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专项突破:文体知识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专项突破:文体知识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9 19:0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体知识
古代文体知识
诗歌:起源于先秦,兴盛于唐。按音律可分为两类:一是古体诗;二是近体诗。
(1)古体诗
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这种诗体产生较早,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把凡不遵守近体诗规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古体诗的特点是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长可短,每句字数可多可少。不讲平仄,不讲对仗。用韵押韵,自由灵活。
乐府诗是古体诗的一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创作和搜集民间诗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后世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乐府。宋元以后,配乐歌唱的词、散曲等,有时亦称乐府。
(2)近体诗
中国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由于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作格律诗。
绝句
每首仅有四句,每句五字的,简称“五绝”;每句七字的,简称“七绝”。
律诗
律诗的格律十分严密,其要求主要有:
①诗的每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
②诗句的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③有特定的对仗要求。八句者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依次通常称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每首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④声韵格律的要求严格。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二、四、六、八句押韵,而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五律首句多数不押韵,七律首句多数押韵。
词:起源于唐,定型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原指合乐歌唱的歌词,故又称为“曲”或“曲子词”等。又称“长短句”“诗余”,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词的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有李煜、晏殊、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有苏轼、辛弃疾等。
曲:元代盛行的新文学形式,分为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
歌行体:我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由汉魏六朝乐府诗发展而来,篇幅可长可短;句式灵活,多为七言,有些以七言为主,穿插三、五、九言。其形式较自由,大抵模拟乐府诗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其中多有叙事之作。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说: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者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杂文相似。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形式短小、语言简洁,内容多含颂扬、警诫之意。
序: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赠序,即临别赠言,内容多是对所赠之人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在行文风格上,往往集叙事、说理、抒情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表: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古代不同时期臣子写给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表”主要表达臣子对帝王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
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传记。以记叙、描写为主,大多数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核舟记》等。
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文章,叫“骚体赋”,简称“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叫“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叫“文赋”。如司马相如《子虚赋》,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
古典小说:萌芽于先秦(传说、寓言)、两汉(史传文学),雏形于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笔记小说),成熟于唐代(唐传奇),繁荣于宋元(话本、演义),鼎盛于明清(章回体小说)。明清时期涌现了无数的经典之作并流传于世,如“明代四大奇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三言二拍”(《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后人按照成书顺序将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统称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
小品文:散文的形式之一。题材的包容和体裁的自由,可以说是小品文的主要特点。尺牍、游记、日记、序、跋、小说等文体都可以是小品文。如郦道元的《三峡》、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等。
现代文体知识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按照小说的篇幅及容量,一般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三类,篇幅特别短小的叫微型小说。
戏剧:一种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综合艺术。戏剧有演员、故事(情景)、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四要素,戏剧的主要特点:①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②人物、场景、情节高度集中;③剧本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常见的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散文:一种篇幅短小,形式自由,能迅速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散文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应用范围最广泛,语言表达方式更灵活。根据散文表达方式的侧重点,可分抒情性散文、叙事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三类。“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结构的主要特点。
现代诗:又称新诗,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形式自由,内涵开放,意象经营重于修辞,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基本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其中现代诗歌又分为现代风体诗歌和现代格律诗歌。
传记:又叫人物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应用文,体裁属于记叙文样式的一种。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间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通讯:对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进行具体报道的叫通讯。通讯分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
特写:报告文学的一种,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段,细致地加以描述。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记叙文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说明文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主要有六种:从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原因到结果。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诠释、配图表等。
议论文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论据是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根据。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