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声现象 强化练习
一、单选题
1.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星星同学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在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两个完好的暖水瓶里,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2.有关声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
A.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超声导盲仪是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帮助盲人出行
C.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之间,蝴蝶飞行时翅膀的振动频率是5-6Hz,苍蝇飞行时翅膀100s内振动约为30000-40000次,当它们从你后面飞过时,你将( )
A.只能听到蝴蝶的声音 B.只能听到苍蝇的声音
C.能听到蝴蝶和苍蝇的声音 D.听不到任何声音
4.如图所示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敲听到的声音比轻敲听到的声音响度大
B.轻敲听到的声音比重敲听到的声音的音调高
C.两次敲击听到的声音音色不同
D.两次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一样大
5.图甲是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哨音是由筒内竹筒振动产生的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色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6.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7.中国作为文明古国,音乐发展历史悠久,中国古谱以“宫、商、角、徵、羽”五音谱组成,类似于现在简谱中的1、2、3、4、5,五音反映的声音特性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8.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男高音”、“女低音”,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
A.音调高低 B.音色好坏 C.响度大小 D.声速大小
9.图是某次实验中获得的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和丁的音色和音调均相同
B.比较乙、丙两个波形图,乙的音调高
C.比较甲、乙两个波形图,甲的音调高
D.比较甲、丙两个波形图,丙的响度大
10.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两旁安装噪声检测仪
C.给机器加上隔音罩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11.我们能分辨同一乐器发出的高音与低音,主要根据声音的( )
A.幅度 B.音色
C.音调 D.响度
二、填空题
12.用录音机播放盒式录音磁带时,在其他旋钮不动的情况下,按下快进键,比较放出的声音与正常放音时的声音,有明显的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征)
13.下图是2021年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中的一件乐器文物——贾湖骨笛,距今7800~9000年。吹奏时,用手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用力吹时声音的 变大。
14.在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用的扩音器,不仅起到“扩音”的作用,还有较高的“保真度”。从声学上讲,前者是使声音的 增大,后者是较好的保持原来 。
15.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时 高,观众听到的声音程度不同,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 不同。
16.如图所示,在相同的玻璃瓶中注入不同深度的水,按水的深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摆放,用一根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则发出声音的音调 ,若改用向瓶内吹气的方式,则发出声音的音调 。(均选填“逐渐升高”或“逐渐降低”)
17.观察钢板尺的振动:将一把钢板尺压紧在桌面上,分别将钢板尺的不同长度伸出桌面边缘,用力波动钢板尺伸出桌面的部分,使其振动发声,听声音高低的变化,观察钢板尺振动快慢情况。
钢板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钢尺振动得 ,发声的音调 。因而可知,物体振动得 ,发声的音调就 ;振动得 ,发声的音调就 。
18.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18次,则它的振动频率是 Hz,人类不能听到这种声音是因为它是 (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
19.小宇同学喜欢听歌,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就可以判断出是哪位歌手;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三、实验题
20.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
(1)如图,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其伸出桌面一端,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将钢尺按下 的幅度(选填“相同“或“不同”),重复上述实验;
(2)此实验体现的科学方法与下列实验中所用方法相同的是: (选填符合要求的选项序号)
①取质量相同的两滴酒精来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②把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空气,听声音的大小
(3)实验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 ,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就越 ;
(4)实验时,让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钢尺振动的幅度越 ,响度越强,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5)小强在完成实验后,根据实验的启发制作了水瓶琴他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吹 (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
②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 的振动引起的。
21.小明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用手拨动钢质刻度尺,发出声音。增大钢尺振动的幅度,声音的 增大。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这是探究 与 的关系;
(2)用不同材质的刻度尺做同一个实验,刻度尺振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
(3)实验中发现:用手慢慢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发出的是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科学家用这种声波可以监测地震,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22.小华和小兰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1)如图甲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此时人听到的声音是由 传递的;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声;若将乙装置搬上月球实验,则乒乓球 (选填“能”或“不能”)被弹起;
(3)如图丙所示,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 ,进一步推理得出: 不能传声;超声波 (选填“能”或“不能”)测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4)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在这个实验中应用了物理学中的 法。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A D D A A D D
题号 11
答案 C
1.A
【详解】A.用一个完好的瓶胆,里面是真空,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里面不是真空,所以可以进行比较真空能否传声,故A符合题意;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能说明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没有控制变量,没有意义,故C不符合题意;
D.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详解】A.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获得胎儿的信息,所以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超声导盲仪发出超声波,遇到障碍物返回,所以是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工件是否完好,是利用超声波获得工件内部的信息,所以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医生用“超声”排石,是利用超声波击碎结石,所以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特点,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蝴蝶飞行时翅膀的振动频率低于人的听觉频率下限,人听不到蝴蝶的声音;苍蝇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最低约为
最高约为
