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立靶、打靶,学习驳论文
设计人 学校
年级/册次 九年级上册 单元 第五单元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要求,其第四学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关于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学习思考与表达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阅读简单议论性文章,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并能解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实证材料对他人观点作出价值判断”。
【学情分析】
诊断测试
请仿照《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论证,写一篇《手机对于学生有害处吗》
的议论文。
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一个教学班,共计37人)
(1)70%的学生形式和结构体现为驳论文
(2)30%的学生在具备驳论文的形式和结构的基础上,具有明显的论点。
(3)仅15%的学生能够选用恰当的论据和论证方法,批驳“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
【教材分析】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选编了4篇议论文,其中包含两篇驳论文,单
元的人文主题是“理想信念”。本单元要求在学习中注意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注意分析议论文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的方法:还要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其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的一篇典范驳论文,分三个层次驳斥了“中国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调:《怀疑与学问》论证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谈创造性思维》逐层递进,层层深入地论证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创造宣言》运用先破后立的写作手法,反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这四篇议论文,均为结构严谨、论证合理的典范之作。
【核心任务】
对于学生看手机一直是家长争议的问题,有的家长认为手机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看一些没问题,而有的家长认为看手机对眼睛有伤害,而且看多了会上瘾。对此,班主任决定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一次班级辩论会,议题是“中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让我们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为本次的辩论会注入知识基础。
【课段安排】
本单元主要分为四个课段完成。第一课段:找论点:思考并圈画出四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第二课段:明结构:梳理论证思路,完成四篇文章的结构图。第三课段:明方法:四篇文章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找出来分析并完善思维导图。第四课段:写辩稿:推荐几种议论文文章常用模式,并以“中学生应该/不应该使用手机,为中心论点,书写辩稿,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单元目标】
1.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能够分析议论性文章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方法,学会运用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辨析立论文和驳论文的不同点。
2.能通过比较阅读,明晰议论文三要素及其论证思路,区分立论文和驳论文,提升比较、分类的能力。
3.提高阅读典范议论文的兴趣,具备质疑、探究和反思的能力,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段:找论点(两课时)
第二课段:明结构(三课时)
第三课段:明方法(两课时)
第四课段:写辩稿(两课时)
教学实施
第一课段 找论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
【课堂学习】
1.了解文体知识
论点 定义: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中心论点的特点:(1)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2)有明确的判断子不运用修辞和疑问词。
论据 定义:支撑论点的材料,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据道理论据包括名言、格言、谚语、科学原理、概念、定律、公式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据。
论证 定义: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用材料证明论点科学、会证 理、正确。论证方法主要有: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名人名言以及公认的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或论据作对比,突出强调论点,使说理更鲜明。4.比喻论证: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
2.文体新知:
杂文:一种散文体裁,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偏重论,也可以叙事。多为针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而作一般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反应迅速、褒贬色彩鲜明并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文学性。
3.区分“立论”和“驳论”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其至反动的见解或主
张。今天将要学习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属于驳论文。
【背景资料】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本文写于1934年9月25日,时值“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之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帝国主义的奴役与中国古老的封建传统相结合,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力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城。”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
任务一: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篇目 内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作者鲁迅批驳了甚嚣尘上的悲观论调,唤起民众救亡的自信心。文章立驳结合,论证严密。
《怀疑与学问》 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谈创造性思维》 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引论,进行层层论证,得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的结论。
《创造宣言》 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
任务二:找论点,思考并圈画文章的中心论点
篇目 中心论点 立论文/驳论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驳论文
《怀疑与学问》 学则需疑 立论文
《谈创造性思维》 我们要成为有创造力的人 立论文
《创造宣言》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驳论文
任务三:明确观点
确定自己论题的观点
第二课段:明结构
课时安排:三课时
【学习目标】
梳理论证思路,完成四篇文章的结构图
【课堂学习】
任务一:《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引路,梳理论证思路
提示:仔细研读和对比本单元的四篇文章思考并圈划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找出提示文章思路的句子,划分段落层次,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立论文和驳论文的一般论证思路可以总结为:
