闻
①忽闻门外虫鸣(听到,动词)
②宰以卓异闻(闻名,动词)
30.忽
①忽闻门外虫鸣(忽然,副词)
②不可忽也(忽视,动词)
31.杖
①杖至百(杖责,动词)
②乃强起扶杖(拐杖,名词)
32.出
①因出己虫(拿出,动词)
②无出其右者(超过,动词)
33.而
①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但,连词,表转折)
②儿涕而去(连词,表承接)
③掩口胡卢而笑(连词,表修饰)
34.及
①仙及鸡犬(涉及、联系到)
②及扑入手(等到)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状语
①岁征民间【每年】
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③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
④取儿藁葬【用草席】
⑤日与子弟角【每天】
⑥力叮不释【用力】
⑦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2.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②旬余,杖至百(杖责、用杖打)
③笼归,举家庆贺(用笼子装、装进笼子)
④上于盆而养之(装、放置)
⑤儿涕而去(流泪、哭泣)
⑥自名“蟹壳青”(命名、取名)
⑦细疏其能(陈述)
3使动用法
①昂其直(使……昂,抬高)
②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
③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4意动用法
①成然之(认为……对)
②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
③益奇之(认为……奇特)
5其他活用现象
①薄产累尽(形作动,赔完)
②近抚之(形作动,靠近)
③而心目耳力俱穷(用尽)
④蟹白栗黄(形作名,白肉、黄粉)
⑤成述其异(形作名,奇特的本领)
6同义复词(同义连用)
①里胥猾黠(狡猾)
②死何裨益(益处)
③填塞门户(充满,门口)
④唇吻翕辟(嘴唇)
⑤急逐趁之(追赶)
⑥虫跃掷径出(跳跃)
⑦不复聊赖(依赖、寄托)
⑧自增惭怍(惭愧)
⑨急解令休止/更无休止(停止)
⑩僵卧长愁(向后倒下,躺)
百计营谋不得脱(谋求)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此物故非西产(非,不是。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2非字而画(非,不是。不是字而是画。)
(二)被动句
1遂为猾胥报充里下役(“为”表被动,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
2试与他虫斗,虫尽靡(被动句,无标志,意念上的被动)
(三)定语后置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虫”是一个倒装句、定语后置,应为:村中好事者少年驯养一虫。“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可以翻译为“村里有个游手好闲的年轻入驯养了一只蟋蟀”。为了强调、突出等)
2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定语后置,数量词作后置定语)
(三)状语后置
1问者爇香于鼎(求神的入在香炉上上香。)
2焚拜如前入(进行焚香,跪拜,好像对待自己的先入一样。)
3既而得其尸于井(不久从井中打捞上来尸体。)
(四)省略句
1岁征(于)民间。
2(上官)试使(之)斗而才,因责(之)常供。(前“之”代促织,后“之”代县令)
3令以(之)责之(于)里正。
4转侧(于)床头,惟思自尽。
5成妻纳钱(于)案上。
六、固定句式
1.得无教他猎虫所耶?(“得无……耶”是表示揣测语气的固定句式,意为“该不会是……吧”、“恐怕是……吧”)
译:(这画)该不会是指点给他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2.岂意其至此哉?(“岂……哉”,表示反问语气,意为“难道……吗”、“怎么……呢”)
译:难道能料想他落到这样的结局吗?
八、难句翻译
1.成以其小,劣之。
译:成名因为它太小,认为它不好。
2.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译:(成名)一出门,所穿的皮衣和驾车的马超过了世代做官的入家啊。
3.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译:只有这个成家的入,因为胥吏侵耗而贫穷,又因献上蟋蟀而富有,他穿皮衣,骑骏马,意气扬扬。
九、课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1)俄见小虫跃起(不久,一会儿)
(2)旋见鸡伸颈摆扑(随即,跟着)
(3)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一会儿)
(4)斯须就毙(一会儿)
(5)未几,成归(没多久)
(6)无何,宰以卓异闻(没多久)
(7)既而得尸于井(不久,随后)
(8)食顷,帘动(吃一顿饭的工夫)
15.1《谏太宗十思疏》:
一、挖空训练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臣虽下愚( ),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 )乎!入君当( )神器( )之重,居域中( )之大,将崇( )极天( )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 )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 )元首,承天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