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一)战争背景
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国内市场狭小……日本统治集团急需通过对外侵略扩张转移国内矛盾,争夺国外市场,寻求出路。
惟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东北),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
——1927年披露《田中奏折》
“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守疆土,保和局而已。”
——李鸿章
日本:对外扩张,称霸世界
中国:守疆保和,腐朽软弱
日本对外扩张,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根本
原因
(一)战争背景
朝鲜
帮助
请求
日本
中国
增兵蓄意
袭击挑起
东亚中、日、朝关系示意图
“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日)陆奥宗光
(一)战争背景
1894年5月,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朝鲜东学党农民起义
直接原因(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观察图中“洋人”的活动,这表明西方列强对战争的态度是什么?
(一)战争背景
列强默许、支持
纵容的态度
丰岛海面
朝鲜半岛
黄海海域
辽东地区
山东半岛
威海卫
阶段
战场
主要战役
战况
重要人物
1894.7开始
第一阶段(1894.7-9)
第三阶段(1895.1-2)
第二阶段(1894.9-11)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丰岛海战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平壤战役
平壤失守
黄海战役
丧失黄海制海权
左宝贵
邓世昌
辽东战役
占领大连、旅顺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徐邦道
丁汝昌
(二)战争过程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左宝贵
(1)丰岛海战(1894.7 开始标志)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2)平壤战役(1894年9月)
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吾服朝服,欲士卒知我先,庶竟为之死也。敌人注目,吾何惧乎?”
(二)战争过程
邓世昌
(3)黄海海战:
①时间:1894年9月
②双方:清政府的北洋舰
队与日本联合舰队
③经过:北洋舰队奋勇杀敌,重创日舰,邓世昌等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④结果: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
黄海海战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
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在日舰围攻下,舰船多处受伤。邓世昌率全舰官兵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决意与敌同归于尽,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沉没,全舰官兵200余壮烈殉国。
(二)战争过程
慈禧的态度
既害怕日本的武力威胁,又怕60大寿过得不开心,故力保“和局”,支持李鸿章,希望“调停”成功。
战争初期,许多清朝官员以为中国必胜,纷纷要求李鸿章火速出兵,先发制人。他们仍视日本为“蕞尔岛夷”,认为日本不自量力,如果与中国交锋,必败无疑。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李鸿章的态度
深知北洋水师的弱点: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仅能用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难以为继,舰龄老化,行动迟缓,火力差。为保存实力,保持他的政治地位,力主“避战求和”,不肯轻于一战,乞求各国“调停”,迫使日本和平解决事端。
清政府的避战求和
(二)战争过程
(4)辽东战役
①时间:1894年11月
②路线:日军分两路进攻中国。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沈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直取大连、旅顺.
③战况:1894年10月下旬
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有徐邦道孤军迎敌,最终战败
④暴行: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辽东战役
徐邦道
徐邦道孤军迎敌VS大连守将不战而逃
(二)战争过程
1894年11月21日至25日,日军在旅顺进行了4天大屠杀,2万人被杀戮。全城只存活36人搬运尸体。
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
“在我的周围都是狂奔的难民,我第一次亲眼看见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托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对跌倒的人更是凶狠地乱刺……枪声、呼喊声、尖叫声和呻吟声,到处回荡。街道上呈现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体残缺的尸体,有些小胡同简直被死尸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里人……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举向高空,让人观看……”
——英国商人艾伦《龙旗翻卷之下》
“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美国纽约《世界报》
(二)战争过程
野蛮残暴
(5)威海卫战役:
①时间:1895年
②地点:黄海海面
③英雄:丁汝昌
④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二)战争过程
威海卫战役
左宝贵
邓世昌
徐邦道
丁汝昌
你从这些爱国官兵的身上感受到什么精神?
