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究究在制作简易小吉他的时候准备了三种型号的鱼线,直径分别是3毫米、5毫米、7毫米、你认为哪种型号的鱼线制作出来的吉他音调最高。( )
A.3毫米 B.5毫米 C.7毫米
2.用橡皮筋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时,能产生声音的是( )。
A.拉伸橡皮筋 B.按压橡皮筋 C.弹拨橡皮筋
3.小慧说话时总是很轻声。小慧这样的声音,可以用科学词汇( )来描述。
A.高 B.强 C.弱
4.实验时,敲击音叉的力越大,音叉发出的声音( )
A.越高 B.越低 C.越响
5.将手掌放在耳后,掌心朝前,这样会增强以下哪个人体结构的功能( )。
A.鼓膜 B.听小骨 C.耳郭
6.将击打过的音叉放入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叉放入水中就不能听到声音了
B.音叉放入水中后,声音立刻停止
C.音叉放入水中,水面有波纹,我们依然可以听到声音
7.我们制作小乐器时,下面做法不恰当的是( )。
A.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所用材料,使它们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
B.根据自己的设计,一边制作一边修改。
C.我们要先设计制作方案,画出小乐器的示意图。
8.下列可以使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是( )。
A.揉搓皮筋 B.弹拨皮筋 C.按压皮筋
9.下列声音中,属于自然界中的声音是( )。
A.歌声 B.雷声 C.喇叭声
10.下面属于打击乐器的是( )。
A.笛子 B.钢琴 C.架子鼓
11.我们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 )。
A.是口腔振动发出的 B.是牙齿振动发出的 C.是声带振动发出的
12.我们在学唱歌时,音高有时会变低,关于音高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带的振幅变小
B.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变少
C.声音的频率变高
13.根据耳朵的各部分的作用,我们推测( )的损坏,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听力。
A.耳廓 B.鼓膜 C.以上均有可能
14.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耳可以听到任何声音
B.钢琴声是由于空气的运动产生的
C.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5.隔壁房间传来的悠扬的小提琴声,是通过( )振动产生的。
A.空气 B.手 C.琴弦
二、填空题
16.声音是以 的形式在物质中传播的,老师上课说话发出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同时通过 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吹竖笛时,是笛子中的 在振动。
17.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 在真空中传播。
18.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物体发出声音的 。
19.我们喉咙里有一个能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叫做 。
20.如果用力拨动钢尺,尺子振动的 会变大,声音会变强。
三、判断题
21.蚊子飞行的时候发出嗡嗡声,是它们翅膀振动产生的声音。( )
22.我们制作出的乐器,只要能发出声音就算成功了。( )
23.进行探究音高变化的实验时,应先后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钢尺。( )
24.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传播。( )
25.我们说话是靠舌头上下振动发出声音。( )
26.吉他的琴弦粗细不同,因此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 )
27.把敲击后的音叉触及水面荡起水波,说明物体在振动发声的同时会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并且会从中心处以波的形式沿直线传播。( )
28.我们可以根据不问的标准对声音进行分类。( )
29.弦乐器一定比管乐器声音要高。( )
30.敲击鼓时,鼓面的振动不容易观察到,我们可以借助碎纸屑帮助我们观察。( )
四、连线题
31.大自然的声音多种多样,请你把声音的来源连起来。
鸟叫 雷声 下课铃声 小溪流水声 汽车发动声 雨声动物发出的
自然界发出的 人类活动发出的
五、简答题
32.听诊器是医生为病检查中常用的仪器,借助听诊器医生能够清晰听到人体内微弱的声音,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33.河岸边的人大声叫喊,水中的鱼儿会受惊,游走,请用声音的知识解释原因。
六、实验题
34.实验。
1号、2号、3号、4号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上自来水水(如下图),用小棒敲击杯口。请你判断: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答:
杯子序号 1 2 3 4
声音高低
实验证明:
35.探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
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我们观察到 。再将音叉浸入水中,把耳朵紧贴在水槽外壁听,我们发现 ,这个现象说明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C C C B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B C C
1.A
【详解】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就越低。吉他弦越细,振动速度越快,音调越高,所以3毫米的鱼线制作出来的吉他音调最高。
2.C
【详解】用力拨动绷直的橡皮筋,橡皮筋会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就是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因此弹拨橡皮筋能产生声音。
3.C
【详解】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小慧说话时总是很轻声。小慧这样的声音,可以用科学词汇弱来描述,所以C符合题意。
4.C
【详解】敲击音叉的力越大,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响,声音的高低不变。故选A。
5.C
【详解】耳郭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当想听的声音很远很微弱时,把手放在耳后,手可以帮助耳郭收集声波,声音就听得比较清楚了。故选C。
6.C
【详解】A.虽然水的介质与空气不同,可能会影响声音的传播效果,但我们仍然可以听到音叉的声音,只是声音的音色可能会有所改变,不符合题意;
B.音叉放入水中后,并不会立即停止振动,因此声音不会立刻停止。音叉会在水中继续振动,不符合题意;
C.音叉振动会产生声波,这些声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引起水面的波动,同时也会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所以我们依然可以听到声音,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A.设计时要考虑所用材料以及最终想要达到的效果,符合题意;
B.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需要调整的地方,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设计方案和示意图,就边制作边修改,可能会导致乐器最终的音质、音量和音准不理想,不符合题意;
C.制作小乐器要先设计制作方案,画出小乐器的示意图,然后再根据设计进行制作,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要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可以轻轻弹拨橡皮筋。故选B。
9.B
【详解】我们听到的声音按照来源可以分为人为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动物的叫声。风声、雨声、 雷声属于自然界的声音,喇叭声、歌声属于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所以答案为B。
10.C
