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世界史分期
上古史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中古史
封建社会
近代史
资本主义社会
现代史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
西罗马灭亡(476年)
开辟新航路 (1500年)
十月革命(1917年)
约公元前3500年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毛泽东的思想,掌握关键字词,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文本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一、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
1.前提:从采集狩猎到农耕畜牧
我们今天所吃的食物,几乎全是选择性栽培的结果……农民创造出经过驯化而更符合人类需要的新突变体。我们所认识的玉米、乳牛和鸡,并不出现在大自然中,若无人类介入,它们现在根本不会存在……它(农牧)上我们所知道的文明的根基。
——〔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一、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
2.标志: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认识:文明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二、感受: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古埃及文明
约BC3500年左右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约BC3500年左右
古印度文明
约BC3千纪
中国文明
约BC2070年
古希腊文明
约BC2千纪
二、感受: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
两河流域地形分布图
古巴比伦的播种机
金制山羊 法器
象征风调雨顺
青铜煎锅
前2100年雕像
苏美尔人装饰风格
苏美尔时期的金制头盔
约前5000年
带有游戏性质的赌具
乌尔王陵出土,藏于大英博物馆
乌尔王军旗
苏美尔人的滚筒印章
1.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
1.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
二、感受: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第6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
第23条 如果没有抓获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形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区的市长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
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结语 怨声载道的统治,寿命不会长,将出现连年饥荒、一片黑暗、突然死亡……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他的幽魂[在地狱里]喝不到水。
1.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
实行严格的、保护商业界财产的规定
颁行许多类似“福利国家”政策的规定
实行同态复仇法
【史料研习】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法典条文,概括出《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特点。
明显的阶级歧视
神权主义色彩浓厚
吉尔伽美什史诗
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记录了大洪水
美索不达米亚妇女发型
5000多年前的拳击比赛
楔形文字 铭文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1.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
如何理解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2.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2.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埃及社会等级图
埃及法老图特卡蒙
面具
木乃伊猫
壁画中的象形文字
2.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亚历山大图书馆演讲厅旧址
约前1500年
蜥蝎形项链
十九王朝
眼线膏瓶和眼线笔
前2世纪
纸草纸卷
新王国时期
棋盒和棋子
古埃及数字
侏儒丈夫和妻子
古埃及亚麻布衣服
古埃及人的枕头
2.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3.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
恒河流域
印度地形图
首陀罗或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去打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须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
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
——《摩奴法典》
“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废除“不可接触制”。
——印度宪法第15、17条
于一切众生身平等心,于一切众生业报平等心。
——《大方广佛华严经》
3.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掌握祭祀大权,从事宗教事务
国王、武士、官吏、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
从事被认为低贱的职业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释迦摩尼像
独角兽印章
婆罗门教
约前3千年 早期铭文
《摩诃婆罗多》
健陀罗艺术雕像
约前4千年 胸针
印度河陶器及纹饰
《罗摩衍那》
史诗
3.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文明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黑格尔《历史哲学》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4.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古希腊文明
探究:为何说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是西方民主制度的源头?
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
“认识人自己”
“知识即美德”
要求人们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柏拉图
客观唯心主义
“理想国”
追求智慧、正义、理性
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真理高于一切
创立了逻辑学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多山、多岛,环海,欧亚非要冲地带
城邦、小国寡民
工商业经济
冒险探索的性格
吸收欧亚非文明
直接参与民主政治
平等观念
人文精神
地理环境
国家制度
经济类型
民族性格
请以古希腊文明为例,概括影响文明多元的因素有哪些?
三、探究:文明多元的原因
地理环境 产生发展 成就 政治 文化
两河流域的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希腊文明
①君主专制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前3500年左右:
约前2900年:
前18世纪: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提供充足的水源
①楔形文字
②《吉尔伽美什》
③洪水方舟传说
④60进位制
前3500年左右:
前3100年左右:
①法老具有至上的权威;
②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①神话和文学故事
②象形文字
③制定太阳历
④金字塔
⑤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
⑥莎( suō )草纸
前3千纪:
前6世纪:
种姓制度
①佛教
② 《摩诃》《罗摩》; ③1到9,0,按位计值。
前2千纪:
前8--前6C:
斯巴达:寡头政治;
雅典:直接民主政治
哲学:苏、柏、亚
文学:神话、戏剧
历史:希罗多德、修昔底德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印度河平原;
恒河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部分岛屿多山少平原
特征:早期文明基本独立发展,明显的多元特征
认识:文明是平等的、多样的,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
课堂小结
选择题1:毛泽东在《人民站起来了》中强调了什么样的价值观?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具体表现。
A. 个体主义
B. 集体主义
C. 绝对自由
D. 对外依赖
解析:答案为B。毛泽东强调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通过提及人民的团结和奋斗,体现出为集体、为国家奋斗的精神。这种思想激励了无数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反映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进步的力量。
选择题2:课文中提到“站起来”这一概念,最能代表什么样的精神?
A. 自我放弃
B. 英勇奋斗
C. 向外求助
D. 逃避责任
解析:答案为B。“站起来”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站立,更是精神上的崛起,意味着中国人民在经历了屈辱与磨难后,终于勇敢面对未来,勇于为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而奋斗。这种精神激励着后来的发展,体现了民族复兴的决心。
选择题3:毛泽东的《人民站起来了》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
A. 经济繁荣
B. 战争结束后的重建
C. 外国殖民统治
D. 全球化发展
解析:答案为B。该文本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强调经过长时间的战争与动乱后,中国人民终于走向了独立与重建的阶段。毛泽东以此表述新中国的建立是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选择题4:在文中,毛泽东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以下哪项不属于文中使用的手法?
