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叶》多媒体教学设计
背景和目标:
本课是在观察了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个体之后,出现的专门观察植物器官的内容。植物的个体具有生命体的特征,植物的叶也具有生命体的一些特征,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生命特征。
学生对叶子的经验是很丰富的,但是对叶的结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叶的生命过程认识不够,这方面是本课的重点。
捡落叶是为研究叶子做准备的。研究叶子从是不是同一种叶开始,发现叶子有相同的结构。再从新鲜的叶与落叶的比较中,显出叶子的生命特征,最后从一条枝条上的叶子变化过程中看出,叶子具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从而显出叶子的生命轨迹。让学生从植物器官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到,植物的整体具有生命特征。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课,他们比较好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对喜欢的事物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愿望。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叶子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这种认识只是点点滴滴,很不完整。针对学生的情况,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知识,对叶的生命过程进行了解,让科学课变得更生动、更有趣,使学生们喜欢上科学课。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1、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 每组学生准备:捡一些落叶,注意种类,组长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各一片。
????? 教师准备:每组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CAI课件,四片大小及颜色不同的同一种叶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植物的叶1),点击 播放。
2、揭题《植物的叶》
师:五彩缤纷的叶子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这节课,我们就来当一回小科学家,一起来探究植物的叶。
二、探究一 —— 给植物的叶分类、明确分类标准
秋天是落叶的季节,大树下、林子里,我们可以捡到各种各样的落叶。
接下来,我们来分一分我们捡到的落叶。
1、个人统计:
按下列要求,学生个人分课前收集到的叶子。(出示课件)
(1)我捡了( )片落叶,这里面有( )种树叶。
①数一数,你共有几片叶子?
②按自己的方式分一分,这里面共有几种植物的叶?
边分边做好记录,并将结果填在课堂作业本上(浙江教育出版社)。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独立动手分叶子。
生分组活动结束后,用实物投影分别展示学生的几种分类方法。
小结: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分类方法也很多,有按形状分,大小分,颜色分等。
(2)明确分类标准
师:这里面有( )种树叶,你们是根据什么去分的?
让学生说一说.
出示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四片大小及颜色不同的同一种叶子, 让学生观察、汇报、讨论、交流辩论。
师:到底以什么标准分类,才能把同一种叶子分在一起呢?(形状为标准,形状是否相同就决定了这些叶是不是同一种植物的叶。)
是的,给叶子分类的方法很多,只有按形状来分,才能把同一种叶子分在一起。
3、小组统计。
我们小组共有( )种树叶。其中,有一种树的落叶数量最多,共有( )片。
师:分一分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植物的叶?
生边分边做好记录,并将结果填在课堂作业本上(浙江教育出版社)。
活动并汇报分类结果。
师:这么多的叶,你是按什么标准去分?
师:我们判断是不是同一种植物的叶,我们主要看叶的形状,再看叶的边缘,叶的表面等其它情况。
三、探究体验二 —— 观察叶的相同结构
师:这么多的叶,从结构上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接下来我们来探究叶的结构。
请学生拿出一片完整的叶子,仔细观察,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1、观察、汇报。(师板书)
2、小结:可见一片完整的叶子是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脉是叶片的一部分。
四、了解叶的生命特征及生长过程
1、比一比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活动一:
请每个小组拿出同一种树叶中的新鲜的叶与落叶,让生进行观察和比较。
新鲜的叶与落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每组拿出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生活动二:
(1) 观察同一根枝条上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2)生汇报。
(3)叶芽→小叶→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落叶
3、齐读课文P.13最后一段。
4、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探索,我们知道叶是有生命的,它的一生经历了生长、发育、衰老、死亡,这就是一片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叶子是有生命的,不管人还是叶子一生很短暂,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也要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花草树木。如果没有特殊的作用,我们就不要去摘植物的叶。
五、拓展延伸
1、找找下面几张也的相同点。
2、说说箭头所指的树叶处于什么生长阶段?
3、你喜欢树叶吗?那么不要把捡来的树叶浪费。展开想像的翅膀,用你灵巧的小手,发挥你的聪明才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叶的喜爱之情吧。
生活动:可以做树叶拓印画、树叶贴画、树叶书签等。
六、作业
《浙江教育出版社课堂作业本》第七页。
教学反思:
《植物的叶》主要是认识各种各样的叶的形态,知道叶是由叶片和叶柄等部分组成,叶片上有叶脉,通过对植物枝条的观察,体会到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丛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从而显出叶的生命轨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叶子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植物器官的角度去进一步体会到植物也具有生命的特征。
上课前,我让每位学生去捡一些落叶,不准伤害树木,每一组中的同学尽量捡不同的落叶,以便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教师也准备了相应的器材和课件。
上课时,教师利用录像导入,让学生感受熟悉叶是丰富多彩,然后利用课前捡来的落叶进行分类统计。学生在个人统计出树叶的张数和种类后,教师及时提出你分的依据是什么,促进学生去思考,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叶片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叶的形状,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了常见的七种常见的形状的叶。再通过小组统计,让生再次感受叶的分类首先是利用叶的形状,再利用其它条件,如:叶片表面的光滑程度、叶片边缘、叶片的质地、软硬和厚薄等等。
在通过对叶的分类,学生也找到了不同的叶子具有相同的结构:叶片、叶柄。这里要突出叶脉的指导,它只是叶片的一部分而已,不然学生会把叶分成三部分。
课前每一组的组长去准备同一种树叶中的新鲜的叶与落叶各一张,便于课堂上组织观察,又不会采摘过多的树叶。每组学生将一片嫩叶和一片枯黄的叶作对比,提示他们可以从视觉、触觉、嗅觉等去进行对照观察。从学生在发言,可以了解到此环节观察还是比较好的,有几个同学观察的很细致。
教师为每小组学生收集了一根枝条,注意在捡枝条时捡每根枝条上有小叶芽,嫩叶、成叶以及衰老的叶、枯黄将落的叶。这样是为了方便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比较清晰地、直观地观察到一根枝条上叶的生命历程的体现。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大小和颜色上进行对比观察,就可以得出左边的就是叶芽、小叶片、嫩叶等。对于枯叶失去了生命特征,就跟人失去了生命特征一样。学生就会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叶的组成和叶的生长变化过程。
最后,安排了两个练习,如时间有余,可以做树叶拓印画、树叶贴画、树叶书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