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五单元第25课《治水必躬亲》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五单元第25课《治水必躬亲》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5 20:4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治水必躬亲》教案
郑荣芳
【教学目标】
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认识海瑞这一人物形象,并从中对学生进行廉洁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文言词语,理解文言大意。
2.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难点:
在了解海瑞其人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廉洁教育。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要求读流畅。
2.借助页下注、工具书疏通文意。
3.查阅关于海瑞的资料,了解海瑞其人。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被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传为佳话。为什么大禹不入家门?他要去察看地形,了解灾情,掌握水患的第一手资料。正所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亲自实践了,所以终将水患制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治水的课文——《治水必躬亲》。
2.学生简介作者和海瑞其人(实物投影)——
本文出自清朝的钱泳写的作品《履园丛话》。
海瑞(1514-1587),汉族,明代著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家、著名清官。海瑞字汝贤、国开,自号刚峰,从教时被称为海笔架,后人称其为“海青天”,与宋代包拯齐名。
二、走近文本:
1.朗读课文。自由诵读,扫除文字障碍。
2.同桌之间互读互听,指出并纠正错误。
3.指名朗读并及时评价。
4.集体朗读。
三、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自学成果展示(实物投影)。
①古今异义:是 举 盖 度 泥 ( http: / / www.21cnjy.com )缓
  示例:
  泥:古义,拘泥。今义,泥土。例句:泥于掌故。
  掌故:古义,本文指古代的典章、制度。今义,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例句:泥于掌故。
  盖:古义,连词,连接上一段或上一句,表示原因。今义,遮盖或遮盖的东西。例句: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
  穷:古义,彻底摸清,追究到底。今义,生活困难。例句:非咨询不穷其致。
  举:古义,完成,做好。今义,举起,抬起。例句: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
② 一词多义:以 于 而
2.特殊句式,师生合作探究(实物投影)。
①状语后置
例句: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介宾短语“于荒村野水之间”作往来的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荒村野水之间往来”。译文:在荒凉的乡村之间穿梭奔走。
②宾语前置
例句: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介宾短语“是以”中“是”是“以”的宾语,宾语前置。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是必得躬历山川”。译文:因此一定要亲自登山涉水……
③省略句
例句:“如好逸而恶劳……”
这句话省略了主语“官员”,应为“如(官员)好逸恶劳……”译文:如果(官吏)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3.翻译课文,教师适当补充(实物投影)。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四、廉洁教育
1.学生再读课文,了解正反对比论证:
① 请在文中划出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
② 若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③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说明了什么道理?它是怎样证明观点的?
2.学生自由诵读,展开热烈讨论。
课文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开头一句,用两个“不可”,从反面强调治水不可固执一端;接着用“盖”领起下文,解释不可固执一端的原因,并用两个“非……不……”双重否定句式,强调治水必须观察、测量和广泛征求意见的重要性;然后用“是以”一句,得出结论,提出论点。
课文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这段先从正面说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后从反面说,如果海瑞不吃苦,想谋利,怕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
3.读了课文之后,你对海瑞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自由表达。
老师补充,巧用数字序列概括(实物投影)——
明朝清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朝元老,事必躬亲,务民刚正,留名千古,弃官保节,扒贪画皮,九州巡阅,逝于任上。
4.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清廉官员的小故事?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例:《无私无畏的杨震》(实物投影)
提起东汉人杨震,不少人感到陌生,有些人只是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却金“四知”熟悉。杨震在出仕东莱太守期间,因公务途径昌邑。县令王密本是荆州的茂才,曾得到杨震的推荐。这天已夜里,王密谒见杨震时,从怀里取出金10斤相赠。杨震毅然拒绝,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还是推却不受,严肃地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见他如此廉正挚诚,只好羞愧地出门而去。
5.长大了以后,你想做海瑞那样的廉洁、躬亲之士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五、课后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关的背诵任务。
2.长大以后,你如果当了一名国家公务员,怎么才能做到廉洁奉公的份上?请将你的预想,整理去练笔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