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六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学习重点:了解唐前期鼎盛局面原因与表现、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政权更迭
1、隋朝(581年—618年)
581年,北周外戚重臣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即隋文帝,定都长安。589年,隋文帝派次子杨广南下灭陈,统一中国,结束了几百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
604年隋文帝因病驾崩,次子杨广继位,即隋炀帝。隋炀帝继位后,营建并迁都洛阳,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修驰道筑长城,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重开丝绸之路,三征高句丽 ,这一系列举措,巩固了统一的局面,推动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但内外举措过度消耗国力,引发了隋末民变和贵族叛乱。留守太原的隋朝贵族唐国公李渊也趁机起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618年—907年)
618年,李渊夺取长安并建立唐朝,即唐高祖,随后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在唐朝建国中,李渊次子李世民功劳卓著,于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哥哥)与齐王李元吉(弟弟)控制长安城。李渊深知形势,于是禅让帝位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即唐太宗。唐太宗统治期间,出现了少有的政治开明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
唐太宗之子唐高宗李治在位时,皇后武则天参与朝政,唐高宗驾崩后武则天先后拥立自己的长子李显和四子李旦为帝,但均不为她满意,于是在690年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在她当权期间,尽管政局纷纭,但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史称“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武周政权结束后不久,唐高宗之孙李隆基继位,即唐玄宗,他具有革新魄力,最终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武媚娘
唐高宗
开 元 盛 世
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怠于政事,而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开元年间,唐玄宗在边境重地设节度使加强边防,但节度使兵权越来越大,使国家出现了外重内轻的局面。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历时8年,于763年被唐朝名将郭子仪彻底平定,但从此唐朝由盛转衰。
安禄山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兵变
由于节度使权力极大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导致唐朝后期100多年一直存在藩镇割据的局面,再加上中央政府内部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牛李党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统治。878年爆发了黄巢起义,农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黄巢起义军将领朱温降唐,但却逐渐控制唐朝政权。907年朱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朱温
黄 巢 起 义
牛僧孺
李德裕
牛李党争
3、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五代十国又是一个南北大分裂的时代。我国北方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短命王朝,史称“五代”,五代除后唐定都洛阳外其余都定都开封。与五代同时,南方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9个割据政权,连同在山西建立的北汉,史称“十国”。
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十国中第一明君,致力于统一大业,立下“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 对内修明政治复苏经济,对外南征北战,击败后蜀,南摧南唐,北破契丹,史家称其“神武雄略,乃一代英主也”。可惜在北上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不久去世,仅39岁,其幼子继位。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改国号为宋,即宋太祖,五代结束。宋朝继续统一步伐,979年攻灭北汉,十国结束。
柴荣
五代十国实质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武人乱政是其时代特征
二、隋唐国防
1、隋朝
(1)隋文帝采用离间分化,使突厥分东西两部
(2)隋炀帝攻吐谷浑,重开丝绸之路
2、唐朝
(1)唐太宗灭东突厥和高昌,设安西都护府(龟兹、焉耆、于阗、疏勒)
针对青藏(吐蕃)以和亲维持和平(文成公主出嫁松赞干布)
河西四镇
李世民天可汗
(2)唐高宗攻灭西突厥
(3)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4)唐玄宗时期,东北靺鞨族粟末部崛起,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注:7世纪初,回纥族一直受到突厥人奴役。后联合唐朝攻灭东突厥,并归顺唐朝,后改名回鹘。9世纪回鹘瓦解,大部西迁到河西走廊和西域,发展为维吾尔族。
三、课堂总结
1、政权更迭
(1)隋朝:开皇之治、开凿大运河、隋炀帝亡国
(2)唐朝: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3)五代十国:南北大分裂、燕云十六州、后周世宗、武人乱政
2、隋唐国防: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李世民天可汗
四、当堂练习
C
1、唐太宗、武则天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元朝设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清朝康熙帝收复台湾后设台湾府,乾隆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叛乱后设伊犁将军。这些措施的根本作用是( )
A. 强化了对西域和西藏的管理 B. 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
C. 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2、宋人尹源曾说:“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下列符合尹源看法的是( )
A. 分封诸侯使唐朝由盛转衰 B. 藩镇客观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C. 农民起义加速了唐朝衰亡 D. 藩镇实际上都服从中央的管理
B
C
3、唐太宗说:“炀帝岂不以下无忠臣,身不闻过,恶积祸盈,灭亡斯及!若人主所行不当,臣下又无匡谏,苟在阿顺,事皆称美,则君为暗主,臣为谀臣。君暗臣谀,危亡不远。”为此,唐太宗的做法是( )
A.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B. 居安思危,戒奢从简
C.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D. 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4、材料一: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材料三:《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晚年曾总结自己治国之道:“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朕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责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原则,并结合所学归纳体现治国原则的政策。
(3)上述唐太宗的政策与先秦诸子的哪些主张相近?
(4)据材料三分析唐太宗“成今日之功”的原因。
(1)隋炀帝的暴政引发农民起义,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唐太宗吸取了教训,减轻对农民的剥削,是出现盛世的原因之一
(2)原则:以民为本,以农为本。政策:统治者戒奢从简,实行轻徭薄赋,保证农时 (3)老子无为而治,孔子以德治国,孟子仁政思想
(4)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