勇往直前、不畏强敌、宁死不屈、不怕牺牲的高尚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铸就中华民族之魂
材料一: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表
项目 军舰 平均航速 总吨位 总兵力 火炮/速射炮
中 10艘 15.5海里 31366吨 2000余人 173/0
日 12艘 16.4海里 40849吨 3500余人 268/97
材料二:叶志超急忙挂起了白旗,向敌军请求停战。当晚全部军队纷纷撤退,平壤被敌军占领……方伯谦不顾和日军苦战的“致远”“经远”两舰,像条丧家犬一样窜逃 ……和方伯谦一样贪生怕死的“广甲”也逃出阵外。——梁启超《李鸿章传》
部分官兵贪生怕死、临阵逃脱
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
材料三:李鸿章的外交不仅没有取得任何积极成效,而且延误了军事准备工作。直到外交解决的希望全告破灭时,他才同意袁世凯的紧急请求,派兵增援。
——徐中约 著《中国近代史》
李鸿章“避战自保”、妥协退让贻误战机
阅读材料,分析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三)战败原因
清
天皇诏令:从即日起,天皇开始节省内宫开支……不要享受,不要排场,只要海军。1893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库中拿出30万两白银,用于海军建设。此举带动了日本政府议员主动献出 薪俸用于造舰。
1888年北洋水师成立之年,慈禧太后想要修个园子,连续7年每年挪用海军街门经费30万两,费用依旧不够,命令李鸿章向两江、两广以筹办海防为名募捐400多万两白银,共计600多万两修建顾和园。
1889年,光绪帝大婚,耗费银子500万两,相当于购买三艘“定远”号的费用。
(三)战败原因
根本原因: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
双方
时间
地点
特点
1895年(19世纪末)
中(李鸿章)、日(伊藤博文)
不平等、丧权辱国
日本马关(国外)
李鸿章
伊藤博文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内容 危害
割地
赔款
开埠
设厂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割香港岛给英国 割九龙司给英国 俄国侵占大片领土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清廷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的决定,遭到台湾住民强烈反对。1895年5月15日,台湾部分士绅与台湾巡抚唐景崧密谈,发表《台民布告》:“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为避免被日本占领,唐景崧于1895年5月25日宣布建立“台湾民主国”,阐明驱逐日本人后将回归清朝统治。
在随后因日方接收台湾而起的乙未战争中,激战数场,奈何不敌日军,台湾进入了50年的日本殖民地时期。
反割台运动
领土主权
进一步丧失
《马关条约》内容 危害
割地
赔款
开埠
设厂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反割台运动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通商口岸
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允许设厂”→ 列强经济侵略方式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鸦片
棉纱等
卖出获得
资金、原料
外国
再生产
投资设厂
卖出获得
资金、原料
使用中国原料、劳动力
严重挤压本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市场
《南京条约》 《天津、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比较结果
割地 割香港岛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割辽东半岛、台全岛澎湖列岛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赔款800万两白银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开埠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增开汉口、南京、天津等十一处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设厂 协定关税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割地增多
赔款增多
侵略势力深入
侵略方式转变
①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所有国家均同情中国,但没有一个国家帮助它……日本战胜中国,都可以分一杯羹。
——(英)赫德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纽约时报》评论
相互协商
屠龙大会
人人有份
《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三国干涉还辽
(沙俄 德国 法国)
俄国:企图在满洲与朝鲜建立势力范围,夺取极具战略价值的不冻港。
德国:干预中日议和,换取俄国支持其在东亚的扩张。
法国:1892年与俄国结成联盟。法国觊觎台湾,支持俄国、德国干涉条约签订。
各怀鬼胎
三国干涉还辽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标志着瓜分局势的开始。
实质:列强瓜分中国矛盾的激化
契机
日本都行?我觉得我又可以了。
事件 具体表现
开端
发展
继续
三国干涉还辽
沙俄联合法、德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作为“赎辽费”
列强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抢夺筑路、开矿等权;德国强占胶州湾、法国强租广州湾、沙俄抢占旅顺、大连等;并自行划分“势力范围”。
1899年美国提出
“门户开放”
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权利。
要求各国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
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沙俄 旅顺、大连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时局图》
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熊代表沙俄
太阳代表日本
香肠代表德国
虎代表英国
鹰代表美国
蛤蟆代表法国
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在工商界发动的影响下,保证美国资本以有利条件榨取中国市场,这个问题已经被提到美国远东政策的议事日程上来了。对西班牙作战和夺取菲律宾的结果,美国盘踞了扼住中国门户的咽喉要地,在远东事务上获得了“有力的发言权”。
——(苏)福森科《瓜分中国的斗争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内容:
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实质: 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材料二 梁启超对1894年甲午战争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材料一 从资本输出方式来看,列强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从分割中国权益来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中国的民族灾难和民族危机。因此,这些特点无不体现了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要求,所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
——薛小荣《甲午战争暨〈马关条约〉与中外条约关系的变化》
②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经济上,列强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③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各个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
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和南湖革命纪念馆瞻仰时,曾在三幅图片前久久凝视,其中一幅就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时局图》(列强瓜分,鹰犬环伺)。当时出现《时局图》中时局的国内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时 B.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时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D.《马关条约》的签订后
2.黄海海战中,致远舰官兵舍生忘死猛冲敌舰;经远舰长时间以一敌四,直到舰身下沉时仍然继续开炮击敌;定远、镇远两主力舰自始至终战斗在最前列。他们的英勇行为( )
A.打击了英军的侵略气焰 B.展现出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C.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 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B
D
课堂练习
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岳飞 D.关天培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生存。四方列强在华取得的下列权益中,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北京条约》的赔款额度大幅增加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课堂练习
B
B
5.[2022·长沙]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最可能引发谭嗣同发出这一感慨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爱国认识谢缵泰绘《时局图》,后有人题词:“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诗中的“裂似瓜”是指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日本割占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C
A
课堂练习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背景
日本:
朝鲜:
“大陆政策”
丰岛海战
过程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东学党起义
(根本原因)
(导火索)
爆发(1894年7月)
(左宝贵)
(邓世昌)
日军旅顺大屠杀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2月)
洋务运动失败标志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