A. 比喻
B. 排比
C. 夸张
D. 拟人
解析:答案为C。虽然夸张在文学中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但在《人民站起来了》中,毛泽东主要使用了比喻和排比,强化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情感力量,以此来呼应主题和激发听众的共鸣。
选择题5:毛泽东在文中提到“人民”,其所指的最主要是指:
A. 政府官员
B. 普通百姓
C. 军队
D. 企业家
解析:答案为B。文中提到的“人民”主要是指普通百姓,强调了他们在国家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与作用。毛泽东通过强调人民的地位与价值,传达出对广大人民的尊重与信任。
选择题6:文中对未来的展望表现出怎样的态度?
A. 悲观
B. 中立
C. 乐观
D. 怀疑
解析:答案为C。毛泽东在《人民站起来了》中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强调新中国的美好未来和人民的能力,激励大家共同努力建设更美好的社会。这样的态度对于推动国家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选择题7:文章中提到的“站起来”最直接的意义是什么?
A. 身体的直立
B. 政治的独立
C. 心理的自信
D. 社会的和谐
解析:答案为B。这里“站起来”不仅意味着在身体上站立,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独立,象征着中国人民在经历了长期压迫后,终于获得了自主权和独立性。这一表述传达出中国人民不再屈从于外部力量的决心。
选择题8:毛泽东在《人民站起来了》中使用了哪些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以下哪一项不是?
A. 对比
B. 反复
C. 隐喻
D. 独白
解析:答案为D。毛泽东在文中使用了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力度与感染力,而独白则不是他在这篇文章中常用的方式。对比与反复有助于强调主题,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选择题9:文章所表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以下哪个方面?
A. 经济全球化
B. 社会主义建设
C. 个人主义兴起
D. 城市化加速
解析:答案为B。文章所表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阶段,强调了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这一特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选择题10:毛泽东的讲话传达了怎样的对人民的期望?
A. 对外依赖
B. 自我牺牲
C. 勇敢奋斗
D. 盲目跟随
解析:答案为C。毛泽东在讲话中对人民寄予了勇敢奋斗的期望,希望大家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迎接未来的挑战。这种期望不仅鼓舞了当时的人民,也对后来的国家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选择题11:从语言风格来看,毛泽东的《人民站起来了》有什么样的特点?
A. 语言平淡
B. 简洁明了
C. 华丽复杂
D. 抒情优美
解析:答案为B。毛泽东的语言风格简洁明了,直接表达了思想,易于让普通大众理解。他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有力的排比,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得每一句话都充满力量。
选择题12:在《人民站起来了》中,毛泽东对于新中国的建设持什么样的态度?
A. 怀疑
B. 确定
C. 冷漠
D. 放弃
解析:答案为B。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建设持有坚定的信念,表达了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他认为人民有能力建设一个新社会,并通过集体的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这种态度对于鼓舞士气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题13:毛泽东在文章中提到的“人民”,最主要强调了哪些群体的力量?
A. 农民
B. 工人
C. 知识分子
D. 全体人民
解析:答案为D。毛泽东在文中强调的是全体人民的力量,特别是普通民众在国家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重要性,表现出对人民群众的尊重与信任。
选择题14:在《人民站起来了》中,毛泽东使用的叙述视角是:
A. 第一人称
B. 第三人称
C. 第二人称
D. 无人称
解析:答案为A。毛泽东在文中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通过“我”的声音直接与听众沟通,使得他的言辞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增强了演讲的说服力。
选择题15:毛泽东所提到的“伟大斗争”,最直接指的是哪一方面的斗争?
A. 经济改革
B. 社会变革
C. 独立解放斗争
D. 文化传播
解析:答案为C。“伟大斗争”直接指的是中国人民在独立解放过程中的斗争,经过艰苦的努力与奋斗,最终取得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这种斗争精神成为了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基石。
选择题16:在毛泽东的思想中,人民与政府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A. 政府高于人民
B. 人民高于政府
C. 无关紧要
D. 相互对立
解析:答案为B。毛泽东强调人民高于政府,认为政府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样的思想奠定了新中国建立后的政治基础,强调了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选择题17:在《人民站起来了》中,毛泽东对过去的回顾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A. 过去的失败
B. 过去的苦难与奋斗
C. 过去的辉煌
D. 过去的遗憾
解析:答案为B。毛泽东对过去的回顾主要是为了说明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所经历的苦难与奋斗,强调经过这些磨难后,人民更加团结一致,共同迎接新的未来,这种历史经验使得未来更具希望。
选择题18:从整体结构来看,《人民站起来了》主要采用了哪种结构形式?
A. 线性结构
B. 循环结构
C. 对比结构
D. 分段结构
解析:答案为B。毛泽东的讲话整体采用了循环结构,先总结过去的苦难,再展望未来的希望,最后强调人民的力量,通过这样的结构形式,使得整体逻辑更为清晰,感情层层递进。
选择题19:文中提到的“站起来”最能够激励读者产生什么样的情感?
A. 失落感
B. 勇气与希望
C. 怀疑与恐惧
D. 无动于衷
解析:答案为B。“站起来”这一表述激励读者产生勇气与希望,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不屈服,坚强地面对未来的挑战。这种激励作用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选择题20:毛泽东在《人民站起来了》中提到的“我们”指的最主要是:
A. 当权者
B. 知识分子
C. 全国人民
D. 农民阶级
解析:答案为C。“我们”在文中指的是全国人民,强调了人民的团结与共同努力。通过这样的表述,毛泽东希望唤起全体人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建设新中国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