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蚂蚁 课件11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二、蚂蚁 课件11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06 13:16:08

文档简介

蚂 蚁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这是本单元要专门认识的第三种小动物。蚂蚁是昆虫的代表,它有头、胸、腹三部分和六只脚。在这个世界上,昆虫是一个最大的类别,也是把动物多样性表现得最充分的一类。
蚂蚁对孩子们来说,熟悉程度是很高的。但是,蚂蚁的个体不大,很容易被学生忽视,学生对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不是很清楚。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观察活动,使孩子们真切感悟到司空见惯的动物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
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有两条途径,一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另一种是在课堂中的观察。教科书设计了这两种观察的方法,提倡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因为这样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
蚂蚁作为一种生命体的代表,我们应该了解它的哪些生命特征呢?教科书安排了在自然状态下蚂蚁的寻食、搬运、积极活动和信息传递,这些内容与生命体的环境适应、新陈代谢有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的方法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外形结构。
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感知蚂蚁的生命特征。
【教学难点】
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室内观察时想办法控制蚂蚁的活动范围但不干扰,确保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寻访蚂蚁,找蚂蚁的窝。(要求学生在校园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
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
1.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寻访蚂蚁,你们是在什么地方寻访到蚂蚁的?
2.你们在寻访蚂蚁的时候有没有找到过蚂蚁的窝?说明蚂蚁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3.小结(PPT2):蚂蚁的窝一般都在潮湿温暖的土壤中,蚂蚁能生活在任何有它们生存条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击自然灾害最强的一种动物。
4.蚂蚁有不同的种类。(PPT3)
【设计意图】蚂蚁是学生熟悉的小动物,让学生去找蚂蚁的窝,却是一项新的挑战,学生很感兴趣。学生能找到蚂蚁的家,也就了解了蚂蚁的生活环境。同时,在寻访蚂蚁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为继续观察、研究蚂蚁奠定基础。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我们要到校园观察蚂蚁,你们会观察蚂蚁的哪些方面?(PPT4)
(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怎样寻找食物、发现食物有怎样的反应、怎样合作搬运食物、怎样吃食、怎样运动、怎样进行群体交流等。)
2. 为了观察更加顺利、成功,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在室外观察蚂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PPT5)
①我们用面包屑或白糖等食物把蚂蚁引诱出来。 ②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身体。 ③静静地观察蚂蚁,不要碰到蚂蚁,惊扰蚂蚁。
④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图或文字及时记录下来。 ⑤遵守纪律,不要大声讲话,随意走动。
观察蚂蚁记录表(PPT6)
1.画出你观察到的蚂蚁的身体结构。

2.我们还发现蚂蚁有趣的现象呢,赶紧记录下来吧。

3.学生到室外观察蚂蚁。
4.交流发现。
①身体结构 请几个小组把画好的蚂蚁身体结构图在展示台展示。(PPT7点击蚂蚁的各个部位会出现名称。)
评价:你们认为画得怎么样?蚂蚁身体是怎样的?身体分成几部分?每个部分都长着什么?到底有几只脚?头上有什么?
②同学们在观察时,还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蚂蚁是怎样寻食、搬运食物、信息交流等活动的。(PPT8)
当一只蚂蚁发现一些食物,会在食物上撒布信息素,立刻返回蚁巢,它一边走一边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在路上留下记号,等回到巢里后,它通过交流信息,召集更多的蚂蚁,蚂蚁就靠着这种化学物质的味道去搬食物的。
  (PPT9)出示: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所以我们不要随便干扰它们。
【设计意图】到室外去观察自然状态下的蚂蚁,体现了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三年级的探究是需要教师引导的,因此在观察前对观察方法及注意事项的讨论非常有必要。观察后的交流是观察活动的提升,引导学生要用事实说话,实事求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1.除了在室外观察蚂蚁,我们还可以捉几只蚂蚁在教室内观察,在教室内观察蚂蚁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蚂蚁会到处乱跑)
2.提问:蚂蚁要乱跑,我们想什么方法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3.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①把蚂蚁放在透明的小瓶子中。
②在水槽中盛水,在水槽中放一块软木塞,把蚂蚁放在木塞上。(PPT10)
提问:蚂蚁这么小,怎么把蚂蚁引到水的中央?(用纸轻轻引过去或用软毛笔刷过去。)
③把蚂蚁直接放在昆虫盒中进行观察。
4.同学们在课后可以选择这些方法继续观察,在观察完后,这些蚂蚁怎样处理呢?
(观察结束后,把这些蚂蚁送回自己的家。)
【设计意图】讨论室内观察蚂蚁,是拓展学生观察蚂蚁的方法,激发学生在课外继续观察蚂蚁的兴趣。
三、课堂总结
蚂蚁是我们的熟悉的小动物,平时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没想到这节课的观察,使我们获得了很多关于蚂蚁的信息,课后我们还可以继续用心观察,还能发现关于蚂蚁更多的信息。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观察蚂蚁的活动并发现了蚂蚁一些有趣的生活习性。如:打架、搬食物、玩游戏等等。小小的蚂蚁,带给了他们无穷的乐趣,使他们对蚂蚁感兴趣了,而兴趣又是学习知识的前提。儿童一旦对所接受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必将会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执著地追求,勤奋地探索。
板书:
蚂 蚁

