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七律 长征》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七律 长征》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9 19:5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七律·长征
5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任务:
赞长征丰碑,争做最佳播音员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作者名片
资料链接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节奏。
初读课文
等闲 逶迤 磅 礴 云崖 岷山
wēi yí
páng bó
mín
我会读
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我会写
规律




suǒ

云崖
渡过
铁索
法律
悬崖
渡船
索取
两个“土”
不是“系”
律诗 纪律 法律
易写错的字点拨


易错点
“律”字右半部分有四横,注意不同位置的横画长短不一样,最后一笔是竖。
山崖 悬崖峭壁

易错点
“崖”字下半部分半包围结构内是两个“土”,注意笔画长短,两个“土”字分开写。

易写错的字点拨
横渡长江 渡口


易混字辨析
易混字


有“过”的意思。“渡”常用于过江、河等水面,如轮渡、四渡赤水。


有“过”的意思。“度”常用于时间,如度日、度假、度蜜月。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总起句——不畏艰难险阻、勇往
直前的英雄气概。
不怕——毫无惧色
万水千山——艰难险阻
等闲——藐视困难、从容不迫
大意: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只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总纲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不怕远征难:以坚定的语气表现了红军面对万里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毫不畏惧,勇往直前。这里的“远征”指的是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
只等闲:意为“只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困难的蔑视和藐视,将艰难险阻视为等闲之辈,这种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英勇和乐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诗不仅是对红军长征历史的高度概括和生动写照,更是对红军战士英勇无畏、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深刻颂扬。它告诉我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激励了无数红军战士英勇奋斗,也在今天激励着我们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前行、不断胜利。

夸张
对比
藐视困难
不怕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把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相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把它们合在一起说看似矛盾,其实是一种反衬手法,“逶迤”形容五岭绵延不断,一个“腾”字突出它的奔腾气势,“磅礴”形容乌蒙巍峨高大,一个“走”字突出它的疾驰状貌,作者用了比 喻、夸张的修辞,把绵延不断的五岭和巍峨高大的乌蒙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极言其小,是为了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乌蒙山
诗意: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也就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雄伟磅礴,可在红军看来,就像脚下滚动的小泥丸。
腾细浪:这里用“腾”字赋予了静态的山脉以动态感,仿佛山脉在翻腾一般;而“细浪”则是对这些高大山脉的夸张性缩小,形容它们在红军眼中如同细小的波浪一样,可以轻易跨越。这种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和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
走泥丸:同样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高大雄伟的乌蒙山比作脚下滚动的小泥球(“泥丸”),形容红军战士在翻越乌蒙山时轻松自如,毫不费力。这种写法不仅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也体现了他们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长征的“难”?
云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写出了红军对水的征服。这一“暖”一“寒”,既呈现了客观现实,又写出了主观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出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出夺取沪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此联对仗工整,以环境和事物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对比
我体会到了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暖”字和“寒”字分别表现了什么?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暖”字表现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寒”字表现了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对比鲜明:这两句诗在内容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沙江的“暖”与大渡桥的“寒”,一暖一寒,既突出了两个关口的不同特点,也暗含了红军战士在不同阶段所经历的不同情感和心境。
这两句诗所描绘的金沙江和大渡河,都是红军长征途中必须克服的天险。1935年5月初,中国工农红军先头部队到达云南省禄劝县金沙江畔,通过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随后,红军又向大渡河挺进,在泸定桥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红军二十二名勇士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攀着铁索抢过泸定桥,为红军主力部队打开了胜利的道路。这两句诗正是对这段历史的生动再现和深刻颂扬。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长征的“难”?
千里雪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红军的“不怕难”?

第一部分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军”指的是什么?
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尽开颜:形容红军战士在胜利在望时,个个笑逐颜开、心情开朗的喜悦景象。这是对红军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
1935年9月,红军攻克了天险腊子口,同时前方传来红四团在岷县大草滩村取得战斗胜利的喜讯。毛泽东触景生情,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此时的长征即将胜利结束,红军战士们历经艰难险阻,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在翻越岷山之后,个个心情开朗、笑逐颜开,这正是对红军英勇无畏、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最好诠释。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本诗威武雄壮、气势磅礴。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七律长征
不怕远征难——只等闲
万水千山
金沙江——暖
万水
千山
五岭——腾细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大渡河——寒
乌蒙——走泥丸
岷山——千里雪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总起)
分述
(总结)
课文结构
归纳本文的中心: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完毕 B.达到极端 C.全部用出
D.竭力做到 E.都,全
E
(1)三军过后尽开颜。( )
(2)他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员工。 ( )
(3)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 )
A
D
练一练
为了人民的幸福,你们奋不顾身;为了国家的安定,你们为国捐躯。在那个充满硝烟的年代,你们是英雄;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你们仍然是英雄!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不辜负先烈们的遗愿。
毛泽东诗词名句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
2.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念奴娇·昆仑》
3.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
4.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七律·答友人》
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并默写诗歌。
2.将全诗的解释总结在本子上。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