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同一个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频率是不变的,故音调不变;同一个音叉的材料和结构不变,发出声音的音色也是不变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改变了音叉的振动幅度,导致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重敲时,音叉振幅大,乒乓球弹开的幅度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D
【详解】A.哨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声音是由声音的振动产生,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空气柱振动的幅度,改变了哨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改变哨音的音调,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A.“不敢高声语”,意思是不敢大声说话,“高”在这儿指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用力敲鼓,鼓面振动的幅度增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因为不同的人说话时,声带结构、形状等的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的说话声,故C错误;
D.听到门口传来狗的叫声,知道有人到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7.A
【详解】“1、2、3、4、5”相对应的是“哆、来、咪、发、索”;这里本质上是声音的高低不同,即物体的振动频率不同,故五音反映的声音特征是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A
【详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男高音”“女低音”,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声音高低,指声音的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D
【详解】A.丁图的振动是无规则的,属于噪声,不能确定的音调和音色,无法和乙图做比较,故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丙振动的次数多,频率大,因此比较乙、丙两个波形图,丙的音调高,故B错误;
C.相同时间内,甲、乙振动的快慢相同,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C错误;
D.比较甲、丙两个波形图,丙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大,则振幅大,丙的响度大,故D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道路两旁安装噪声检测仪,仅是检测噪声的强弱,不能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给机器加上隔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C
【详解】AD.响度反映声音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D不符合题意;
B.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性,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常用来分辨不同的发声体,故B不符合题意;
C.音调反映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乐器发出的高音与低音,指的是声音的高低,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2.音调
【详解】用录音机播放盒式录音磁带时,在其他旋钮不动的情况下,按下快进键,使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加快,发出声音的音调会变高,故不同之处在于声音的音调。
13. 音调 响度
【详解】[1]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影响振动频率的因素主要有振动体的长短、粗细、松紧和材料等,这里改变孔的位置,改变了空气柱的长短,故改变的是声音音调。
[2]响度大小与振动的幅度有关,大小不同的力会改变振幅,用力吹会影响响度。
14. 响度 音色
【详解】[1][2]扩音器能增大声音的响度,而保真度是保持声音的音色,以便清楚辨发声者是何人。
15. 音调 响度 音色
【详解】[1]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2]观众听到的声音程度不同,是因为观众到声源的距离不同,导致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
[3]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音色不同。
16. 逐渐升高 逐渐降低
【详解】[1]敲击它们时,振动的物体是水和瓶子,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因此从左向右敲击时,其发出声音的音调将逐渐升高。
[2]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因此从左向右吹气击时,其发出声音的音调将逐渐降低。
17. 越长 越慢 越低 快 高 慢 低
【详解】[1][2][3]由题意可知,改变伸出桌面的钢尺的长度不同,材料和结构不变,伸出的钢尺长度不同,都会导致产生的音调不同,钢板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越慢,发出声的音调越低。
[4][5][6][7]根据[1][2][3]可得,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声的音调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声的音调越低。
18. 9 次声波
【详解】[1]它的振动频率是
[2]声音的频率小于20Hz为次声波,次声波不在人类的听觉范围内。
19. 音色 响度
【详解】[1]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小宇同学喜欢听歌,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是哪位歌手的。
[2]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强弱,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响度,即减小声音的音量。
20. 快慢 相同 ① 长 低 大 振幅 G 空气柱
【详解】(1)[1][2]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拨动其伸出桌面一端,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几次实验中应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2)[3]此实验体现的科学方法为控制变量法;
①取质量相同的两滴酒精来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①正确;
②把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空气,听声音的大小,采用的是实验推理法,故②错误。
故选①。
(3)[4][5]实验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振动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低。
(4)[6][7]实验时,让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使钢尺的振动频率相同,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5)[8][9]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瓶内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由图知G瓶中的空气柱最短,所以吹G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
21. 响度 音调 频率 音色 次声波 信息
【详解】(1)[1]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用手拨动钢质刻度尺,钢尺振动发声,增大钢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响度变大。
[2][3]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钢尺越难振动,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较慢,听到的声音音调较低,这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4]用不同材质的刻度尺做同一个实验,由于材料和结构影响音色,所以材料不同,听声音的主要区别是音色。
(3)[5]实验中发现:用手慢慢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振动太慢,振动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
[6]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科学家用这种声波可以监测地震,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2.(1) 振动 空气
(2)不能
(3) 小 真空 不能
(4)转换
【详解】(1)[1]如图甲,实验中采用转换法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为乒乓球的运动,方便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此时人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递的。
(2)若将乙装置搬上月球实验,则乒乓球不能被弹起,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环境,真空不能传声。
(3)[1][2]如图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传播声音的介质越来越少,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小,进一步推理可知,若罩内抽成真空,将听不到声音,即真空不能传声。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表面是真空环境,故超声波不能测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4)实验中将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弹起,运用了转换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