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04 20:21:22

文档简介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年级:八年级下册 学科:历史 课型:新授课
时间:2015年4月14日 编制人:程瑜 审核:历史组
二次备课
【导入明标】
学习目标;
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一国两制”国策的提出、含义
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和意义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达成共识。
(一)一国两制 :
1、背景:A、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愿望;
B、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______________ 增强。
2、提出过程: A、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_______同胞、______侨胞和________________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B、进入________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内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_________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和澳门实行______________ 制度。
4、评价: 这为实现______________ 指明了前景
(二)香港回归: 1、中________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______年底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恢复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___________。
2 _______ 年_______ 月 _______ 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回归祖国
(三)澳门回归: 1、中葡两国政府于1987年4月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恢复对澳门行使恢复主权;
2、_______ 年_______ 月 _______ 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澳门回归祖国
(四)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______,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探究)
昨天:百年屈辱
1、香港、澳门问题由来?
2、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途径或方式有哪些?不同的方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今天:重振国威
3、讨论: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拓展提升】
明天:展望未来
1、你如何看待祖国统一前景?说出你的理由。
【达标测试】:
1、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1997年回归祖国的是( )
A、英国侵占的香港 B、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C、英国侵占的澳门 D、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3、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升起的旗帜是( )
①英国国旗 ②中国国旗 ③葡萄牙国旗 ④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A、 ①② B、 ④ C、 ②④ D、 ①
4、我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是在( )
A、1984年 B、1987年 C、1997年 D、1999年
5、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一面中间配有五颗星的紫荆花图案的红旗。其中红、白二色体现了( )
A、色彩的对比分明 B、大陆、香港社会制度迥然不同
C、香港与祖国紧紧相连 D、“一国两制”的精神
课堂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25张PPT。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本课是新中国统一大业进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课标中占有重要地位,港澳回归,不仅洗雪了百年耻辱,而且论证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性,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范例。   学习本课,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通过感受港澳割失及回归祖国的强烈反差,引导学生认识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国家统一重于泰山的道理;
通过对港澳回归原因的分析,认识国强则国统一、发展才是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通过体验港澳回归的艰难历程,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政策,感悟邓小平作为一代伟人的风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创设情境,再现历史,进行情感体验
引导活动,现实参与,进行自我教育
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进行探究实践
教学重点
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通过图片、视频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港澳回归的重大意义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影响。 重点难点学 情 分 析 八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经验,同时有之前学习本课知识的基础,关于港澳割失和回归的史实,大多数学生耳熟能详,对“一国两制”也有所认识,结合本课辅助资料的出示及课堂多种情景的创设和活动开展,应该能比较顺利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但是,初中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有限,有时不能深入探究事物的因果关系和理解事物的本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需要培养。
我以播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片段》作为导入切口。结合学生的实际,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
另外以视频的形式作为导入方式也可以很快的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的看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珍贵历史片段中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思考的状态,有利于学习的开展。问学生发生什么事情,学生回答:香港回归。然后导出本课标题“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导入明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测评板书设计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说评价评价功能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等 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自我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多媒体、互联网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对于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和扩大知识面,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好处。 谢谢大家课件16张PPT。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学习目标1、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2、“一国两制”国策的提出、含义;
3、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和意义。昨天:百年屈辱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香港问题的由来1898年租
借新界
1860年《北京
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42年《南京条
约》割占香港岛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来 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途径或方式有哪些?不同的方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1、用武力解决。2、和平解决。 其弊端是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伤害港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和平的方式却有利于港澳的正常发展,更符合人民的心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构想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1997年7月1日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1999年12月20日今 天:重振国威 讨论: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100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说明了明政府的腐败以及清政府的腐朽无能,香港的丧失更是进一步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 讨论: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2、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香港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收回香港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讨论: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开创了香港和澳门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明天:展望未来
你如何看待祖国统一前景?说出你的理由。 我们对祖国的统一大业充满信心: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②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③大陆经过改革开放后实力大增,增强了民族 凝聚力。
④“一国两制”为祖国统一提供了较好的途径。
……1、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1997年回归祖国的是( )
A、英国侵占的香港 B、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C、英国侵占的澳门 D、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3、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升起的旗帜是( )
①英国国旗 ②中国国旗 ③葡萄牙国旗 ④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A、 ①② B、 ④ C、 ②④ D、 ①
4、我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是在( )
A、1984年 B、1987年 C、1997年 D、1999年
5、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是一面中间配有五颗星的动态紫荆花
图案的红旗。其中红、白二色体现了( )
A、色彩的对比分明
B、大陆、香港社会制度迥然不同
C、香港与祖国紧紧相连
D、“一国两制”的精神达标测试ADCDD课堂小结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
的构想历史意义提出成功应用港澳回归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意义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
我是城关中心校的程瑜,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的《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7个方面说说对这节课的理解。
一 、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说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新中国统一大业进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课标中占有重要地位,港澳回归,不仅洗雪了百年耻辱,而且论证“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性,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范例。   学习本课,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奋发进取,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教学目标
根据2011年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本课的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下面我们根据课标说一说具体要求
(三)、 教学重、难点
1、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二、说学情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深入的了解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下面我谈一谈我所授课班级学生的情况:
八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经验,同时有之前学习本课知识的基础,关于港澳割失和回归的史实,大多数学生耳熟能详,对“一国两制”也有所认识,结合本课辅助资料的出示及课堂多种情景的创设和活动开展,应该能比较顺利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但是,初中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有限,有时不能深入探究事物的因果关系和理解事物的本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需要培养。
三、说模式
随着城关镇中心校“活力课堂”的推进,在我校课改宏观模的指引下,我们历史学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步十环节”模式,即:
四、说设计
根据历史学科“五步十环节”的教学模式,我对本课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1、导入明标
导入:本环节我设计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纪录片,《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片段》作为导入切口。结合学生的实际,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另外以视频的形式作为导入方式也可以很快的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珍贵历史片段中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思考的状态,有利于学习的开展。问学生发生什么事情,学生回答:香港回归。然后导出本课标题“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并展示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有关课本知识的填空题,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可以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自学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达成共识。

3、合作探究:
本环节中我通过设计一个历史学习主题昨天、今天、明天,并设计了3个探究问题:
昨天:百年屈辱
(1)、香港、澳门问题由来?
(2)、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途径或方式有哪些?不同的方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今天:重振国威
(3)、讨论: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问题的设置是一步一步不断深入的,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在这个环节中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并有专人记录,同时由老师抽小组成员代表与其他小组展示交流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小组讨论,增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
4、展示提示:
我在这个环节设计上延续了活动探究的主题明天:
明天:展望未来
你如何看待祖国统一前景?说出你的理由。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升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5、达标测评:
此处我通过5个选择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通过学生答题的准确率以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
五说板书;
在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上我采取了对课本知识进行整合,本课的主要内容就是:“一国两制”构想,所以我的板书是:
六说评价: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七说开发:
本节课是极易发散的一节课,我结合互联网上的一些记录性的历史片段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香港回归的兴趣。另外,利用影像资源帮助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去体验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经过这些资源的利用,我感觉学生应该对本课有了较深的理解。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理解.
我的说课完毕,其中有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