立论文: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证明论点) 解决问题(总结)
驳论文:树靶子(摆出对方论点)-射靶子(批驳对方论点错误)立观点
论证结构指的是论点之间(当存在多个论点时)、论点与论据之间、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师导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我们以前学习的议论文最大的不同之处在哪里?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找出其错误观点,以及鲁迅正面提出的观点,填写下面表格。
找出对方的论点、论据,分析对方的论据能否证明对方的观点
对方的论据 对方的论点 作者的分析判断 你的看法
找出作者的论点、论据,分析鲁迅先生是如何批驳对方的观点的
作者的论点 作者的论据 作者的分析 你的看法
明确
找出对方的论点、论据,分析对方的论据能否证明对方的观点
对方的论据 对方的论点 作者的分析判断 你的看法
总自夸“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 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总自夸“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他信力”一味求神拜佛---发展“自欺力” 偷换概念以偏概全
找出作者的论点、论据,分析鲁迅先生是如何批驳对方的观点的
作者的论点 作者的论据 作者的分析 你的看法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自信力的有无,不要看表面,要去看他的筋骨和脊梁,去看地底下 抓住漏洞有力反驳尖锐犀利
小组合作,总结驳论文的结构特点:
树靶子:(摆敌论论点)
驳论点
驳论文 打靶子:(驳敌论论据) 驳论据 直接批驳
驳论证
立论点:(证明自己观点) 间接批驳
梳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论证思路
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树靶子 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1-2) 论据: 不 久:希望国联
现 在:求神拜佛
直接反驳:失掉“自信力”,发展“自欺力”
打靶子 间接反驳: 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3-8) 论据 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立观点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
有确信、不自欺
前仆后继的战斗
结论:(9)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
根据内容结构的划分,按照下面的句式,概括全文的论证思路。
句式示例:
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示例:首先,摆出敌方论据:中国人总自夸“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最后又一味求神拜佛。得出敌方论点 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然后,直接批驳敌方论据:得出总自夸“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是失去“他信力”;一味求神拜佛是发展“自欺力”。接着,间接批驳,先提出我们有 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 在的观点,并举例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任务二:《怀疑与学问》引路,梳理论证思路
【教师导语】细读文章,找出文中体现“怀疑”与“学问”关系的句子,并思考他们的关系,梳理文章结构。
活动一:找出文中体现“怀疑”与“学问”关系的句子
“学者首先会疑”;“学则需疑”。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我们不论对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思索辨别。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分论点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中心论点
(学则需疑/做学 分论点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问要有怀疑精神)
【教师导语】本文观点明确,以两个分论点作为支撑,严谨的论证思路阐释中心论点,同学们在梳理文章结构时发现每一个分论点下还有小观点和材料对其做支撑,请同学们将下面的导图补充完整。
分论点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分论点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活动二: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文章论证思路
首先,作者通过1、2段的两条名言引出本文中心论点,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接着,作者在3-5段中围绕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这个分论点通过列举三皇五帝、腐草为营等例子,并对学问的两种态度进行对比,以及引用孟子的话层层深入的论证。最后,在第6段中,作者先提出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接着通过列举大学问家的事例以及正反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加以具体阐释,是文章本论的部分。
任务二:小组合作,学以致用,梳理《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的论证思路
活动一:梳理《谈创造性思维》的论证思路
方法点拨:1.划层次 2.列提纲 3.文字叙述
第一部分:(1-3)由图表问题引出对“正确答案只有 一个”这种思维模式的反思,强调“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4-12)写怎样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论述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第三部分:(13)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要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求,努力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引出论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有渊博的知识
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 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谈创造性思维 论证问题: 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依据 自我压制的一天
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用文字梳理论证思路:
首先,由图表问题引出对“正确答案只有 一个”这种思维模式的反思。强调“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重要性。从三个方面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须具体的条件。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要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求,努力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活动二:梳理《创造宣言》的论证思路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我们要创造
第二部分:(2-4)阐释“教育要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这一分论点
第三部分:(5-11)批驳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论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第四部分:(12-16)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论证“失去创造力的可怕”鼓励教育者要保护和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发出让我们继续创造的宣言
创造宣言 阐述教育者的创造
批驳不愿创造的错误认识
阐述失去创造力的可悲下场,呼吁创造。
任务三:为自己的辩稿拟写提纲
第三课段:明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目标】四篇文章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找出来分析并完善思维导图。
任务一:分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的论证方法
