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9 15:4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16 课三国鼎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曹操
刘备
孙权
学习目标
1、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影响战争胜败的因素。(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三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知道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结合所学知识和本课子目录思考,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局势,又是如何从图一演变为图二的?
军阀割据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
军阀割据混战
人口锐减,百姓生活困苦,渴望统一。
时代背景:
官渡之战
东汉初年(25 年)
东汉末年
黄巾起义
184年
诸侯纷争
190 年
汉献帝19岁
4
官渡之战
袁 绍
曹  操
官渡之战·背景
政治:“奉天子以令不臣”,取得政治优势;招揽、重用各种人才
经济: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农民、兵士垦荒耕田。
世代豪门,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天下诸侯,势力最大的是北方的袁绍和曹操。
6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州牧统领
军阀割据
【历史解释】阅读教材思考,为了增强自身实力,曹操在前期做了哪些准备
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招揽各种人才;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和军粮问题,他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首领。
“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主动权。
招揽人才。
收编军队,实行屯田。
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写下了豪情万丈的诗 ——《龟虽寿》
已经52岁的曹操,他的“壮心” 是什么?
他接下来遇到的对手将会是谁?将会打响哪场战役?
进军南方统一全国
9
时间
交战双方
战术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200年
袁绍和曹操
曹操胜利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以少胜多
结合视频及教材内容,梳理官渡之战的相关史实。
官渡之战
汉献帝
·19岁
曹操
袁绍
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火烧乌巢
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
(2)善于用人
经济上: 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
曹操取胜的原因:
袁绍 失败的原因:
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
【史料实证】面对曹操南下的攻势,刘备和孙权是如何应对的?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诸葛亮《隆中对》
孙刘联盟,共抗曹操。
时间
交战双方
战术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208年
诈降、火攻
曹操;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胜利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
史学—《三国志》
文学—《三国演义》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火攻曹操的作战方案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但作者为了增强文学的趣味性,会有一些虚构的成分。因而不能等同于真实的历史。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赤壁之战
史学—《三国志》
文学—《三国演义》
文学—《三国演义》
文学—《三国演义》
曹操
刘备.荆州
孙权江东
曹操统一北方后天下形势
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赤壁之战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三顾茅庐



孙、刘联军




赤壁
之战
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赤壁之战
赤 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简单经过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曹军(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军大溃,曹操带败兵北撤
公元208年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曹操轻敌,周瑜火烧赤壁
12
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军中瘟疫横行。
曹操骄傲轻敌。
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材料三:“周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材料一:诸葛亮:“曹操之众,远来疲弊,此所谓‘强驽之末’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汉书》
【历史解释】根据材料思考,在赤壁之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战败?
谦虚为上 切忌骄傲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13
以史为鉴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29年
孙权
建业
【时空观念】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影响?
实现了局部统一
刘备
221年
成都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洛阳
曹丕
220年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时空观念】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影响?
实现了局部统一
赤壁
之战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孙权---巩固江南
刘备---巩固与发展
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曹魏:(1)措施: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广屯田 修水利 造翻车
翻车
屯田
(2)影响:北方生产得到恢复。
2.诸葛亮治蜀
(1)措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重农耕 织蜀锦 
(2)影响: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3.孙吴开发江南
(1)措施: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通夷洲(230年孙权派卫温)
(2)影响:发展了海外贸易,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从东汉末年分裂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进步!
分裂
走向统一
16
三国鼎立改变了天下分崩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
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对峙。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官渡之战
三国鼎立
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军以少胜多,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赤壁之战
发展
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吴国: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本课小结
1.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对当时整个局势产生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郾城大战
B
2.辛弃疾所作(南乡子》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曹”的主要贡献是( )
A.完成了北方统一 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
C.改善了民族关系 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
A
课堂练习
3、下列人物在三国时期中最先称帝的是(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4、三国时,以今天南京作为都城是 ( )
A、东汉 B、魏 C、蜀 D、吴
5、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天的( )
A、海南岛 B、台湾
C、澎湖列岛 D、辽东半岛
6、 三国时,为开发我国西南地区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A、曹操 B、曹丕
C、诸葛亮 D、孙权
D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