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9 20:3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标内容要求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中国,知道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教材分析
本课概述了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并从文化、经济、交通和军事等领域实行了巩固统一的措施,是我国大一统的开端,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本课上承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下启秦末农民大起义。 本课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秦灭六国”,介绍了秦灭六国的条件、过程及意义;第二部分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介绍了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巩固统一的措施”,介绍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文化、经济、交通和军事措施。三个部分之间密切联系,共同围绕秦统一中国这个主题,从地理范围的统一、政治制度的统一以及文化、经济、交通、军事的统一三个层面来展开论述。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秦朝和秦始皇特别感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秦国完成统一的历史背景以及统一是民心所向有了一定认知,并且已经初步具备了识读地图、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参观博物馆和阅读、观看纪录片等方式,对秦国完成统一的策略、秦朝的建立、秦朝统一文字、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修建有一定了解。 初一学生接触历史不久,经过前两个单元学习,对于中国古代史发展脉络有初步认知。但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还处于感性层面,尚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评价秦始皇、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秦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需要教师借助形象的文物图片、地图,讲述故事创设历史情境和进行史学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深入浅出地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通俗化。在问题的设置上要分层次设问,有助于培养他们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识读图文材料,理解秦统一中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史事间的因果联系,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通过观察秦灭六国形势图,掌握观察、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在具体的时空背景下阐述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 2.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构建秦朝政治建制结构图,了解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影响等,学会分析史料并运用史料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看法,感悟制度创新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大作用。 3.通过推测秦统一以后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小组合作探究秦朝巩固大一统的文化、经济、交通和军事措施及其作用,能对重大历史现象形成合理想象;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尝试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的深远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涵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秦始皇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 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设问:秦王嬴政为何能灭掉六国?灭掉六国后他又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因为秦强大,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 从具象的实物史料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对本课的学习。
新课学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秦灭六国 学习任务一 了解秦统一的史实和历史意义。 活动1 设问:关于秦王嬴政,你们了解多少呢? 活动2 出示材料,设问:阅读《相关史事》并结合所学,分析秦实现统一的条件。 活动3 出示《秦灭六国形势图》,设问:说说秦灭六国的过程和策略。 活动4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布置任务:找出秦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活动5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设问:依据材料,分析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 感悟,思考并回答问题:统一中国、千古一帝、长城…… 阅读材料,从不同角度归纳概括秦实现统一的条件。 识读地图,研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策略为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阅读教材,圈点勾画,思考回答:建立时间是公元前221年,建立者是嬴政,都城是咸阳。 归纳概括: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结合知识储备,激发学习兴趣。 2.构建与所学内容的联系。 1.提升学生研读史料,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1.识读地图,提取信息,分享表达,了解秦灭六国的过程。 2.提升识读地图获取信息和依据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育时空观念。 自主学习,提升从教材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王朝建立三要素(时间、人物、都城)的学法进行指导。 1.阅读教材,提取信息,交流表达。 2.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并对史事进行分析的方法,认识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3.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树立国家统一的观念。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学习任务二 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活动1 设问:秦朝建立后会吸取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些教训?应如何解决? 活动2 出示材料,设问:阅读材料及《相关史事》,了解皇帝制度的内容,概括皇帝制度的特点。 活动3 教师讲述,设问:这段材料中群臣在讨论什么问题?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建议?为什么? 活动4 出示表格,设问:阅读教材,对比周朝和秦朝统治的差异,补充表格内容,并思考郡县制的影响。 活动5 设问:阅读教材,完成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并结合材料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意义。 思考并回答问题:王室衰微需要加强君主权力,地方混乱需要加强中央权力。 阅读史料,思考回答:皇帝制度特点为①皇权至上;②皇位世袭;③皇帝独尊。 思考回答:讨论问题为地方管理中,是实行分封制还是设立郡县。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决定实行郡县制。因为分封制容易导致诸侯争霸的局面,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郡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免,有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阅读教材,结合所学,完成表格。思考回答: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完成示意图,回答问题: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1.回顾旧知,建立秦朝制度创新与前朝历史的关联。 2.解读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突破难点。 3.通过问题探究,解读核心概念,降低学习难度。 1.提升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了解皇帝制度的特点。 2.解读核心概念,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 1.以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发讨论,分析比较,激发学习兴趣。 2.提取关键信息,认识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3.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增强对历史现象的认识。 通过分析比较,认识具体时空背景下历史现象产生的必然性,了解郡县制的作用和影响,增强对历史现象的认识。 1.识读示意图,厘清逻辑关系,学会图文互相印证,构建逻辑关系。 2.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审视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习任务三 归纳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 活动1 设问:想象秦统一后,可能遇到哪些问题。 活动2 出示材料,设问:阅读教材和材料、观察图片,合作探究,分组列举秦朝巩固大一统的文化、经济、交通、军事措施,分析这些措施各有何作用。 活动3 出示《秦朝形势图》,设问:说出秦朝疆域四至,理解秦朝在整个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思考回答:遇到问题为①文字不统一②货币不统一③度量衡不统一④车轨不统一等。 阅读材料,合作探究,思考回答: 1.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作用是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经济上统一钱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作用是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交流。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 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建驰道,作用是使秦朝的水陆交通四通八达。 4.军事上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作用:拓展国家疆域,巩固边境稳定,促进民族交融。 观察地图,思考回答:秦朝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创设问题情境,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历史理解。 1.阅读材料,提取信息,交流表达。 2.提升合作探究、团结协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分析重要史事间的因果关系,加强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认识。 从历史地图中辨识、获取重要的历史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的知识建立联系,为后续的历史学习做好铺垫。
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知识总结结构图,梳理本节课知识线索,总结提升。 总结、聆听、分享。 夯实基础知识,建构知识体系,认识秦朝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板书设计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作业与评价
1.作业内容: 基础作业:完成同步练习。 拓展作业:(二选一) ①我是小导游 秦朝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如果你是一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导游,要向游客介绍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你将怎样介绍呢?请完成一篇导游词的撰写。 要求: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不少于200字。原则为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条理清晰。 ②小钱币,大历史 小钱币展示了人民的智慧,大历史是统一发展的必然。以历史小组为单位,通过课后搜集春秋战国时期钱币的资料,每组动手仿制一种钱币,并选出一名讲解员,完成作品后请各讲解员上台展示本组作品并进行说明,过程中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具体要求见下表。 2.评价量规: 基础作业:见答案(略) 拓展作业:(二选一) 作业评价1.我是小导游 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不少于200字。原则为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条理清晰。价值观正确,能够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生动有趣。A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相关史实较为清晰说明,条理基本清楚,逻辑比较严谨,文字较为生动。B有论述或说明,但史论结合不充分,或字数不足。C2.小钱币,大历史 通过搜集春秋战国时期钱币的资料,每组动手仿制一枚钱币。讲解员展示本组作品并进行说明。完成钱币制作,讲解声情并茂,有理有据,具有历史价值。A完成钱币制作,讲解逻辑比较严谨,语言比较准确,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B无法完成钱币制作,或讲解过程中逻辑不清,语言混乱,无历史价值。C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