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比较水的多少目录比较水的多少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
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
4个容器:
形状不同
大小不同比较水的多少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
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
3个饮料瓶:
形状相同
大小不同
比较水多多少2号瓶里的水比1号瓶、3号瓶多多少?
你有什么办法?测量 先在纸上画上刻度线,然后贴在杯子上,再用杯子量一量瓶中的水各是多少,记录测量结果。注意:
刻度的间距要相同用杯子测量的时候遇到哪些新问题?
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的工具。液体的体积单位:毫升、升量筒读数时的注意点:
(1)量筒必须放平衡。
(2)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常见液体的体积THANKS请在此输入您的副标题《比较水的多少》
教材内容: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第4课
教学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
教师演示准备:锥形瓶、圆底烧瓶、饮料瓶、塑料杯各1个,量筒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
准。
教学重点:
通过经历“比较水的多少”的活动,认识到水是有一定的体积并可以测量的。
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探究测量有多少水。
设计意图:
本课是“水和空气”单元的第4课。前三课分别是《水》、《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谁流得更快一些》,后三课为空气方面内容。
通过4课关于水的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从多个侧面(颜色、气味、黏度、密度、表面张力等)认识到水和其它液体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比如液体具有流动性和不能保持固定形状。使学生对水的认知从模糊走向清晰,实现由感性认知到科学概念的转化。本课是通过对水的多少的测量,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对水的科学概念的认知,即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水有一定的体积。也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明白液体的多少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和工具进行比较,但标准工具的产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会对测量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而同一种工具,测量单位不同,操作方法不同,也会带来较大的差异。因此,本课最容易激发学生思维冲突的环节是学生利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出现的结果出现不同,这一活动让学生重新经历人类发明量筒这种测量液体体积工具的过程。
教学过程:
比较水的多少
1.教师出示装有水的4个形状、大小都不同的容器,请学生说说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且阐述理由。[课件第3页]
(学生在讲述判断理由时,很容易出现理由与判断结果相矛盾的现象,教师应及时抓住问题追问,引导学生发现几个容器的形状、长度、高度、宽度都不同,无法准确判断水的多少。)
2.出示装有水的3个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饮料瓶,再请学生说说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且阐述理由。[课件第4页]
(引导学生说说这三个瓶子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学生会发现虽然三个瓶子的形状相同,但由于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加上瓶子的长度、宽度,液面高度不同,仍然无法准确判断哪个瓶子里的水多水少。在两次思维冲突之后,更容易引发学生思考,希望使用具有相同条件的容器,从而更获得更准确的观察结果。)
3.教师请学生思考:许多时候我们只凭眼睛看是无法得到准确结果的,如果想准确的比较三个饮料瓶中每瓶水的多少,你们有哪些办法,需要哪些材料?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5.学生汇报交流。请学生说说操作方法和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可能会提出倒在一个大瓶子里观察,也可能提出把它们分别放在天秤上称重量,教师及时追问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哪个小组汇报的方法设计最科学,实验器材最简单,最适合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选择最简单的方法。
7.学生实际操作,选择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分组上台领取材料。
8.请学生说说哪瓶水最多,哪瓶子水最少。学生发现2号杯中的水最多。请出现不同结果或有差异的小组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比较水多多少
1.请学生说说要想知道2号杯里的水比别的杯子多多少水,有什么办法?[课件第5页]
(学生可能会回答装在一个瓶子里比较,也有可能在比较哪个杯子里水最多时,有些小组早已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追问,如用小瓶子来量会怎么样?会不会不够装水?如果多出半瓶该怎么办?只多出一点点该算多少?教师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应让学生明白对于水的多少应该有一个测量单位,从而让学生理解杯子上的刻度线,即测量单位的产生和意义。)
2.请回答用尺量或者在纸上画刻度贴在杯子上这两种方法的学生说说,这样做有什么用?利用这些刻度线,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画刻度线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课件第6页]
(引导学生思考利用刻度线可以通过数格数的方法计算水的多少,画刻度线的时候要注意刻度的间距要相同)
3.请学生分组领取纸条,并在纸条上画刻度线,画完后将纸条贴在杯子上。并用自制刻度的杯子测量三杯水的多少。[课件第7页]
(纸条贴在杯子上后会出现测量的起点问题,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检查纸条上是否有零刻度,零刻度应对准容器的底部。)
4.学生分组汇报测量结果。请其他组对比,测量的结果是否相同。
5.请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出现不同?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比对,学生会发现各组的测量结果有较大差异。原因有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的问题,比如有些小组以五毫米为一格,有些小组以一厘米为一格;也有操作上的问题,比如水洒出来了,)
6.认识量筒[课件第8页]:介绍学生认识量筒是一个带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液体的体积常用毫升、升来表示。
教师讲解利用量筒读数时的注意点:[课件第9页]
(1)量筒必须放平衡。
(2)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7.请每个小组领取一个量筒,各小组用量筒来测量三瓶水有多少毫升,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也可由教师演示)
8.请学生说说2号瓶比1号瓶、3号瓶多多少水?
三、拓展延伸
1.出示常见饮料图片,说说这些饮料是多少毫升的。[课件第10页]
2.请学生回家观察一下装有液体的瓶子,可以装多少毫升的液体。
四、板书设计
比较水的多少
高度不同 大小相同 量筒 单位:毫升
长度不同 形状相同
宽度不同
形状不同
五、课后反思
比较多少的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看似简单的问题,在科学探究中进行验证却显得不那么容易。由于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它的形状随着容器的变化而改变。这导致无法准确比较三个饮料瓶中水的多少的因素之一。对比实验是小学科学课中重要的学习活动,控制条件因素也是活动中重要的内容。本课中引导学生对大小形状不同的饮料瓶的观察,为他们今后学习对比实验积累了经验。
本课设计了两个环节,首先是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的多少。先出示四个大小、形状都不同的瓶子,让学生判断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学生发现无法准确比较。再出示三个相同形状、但大小不同的饮料瓶,请学生判断它们中谁的水最多,学生发现即便形状相同,但容器的大小不同,仍无法判断水的多少。这就使学生认识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是:1.没有标准的容器。2.水的形状是不固定的。进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提出问题——进行假设——验证——修正假设——结论”几个环节。
在教学中,发现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教学时间有些紧张,一节课下来,每个活动虽然能够完成,但显得比较匆忙,学生实验时也比较乱。于是,对课中的几个环节进行了分析,把确定了让学生自主测量和用量筒测量两个环节为重点,在时间在加以调控,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对于一些细节进行指导、提示,顺利完成了后几个班的教学。
在教学前,我准备了符合要求的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的容器作演示:锥形瓶、圆底烧瓶、饮料瓶和塑料杯。但很难一下子找到像书中那样有着相同形状但大小不同的饮料瓶给学生实验,便发动学生,收集大小不同的两个雪碧瓶数量不多,但顺利解决了实验材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