蚂蚁搬运食物、吃食物、交流信息……
【教学反思】
《蚂蚁》是教课版《科学》三上动物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喜受小动物之情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这节课的意图在于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生活习性等。此外,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
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整节课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领学生去观察自然状态下的蚂蚁,体现科学课教学追求科学本质的新课程基本理念,达到了预定的教学设想。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作为基本的组织形式贯穿始终。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合作探究活动刚刚起步,因此,在观察前的指导显得犹为重要。为了让学生观察到自然状态下的蚂蚁,也为了让学生形成爱护小动物的意识,课前一定让学生到校园中去找蚂蚁窝,老师也要预先选好观察的最佳地点,以确保科学观察的有效进行。用面包屑和白糖作为诱饵,把蚂蚁从窝中引出来,如果找不到窝,可以把食物放在寻找食物的蚂蚁面前,蚂蚁会传递信息,从而找到蚂蚁窝。在课上我注意引导学生确定要观察蚂蚁哪些方面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在小组进行观察活动前,让各小组讨论观察方法、需要哪些材料、观察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在观察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使学生能够明确整个探究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这样的观察活动就会有比较强的目的性、观察过程也会有序,取得的观察效果也会比较好。观察蚂蚁的纪律教育非常重要,有的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别的小组发现了蚂蚁窝而自己组没有,就没有耐心了,另换目标,半途而废,以致一节课跑来跑去,始终在寻找蚂蚁窝,错过了观察蚂蚁各种活动的时机。教师就要在学生观察活动开展时,融入学生的观察活动中,了解学生的观察进展,对遇到困难的小组及时点拨指导,对进展好的小组进行表扬,确保每一个小组都能很好、有效地开展观察活动。
观察蚂蚁后的交流汇报活动是整个活动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形式呈现观察到的现象,与同学进行交流和相互评价。三上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的语言表达还需要逐步加强,让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他们的发言,引导学生说话完整,注意条理清楚、简洁生动。
在室外观察蚂蚁后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在室内观察蚂蚁,这其实是激发学生继续观察蚂蚁的兴趣。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室内观察只能让学生在课外完成。
在观察活动中不伤害蚂蚁,课后要为蚂蚁找一个安全、舒适的家。这些看似很小的教学细节,却渗透了爱护小动物的德育教育,教师要把握好教育的契机。
课件11张PPT。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蚂 蚁 蚂蚁生活在潮湿温暖的土壤中。蚂蚁能生活在任何有它们生存条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击自然灾害最强的一种动物。我们到校园观察蚂蚁,你们会观察蚂蚁的哪些方面?室外观察蚂蚁方法和注意事项1.用面包屑或白糖等食物把蚂蚁引诱出来;
2.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把观察发现用简图或者文字记录下来。
3.静静地观察蚂蚁,不要碰到蚂蚁,惊扰蚂蚁。观察蚂蚁记录表◆画出你观察到的蚂蚁的身体结构。
◆你们还观察发现了蚂蚁哪些有趣的现象,赶紧记录下来吧。蚂蚁的身体搬运食物信息交流 我们还可以在课堂观察蚂蚁。 蚂蚁的身体这么小,还到处爬动,很难观察,怎么解决难题呢?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