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9 20:3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标内容要求
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指向秦汉时期,汉朝采取各项措施,巩固大一统王朝。本课内容是秦汉大一统王朝巩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包含三部分内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和汉朝对西域的管理。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张骞通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民族关系的发展使西域变得尤为重要,汉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汉朝民族交往与对外交往繁荣,疆域扩展,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以巩固。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特点,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各项措施;也初步具备了史料阅读、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和能力。 本课涉及的张骞通西域、班超经营西域等故事性较强,学生对此兴趣较大。本课涉及的地理空间概念比较多,初一学生理解会有一定难度。 可以通过阅读史料、观察地图,提取信息,分析历史现象及其影响,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地图,叙述张骞通西域的基本历程并能够分析其历史意义;合理想象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感受他为国分忧、不忘使命、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品质,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了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方法;提取史料信息,分析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理解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意义,体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视野。 3.知道西汉和东汉对西域的管理,讲述班超经营西域的故事,感受班超父子为国守疆的责任担当,认识到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培养主权意识,促进形成国家认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及丝绸之路的影响。 教学难点 汉朝对西域有效管理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玉门关遗址》和《丝绸之路图》,介绍西域的概念。汉朝人把阳关和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设问:西域对汉朝的重要意义?张骞为何要出使西域? 阅读课文引言,了解西域概念,思考西域与汉朝的关系。 培养读图能力,培育时空观念。
新课学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张骞通西域 学习任务一 了解张骞通西域的基本历程及历史意义。 活动1 结合《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和《史记》记载,分析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原因。 看图说话,了解张骞应募出使西域。 出示《张骞出使西域图(唐朝敦煌壁画·局部)》和《史记》对张骞的记载。 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 ——《史记·大宛列传》 活动2 结合《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和《史记》记载,了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路线、过程。 初,骞行时百馀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史记·大宛列传》 活动3 布置任务:列表总结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分析其历史意义。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史记·大宛列传》 设问: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之举? 布置任务:阅读教材《学史崇德》。 设问:通过你对张骞的了解,说一说我们需要学习张骞哪些优秀的品质? 识读历史地图和《史记》,认识到西域诸国的政治倾向对汉匈双方都是尤为重要。西汉为争取西域诸国对汉朝的支持,派张骞出使西域。 依据敦煌壁画的描绘和史书的记载,讲述张骞应募出使西域的故事。 学生依据图片和文字史料,结合教材内容,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 公元前138年,张骞从长安出发,中途被匈奴扣留10多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大月氏。大月氏无意东归复仇,张骞只好返回。回到长安后,张骞向汉武帝报告了在西域的见闻,汉朝了解了西域的状况。 总结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 第一次: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了解西域; 第二次:加强汉与西域的联系,沟通西域。 思考回答: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往来。 结合《学史崇德》,回答问题: 学习张骞为国分忧、不忘使命、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品质,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阅读地图和史料,提取有效信息,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背景,培育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 识读历史图片和史料,学会依据史料,展开联想,讲述历史故事。 依据教材内容和各种史料,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及过程,培育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培育历史解释能力。 回答为什么是“凿空”,这也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 学习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家国情怀。
二、丝绸之路 学习任务二 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历史意义。 活动1 布置任务:结合《丝绸之路图》和《汉朝海上航路图》,了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布置任务:观察《西汉鎏金铜马》和《东汉锦袜》图片,感受丝绸之路沿线的商业、文化繁荣。 活动2 设问: 1.沿丝绸之路传入和传出的有哪些? 2.概括丝绸之路沿线交流的特点。 3.概括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读地图、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 1.陆上丝绸之路: 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到欧洲和北非。 2.海上丝绸之路: 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通过文物图片观察,感受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方商品交流的景象。 西域的良种马传到中原,中原的丝织品传到了西域 学生思考回答: 1.传出的有丝绸、漆器等物品,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入的有良种马、香料、核桃、葡萄,以及乐器歌舞等。 2.物品交流丰富,双向交流。 3.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 了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方法。 利用教材文物图片,展开合理推想,认识到丝绸之路沿线商业、文化繁荣的景象。 通过探究性问题链的设计,更进一步认识到丝绸之路沿线商业繁荣的景象和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学习任务三 了解汉朝对西域的管理及其历史意义。 活动1 对比《秦朝形势图》和《西汉形势图》,了解秦汉疆域的变化及原因。 活动2 设问:阅读教材第82页正文第一段和第二段,说一说汉朝对西域管理的有效措施和历史意义。 观察两幅形势图,认识到汉朝的疆域比秦朝大,西北部多了西域地区。原因包括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府的设置等因素。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措施: 1.设置行政机构管辖西域,如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府等。 2.东汉派班超等出使西域。 意义: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观察图片,找出不同点,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教材,认识到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培养主权意识,促进形成国家认同。
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问:本课学习了“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和“汉朝对西域的管理”三件史事,请你说出三者之间的联系,探讨汉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趋势。 思考回答: 联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和汉朝对西域的管理,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张骞通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民族关系的发展使西域变得尤为重要,汉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趋势:汉朝民族交往与对外交往繁荣,疆域扩展,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以巩固。 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认识汉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趋势。
板书设计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作业与评价
1.作业内容: 基础作业:完成同步练习。 拓展作业:(二选一) (1)历史小故事 张骞通西域、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都是出自本课的历史典故,请你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讲解。 要求:讲述生动,观点正确,故事情节完整,符合历史事实,时长建议3分钟左右。 (2)丝路重生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盛赞中哈传统友好,全面阐述中国对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政策,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请你以“丝路重生”为题,介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其撰写一段解说词。 要求:观点正确,语言生动,史实准确,不少于300字。 2.评价量规: 基础作业:见答案(略) 拓展作业:(二选一) 作业评价1.历史小故事 张骞通西域、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都是出自本课的历史典故,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历史故事进行讲解。讲述生动,观点正确,故事情节完整,时长建议3分钟左右。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表述生动,富有启发性。A故事情节较完整,基本遵循历史事实,表述准确。B故事情节不够完整,缺少部分历史事实,逻辑清晰度需要提升,表述不够准确。C2.丝路重生 请你以“丝路重生”为题,介绍“一带一路”,为其撰写一段解说词。 要求:观点正确,语言生动、史实准确,不少于300字。观点正确,逻辑清晰,语言准确,符合史实,富有文采。A观点比较明确,逻辑比较严谨,语言比较准确,基本符合史实,较有文采。B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观点混乱,史实不清,逻辑不清,语言不准确。C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