【详解】打击乐器是一种以打、摇动、摩擦、刮等方式产生效果的乐器。笛子属于管乐器,钢琴属于击弦乐器,架子鼓属于打击乐器。故选C。
11.C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叫做声带。我们能发出声音,主要是因为声带的振动。
12.B
【详解】音高是由声带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高越高;频率越低,音高越低。因此,当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减少时,声音的频率降低,音高就会变低。声带的振幅变小影响的是声音的响度,而不是音高。声音的频率变高意味着音高会变高,与题目中的音高变低相矛盾。故选B。
13.B
【详解】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其中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因此鼓膜的损坏,无法将声波转为振动,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听力。
14.C
【详解】A.人耳可以听到任何声音,错误;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之间;
B.钢琴声是由于空气的运动产生的,错误;钢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确。
15.C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隔壁房间传来的悠扬的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弦振动产生的。故选C。
16. 声波 声带 空气 空气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物质中传播的,老师上课说话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同时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吹竖笛时,是笛子中的空气在振动。
17.不能
【详解】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则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8.高低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19.声带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叫做声带。我们能发出声音,主要是因为声带的振动。
20.幅度
【详解】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先轻轻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幅度小,声音弱,再用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幅度变大,声音增强。
21.√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不同的生物发声器官是不同的。哺乳动物一般靠声带的振动发声,一些昆虫通过翅膀的摩擦或振动发声,比如蚊子飞行的时候发出嗡嗡声,是它们翅膀振动产生的声音。
22.×
【详解】乐器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音色音律的器物,乐器分为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和其他乐器四类,不同的乐器振动的部位是不同的。我们在制作乐器的时候,不仅要能发出声音,还要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3.×
【详解】用相同的力拨动同一把钢尺,尺子伸出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越低;尺子伸出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越高。因此,进行探究音高变化的实验时,应先后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钢尺。
24.×
【详解】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充当介质。如果在真空中,即使有物体振动,也没办法将这种振动的能量传递出去,因此也不会发出声音。
25.×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的身体里能够振动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是喉咙里的声带,气流冲击声带,声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
26.√
【详解】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就越低。吉他的琴弦粗细不同,振动速度不同,因此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27.√
【详解】音叉在被敲击后会产生振动,这些振动传递到空气中可以产生声波,同时如果将振动的音叉触及水面,也会引起水面的振动,形成水波。物体在振动发声的同时会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会从中心处以波的形式沿直线传播出去。
28.√
【详解】我们可以根据不问的标准对声音进行分类,分类标准不唯一,如分为人类活动的声音和自然届的声音两类。人类活动的声音包括钢琴声,说话声,走路声,汽车鸣笛声,拍手声,而狗叫声属于自然界的声音。
所以题目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29.×
【详解】弦乐器和管乐器的音高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乐器的构造、演奏方式、材料等,并不是说弦乐器的声音一定比管乐器高。
30.√
【详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鼓面振动不易看出,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击鼓时,会看到碎纸屑在鼓面上不断地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题目说法正确。
31.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分为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鸟叫声是动物发出的声音;雷声、雨声、小溪流水声属于自然界的声音;下课铃声、 汽车发动声属于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2.听诊器的原理是听诊器胸件上的膜片就像鼓膜一样,心跳声会引起膜片振动,继而引起听诊器内空气的振动,再通过耳塞进入人耳,我们就听见心跳声了。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听诊器前面的有个振动片,人体器官振动,带动听诊器振动片振动,振动片振动产生声音,通过听诊器传到医生耳朵。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时,从身体到听诊器通过鼓片收集振动产生的声音,利用的是固体传声;然后通过橡皮管里空气传达到双耳听孔,利用的是气体传声。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量更强些。
33.河岸边的人大声叫喊,水中的鱼儿会受惊,游走,这是因为声音可以在空气和水中传播。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河岸边的人大声叫喊,水中的鱼儿会受惊,游走,这是因为声音可以在空气和水中传播。
34.高;较高;较低;低。
实验证明:水装得越满的杯子发出的声音越低,水装得越少的杯子发出的声音越高。
【详解】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述,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通过实验发现:水装得越满的杯子发出的声音越低,水装得越少的杯子发出的声音越高。从1号到4号,装的水越来越多,发出的声音:高,较高,较低,低。
35. 水面产生波纹 能听到声音 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所以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我们观察到水面产生波纹,这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再将音叉浸入水中,把耳朵紧贴在水槽外壁听,我们发现能听到声音,这证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