活动一《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树靶子 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1-2) 论据: 不 久:希望国联
现 在:求神拜佛
直接反驳:失掉“自信力”,发展“自欺力”
打靶子 间接反驳: 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3-8) 论据 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立观点
为民请命的人 举例论证
舍身求法的人
有确信、不自欺
前仆后继的战斗
结论:(9)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 道理论证
活动二:《怀疑与学问》
分论点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分论点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活动三:《谈创造性思维》
引出论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有渊博的知识
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 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谈创造性思维 论证问题: 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依据 自我压制的一天
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任务二:为自己的辩稿修改润色
第四课段:写辩稿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目标】推荐几种议论文文章常用模式,并以“中学生应该/不应该使用手机,为中心论点,书写辩稿,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方法提示:常见的论证结构有四种:
1.并列式: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2.对照式: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观点加以对比,或者用另一种事物或观点烘托某一事物或观点
3.层进式:文章各部分或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
4.总分式: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
辩稿评价表
项目 分值 评分细则 得分
观点 20 观点明确
论据 20 论据充足,包含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 20 论证具有说服力,用到多种论证方法(举例、对比、比喻、引用等论证方法)
结构 20 结构合理,思路清晰
语言 20 语言流畅,文采斐然
总分
【单元设计反思】
本单元主要分为四个课段完成。第一课段:找论点:思考并圈画出四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第二课段:明结构:梳理论证思路,完成四篇文章的结构图。第三课段:明方法:四篇文章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找出来分析并完善思维导图。第四课段:写辩稿:推荐几种议论文文章常用模式,并以“中学生应该/不应该使用手机,为中心论点,书写辩稿,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测试反馈】
1.必做题
仿照《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写一篇驳论文
2选做题
作文推荐公示栏:每位同学选择最欣赏的一篇伙伴作文,撰写100字左右的评价语;优秀作文和评价语展示在班级公示栏,形成作文推荐公示栏。
提示:评价语须从论点的清晰、新颖和深度,批驳的合理、精确和有力,论证思路和结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等角度评价其突出亮点,不必面面俱到,择最突出的方面来谈。
4段: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是怀疑精神
5段:无论……必须经过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
3段: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第三层:不墨守成规,人类文化才能进步
第二层:举大学问家、哲学家的示例
第一层:让一切学问发展起来的方法
3段: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4段: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是怀疑精神
5段:无论……必须经过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
第二层:举大学问家、哲学家的示例
第三层:不墨守成规,人类文化才能进步
第一层:让一切学问发展起来的方法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第五单元基础知识预习清单
字词积累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搽 玄虚 渺茫 麻醉 摧残 诓骗 怀古伤今 埋头苦干 舍身求法
前仆后继 自欺欺人 不足为据
玄虚:空而不切实,不可信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 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
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舍身求法:意思是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 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
自欺欺人:指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常用以不肯面对事实。
不足为据:指提供的证据或理由不够充分、不够可靠,不能作为判断或行动的依据。
《怀疑与学问》
凶险 视察 轻信 虚妄 盲从 折扣 流俗 墨守 停滞 不攻自破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
《谈创造性思维》
探求 创意 压榨 根深蒂固 行之有效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根深蒂固: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勤勉不懈怠的一种状态。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
《创造宣言》
中伤 遁词 鲁钝 懦夫 豢养 灌溉 画龙点睛 自暴自弃 山穷水尽
走投无路
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自暴自弃:自甘堕落,不求进取。后用以形容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山穷水尽:指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荒远偏僻的地方,也比喻走投无路陷入绝境。
走投无路: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文学常识
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顾颉刚:原名诵坤,字铭坚,号颉(jié)刚;小名双庆,笔名余毅等,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罗迦 ·费 ·因格:罗迦 费 因格(生于1948年2月16日)是美国演讲者、会议组织者、作家、创造力理论家、顾问、发明家、玩具制造者,他的重点是研究创造力。
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景星学社社员
检测评价量表
字词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字词 chā( ) xuán xū( ) tíng zhì( ) xū wàng( ) shǒu mò( ) qián pū hòu jì( ) bù gōng zì pò( ) zì qī qī rén( ) bù zú weí jù( ) gēn shēn dì gù( ) zī zī bú juàn( ) xíng zhī yǒu xiào( ) yǔ rì jù zēng( ) chí zhī yǐ héng( ) bù yán ér yù( ) qīng ér yì jǔ( ) hàu lóng diǎn jīng( ) zì bào zì qì( ) shān qíong shuǐ jìn( ) zǒu tóu wú lù( ) 根据拼音写汉字: 全部写对(五颗星) 错1-3个(四颗星) 错3-5个(三颗星) 错超过五个(不合格)
理解词语
词语 释义 评价等级 根据词语写意思: 全部写对(五颗星) 错1-3个(四颗星) 错3-5个(三颗星) 错超过五个(不合格)
前仆后继
自欺欺人
不足为据
虚妄
墨守
停滞
不攻自破
根深蒂固
行之有效
孜孜不倦
与日俱增
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画龙点睛
自暴自弃
山穷水尽
走投无路
舍身求法
埋头苦干
怀古伤今
玄虚
文学常识
鲁迅 顾颉刚 罗迦 ·费 ·因格 陶行知 能够说出对应人物的身份、作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