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节 四川盆地
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教材广东人民出版、社地质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区域第三节四川盆地。属于中国区域地理的一部分,对于我们四川的学生来说也是乡土地理的一部分,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本节课主要学习巴山蜀水和天府之国部分,主要介绍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优越、农业发达、资源丰富和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化。
二、 教学目标
A.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点。
(2)能初步说明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四川盆地的物产和多姿多彩的巴蜀文化。
B.过程与方法方面: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探究身边地理知识,搜集相关信息,并与别人交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C.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
(1)掌握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概况。
(2)体会“天府之国”丰富的物产和多姿多彩的巴蜀文化。
教学难点
理解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根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教师导学,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主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通过顺口溜引入学校周边的山岭和河流,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山山水水。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家乡的山脉和河流。 学生通过介绍与其生活和周围相关的地理知识,从而体现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巴山蜀水 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组织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四川盆地以及盆地周边的山和水。 学生认真观看地图,结合生活实际探究家乡的山脉和河流的名称,并交流展示。 充分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天府之国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谁不说咱家乡好?2.探究形成“天府之国”的有利条件。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从家乡的农业、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土特产、饮食、娱乐等地方文化特色方面小组合作探究,并进行交流展示。小组合作,从位置、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利设施等方面探究形成天府之国的有利条件并表达交流。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开展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开展“走进舌尖上的巴蜀”抢答赛。 学生参与抢答。 对知识巩固加深。
课堂小结 利用板图板书,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