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9 15:5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导入新课
战国铜壶及纹饰展开图
壶身刻有习射、采桑、宴乐、水陆攻战等场景。
这件铜壶壶身画面分四层:
第一层,习射和采桑;
第二层,宴乐战舞和射、习射;
第三层,水陆攻战,左为步战仰攻,右为水陆攻战;
第四层,狩猎和双兽桃形图案。
壶面刻画了200多个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体现了高超的工艺。
导入新课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唐】胡曾《咏史诗·流沙》
BC770年
BC
476年
BC221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
进入春秋时期
战国开始
东 周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朝建立
BC
475年
争霸战争
兼并战争
导入新课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战国策》书影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这是记载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书影,战国时期①因此书而得名。其编者西汉学者刘向在该书的“书录”中说:“万乘之国七……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随着频繁的战争,当时的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巨变?
划线部分这段话呈现了战国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
1.在《战国形势图》中找出战国七雄的名称,想一想如何记住它们的方位。
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主要战役?
3.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
4.了解都江堰的构造及其功能。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33-37页,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对比春秋后期与战国初期的形势图,你能看出什么变化呢?
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群雄争霸:战国七雄
战国形势图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群雄争霸:战国七雄
读地图
1. 指出战国七雄的位置。
2. 指出修筑长城的诸侯国。
群雄争霸:战国七雄
结合战国“铜壶”,阅读相关史事,说说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哪些特点?
战争特点: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相关史事
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双方主力在长平地区进行战略决战。白起指挥秦军一举全歼赵括所统率的赵军主力40余万人,打赢了战国时期最大规模的歼灭战,加速了日后秦统一中国的进程。
战国形势图
马陵之战
桂陵之战
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围魏救赵
减灶之计
纸上谈兵
群雄争霸:战国七雄
齐VS魏
秦VS赵
感受:战争连绵不断,尸横遍野。
渴望:结束战争,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想一想
当时的民众对连绵不断的
战争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最
渴望的是什么?
群雄争霸:战国七雄
材料研读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
相关史事
战国中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组建骑兵部队,并且命部下穿着上衣下裤的胡服,以便骑乘。自胡服骑射以后,赵国军事实力增强,涌现出廉颇、李牧、赵奢等诸多名将,成为战国后期六国中能与当时最强大的秦国相抗衡的诸侯国。
依据材料和相关史事,分析兼并战争带来的影响。
①消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②积极: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的政治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
战国形势图
乐毅改革
胡服骑射改革
邹忌改革
李悝变法
商鞅变法
申不害变法
吴起变法
废旧立新:商鞅变法
阅读课本第35页第二自然段,分析归纳商鞅变法的背景与目的。
时间:
BC356年,秦孝公支持
废旧立新:商鞅变法
人物扫描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出生于卫国,“少好刑名之学”。入秦后,他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变法使得秦国迅速崛起,但相关措施也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引起他们对商鞅的仇视。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起兵反抗,兵败被杀。商鞅虽死,但他制定的新法在秦国继续得到推行。
热衷于研习法家学说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旧的土地制度(井田制)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有利于新兴的地主阶级掌权
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增强军队战斗力
废旧立新:商鞅变法
土地私有制
商鞅方升
这是商鞅变法时颁行的标准量器。
废旧立新:商鞅变法
材料研读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治秦”具有什么特点?
公正无私,严格执法;不畏强权,论功行赏。
废旧立新:商鞅变法
材料研读
材料一:“行法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前260年)
材料三:“六王毕,四海一。”(前221年)
——《阿旁宫赋》
①使秦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②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根据下面材料分析商鞅变法有何意义?
课后活动
1. 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试推测秦国统治者不废新法的原因。
商鞅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因此成了改革的牺牲品。
但商鞅变法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它符合秦国富国强兵的目的,因此变法措施在商鞅死后没有被废止。
废旧立新:商鞅变法
变革根源:经济发展
阅读课本第36-37页,归纳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阐述)。
战国时期双镰铁范
战国时期青铜冰鉴
农业
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
②注重兴修水利。
手工业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战国时期楚国龙凤虎纹丝织物
商业
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出现中心城市。
(临淄城内)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史记·苏秦列传》
变革根源:经济发展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观看视频,说出都江堰以下要素
建造年代:
主持建造者:
功能:
BC256
蜀郡郡守李冰
防洪、灌溉、水运等
人物扫描
李冰任郡守后,和他的儿子在都安县①带领民众兴建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时称“都安堰”,宋元后称“都江堰”。李冰父子为修建都江堰,详细考察水情和地势,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工程的规划方案及施工方法,具有相当高的科学性和创造性。李冰还治理大渡河、开发岷山,对蜀郡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
变革根源:经济发展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李冰(生卒年不详)石像
鱼嘴:将泯江水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飞沙堰: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坝,在洪水期用于泄洪,并减少泥沙淤积(排沙)。
宝瓶口:在内江下游人工凿山开出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
变革根源:经济发展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材料研读
(都江堰修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变革根源:经济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
课堂小结
战国七雄,兼并战争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政治
经济
军事
商鞅变法,富国强兵
农业、手工业、商业
生产力发展分封制瓦解
思想文化
百家争鸣
都江堰
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1.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A.周王室衰微 B.分封制崩溃
C.兼并战争不断 D.注重兴修水利
2.“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鞅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
A.颂扬汤武功德 B.批评商朝暴政
C.强调以礼治国 D.宣扬变法图强
【C】
【D】
3.(2024·四川眉山·1)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木牍是战国晚期参加伐楚的秦军士兵黑夫兄弟写给长兄的家书。在家书里,他们特地询问,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是否收到,相关待遇是否落实。这封家书佐证了商鞅变法
A.建立县制 B.奖励军功
C.鼓励耕织 D.废除特权
4.(2024·云南中考·2)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这些措施有利于
A.促进经济发展 B.增强军队战斗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强化旧贵族特权
【B】
【A】
5.(2024·;河南中考·2)战国时期的这些农具(见下图)虽貌不惊人,但其锋利已经悄无声息地划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里的“锋利”可以理解为
A.较高生产力水平 B.频繁的兼并战争
C.新兴的小农经济 D.宽松的社会氛围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