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自相矛盾
导入
大家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
井底之蛙
乌鸦喝水
诗人简介
战国末期韩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孤愤》《说难》等。
韩非
作品出处
《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一则成语故事。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来讽刺那些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协调的人。
作品出处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寓言
自相矛盾
解题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初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韩非
学习生字
矛
máo
矛盾
矛头
盾
dùn
盾牌
后盾
吾国
吾辈
赞誉
名誉
誉
yù
吾
wú
应对
yìnɡ
应该
yīnɡ
应
多音字
若夫
fú
农夫
fū
夫
初读
朗读节奏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韩非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鬻(yù):卖。
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者:...的人。
誉:赞誉,夸耀。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译文:
翻 译
曰:说,讲。
吾:我。
莫:没有什么。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吾:我。
利:锋利。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译文:
翻 译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或:有人。
以:使用;用。
子:您,对人的尊称。
何如:怎么样。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译文:
翻 译
其人弗能应也。
应:回答。
其:代词。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弗能:不能。
弗,不。
那人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译文:
翻 译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之:的。
夫:用在句首,引起议论。
立:存在。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译文:
翻 译
古今异义
1、物莫能陷也
古义:刺破;
今义:坠入,沉下。
2、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古义:有的人;
今义:连词,表示选择 。
第一层(1—4句)
叙述了主要事件。
层次划分
点明了由此事引发的议论。
第二层(第5句)
1.“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思考
2.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思考
3.楚人叫卖时说的两句话有何矛盾之处?
如果他的矛能刺破他的盾,说明矛很锋利,盾就不坚固了,和第一句话相矛盾。
思考
如果他的矛刺不破他的盾,说明盾很坚固,而矛就没有那么锐利,和第二句话相矛盾。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思考
主题思想
本文主要讲述了楚国有个_________的人,他在夸耀自己的矛和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故事告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矛和盾
理由前后抵牾,不能自圆其说
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再次朗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韩非
拓展积累
画蛇添足 滥竽充数
狐假虎威 一鸣惊人
老马识途 唇亡齿寒
寓言成语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自相矛盾》。
2.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起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经过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结果
其人弗能应也。
结果
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