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练习
一、单选题
1.声波可以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下图是甲乙两个音叉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声波的频率较高
B.乙声波的音调较高
C.甲声波的传播速度较慢
D.乙声波的响度较大
2.中国在2011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如图所示,标志着我国的空间站建设正式开始,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直接对话,但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原因是(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广场舞噪音扰民是因为广场舞音调太高
C.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加强原声
D.只要有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小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km/h
C.笛子声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5.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6.小吴利用声呐系统测绘嘉陵江温塘峡江域水底的形状。无人船经过该江域水平面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水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28s、0.14s、0.30s。小吴推算出该江域水底的大致形状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真空能不能传声 B.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C.声音产生的原因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音叉一定在振动
B.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C.环保部门在一些主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是为了减弱噪声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
9.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
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
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
10.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声音遇到障得物反射形成回声
B.声呐是利用次声波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的
C.“超声波”的速度总是大于“次声波”的速度
D.“曲高和寡”中的“曲高”是指响度大
11.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和水共同振动产生的
C.a瓶的音调最低
D.d瓶的音调最低
12.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吹笛时,按压不同气孔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D.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将听到闹钟铃声逐渐减弱,这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13.图中图文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减少声音分散 B.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大
C.声音大小不同是因为音调不同 D.捂住耳朵可以减小噪声的频率
二、填空题
14.如图是小岩自制的橡皮筋吉他,他将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缠到一个小盒上,弹拨橡皮筋,橡皮筋发出声音的 不同;当用大小不同的力度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声音的 不同。
15.小聪与小明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实现了较长距离通话,这表明声音可以在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播,声音在棉线中的传播速度要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
16.如图所示,陶埙是中国最原始的吹奏乐器之一、学校才艺展示活动中,古典艺术爱好者用陶埙吹奏悦耳动听的《高山流水》。吹奏陶埙产生的声音是由陶埙中 振动产生的,现场同学通过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分辨出是陶埙发出的声音。
17.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发声的纸盆在 ;
(2)如图乙所示,从左向右敲击瓶子时,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 (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
(3)如图丙所示,用手指轻敲课桌,使坐在对面的同学刚好听不到敲击声,再让对面的同学将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同样的力度轻敲课桌,这时对面的同学能听到敲击声。这个实验表明:固体不仅能传声而且效果 。
18.为减小噪声带来的影响,靠近路边的窗户通常使用双层真空玻璃,如图所示。这种玻璃能显著减小噪声的影响,是利用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的原理,这是在 减弱噪声。
19.请你根据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动手实践的经验及物理课中所学的知识,将图中所示与声有关的实例的描述补充完整。
图甲: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的响度变小,再次充入空气后,铃声的响度变化情况是: 。
图乙:当游客在天坛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 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图丙:将音叉插入水中,水面平静。敲击音叉,之后将其插入水中,水花四溅,这个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 。
20.被称为“百器之首”的古筝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能够区分古筝和风笛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21.如图所示为曾侯乙编钟,它展示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艺和礼乐文明的高超成就。演奏时,编钟发出的声音是由钟的 产生的;用不同的力度敲击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仅凭听就能分辨出是编钟发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
三、实验题
2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下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如下图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下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23.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 产生的;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C A A C A C A
题号 11 12 13
答案 B C A
1.B
【详解】AB.据图可知,两个图象中,声波振动的波形疏密程度不同,频率不同,越密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所以乙声波的频率较高,音调高;故A错误,B正确;
C.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温度相同时,在同一介质中声波的传播速度不变,故C错误;
D.波形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所以甲、乙两声波的响度一样大,故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飞船内有空气,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是真空,所以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A.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广场舞噪音扰民是因为广场舞声音的响度太大,而不是音调太高,故B错误;
C.在一些古代的建筑当中,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加强原声,如北京天坛的“三音石”等,故C正确;
D.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物体发生振动、有传声的介质、良好的听觉器官、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有足够大的响度等,所以物体振动时,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A.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故A错误;
B.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笛子声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只要物体振动,物体一定发声。但人耳还需要声音的响度大于0dB,频率在20~20000Hz之间,传声介质等诸多条件,才能产生听觉。故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AC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体是正在振动的物体,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故A正确,CD错误;
B.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必须靠介质的传播我们才能听到,故B错误。
故选A。
6.A
【详解】根据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无人船经过该江域水平面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水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28s、0.14s、0.30s,时间越长的位置水底越深,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当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时,可以感觉到有振动,这个实验是想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即声音是 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详解】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的音叉一定在振动,故A正确;
B.乐器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它就是噪声,故B错误;
C.环保部门在一些主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为了监测噪声的强弱,但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故C错误;
D.不同人声带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才能打开的“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就是音色,故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A.月球表面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宇航员不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故A错误;
B.陨石撞击月球时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故B错误;
C.陨石撞击月球时,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声音可以通过地面、宇航员的身体传播,所以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故C正确;
D.月球表面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故D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遇到高山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回声,原声和回声间隔0.1秒以上,可以听到回声,故A正确;
B.声呐是利用超声波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的,故B错误;
C.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无关,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相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
D.在物理学中,成语“曲高和寡”中的“曲高”是指曲子的音调高,故D错误。
故选A。
11.B
【详解】AB.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正确;
CD.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增多,从左往右敲击瓶子时瓶子和水的振动越来越慢(即振动频率越来越低),所以声音的音调会变低,即a瓶的音调最高,h瓶的音调最低,故CD错误。
故选B。
12.C
【详解】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处理,故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吹笛时,按压不同气孔,改变空气柱的长短,从而是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将听到闹钟铃声逐渐减弱,介质慢慢变少,直至罩内接近真空,接近真空时,听不到铃声,故表明真空不能传声,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A
【详解】A.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分散,响度逐渐减小。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提高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
B.超声波是声波的一种,它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虽然比在空气中快,但仍然远远小于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就已经达到了极限值,即光速,而在水中虽然会有所减小,但仍然远大于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
C.声音大小不同是指声音的响度不同,和音调无关,故C错误;
D.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响度,即减少噪声对人耳的影响,但并不能改变噪声的频率。噪声的频率是由声源决定的,与是否捂住耳朵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14. 音调 响度
【详解】[1]当用相同的力拨动这些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2]当用大小不同的力度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时,由于橡皮筋振动的振幅不同,用力越大,响度越大。
15. 固体 大于
【详解】[1][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用“土电话”能够实现较长距离通话,这表明固体能够传声;声音在棉线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16. 空气柱 音色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陶埙是通过空气柱振动而发出声音的。
[2]不同的乐器音色不同,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现场同学通过声音的音色分辨出是陶埙发出的声音。
17. 振动 由高变低 好
【详解】(1)[1]小纸片的跳动是由于扬声器振动造成的,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原因正是由于纸盆的振动。
(2)[2]图中声音的产生主要是瓶子和水的振动,水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水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最左边的瓶子水柱最短,所以振动最快,音调最高,同理最右侧的音调最低,所以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由高变低。
(3)[3]用手指轻叩课桌,坐在对面的同学刚好听不到叩击声,此时声音靠空气传播;耳朵贴在桌面上,声音是靠固体传播的,第一次听不到声音,第二次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18. 真空 传播过程中
【详解】[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使用双层真空玻璃,声音不能传入室内,利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原理。
[2]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这种措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9. 变大 回声 振动
【详解】[1]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响度越来越小,再次放入空气后,铃声的响度变大。
[2]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回声的音效效果。
[3]将音叉插入水中,水面平静。敲击音叉,之后将其插入水中,由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引起水花四溅。
20.音色
【详解】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我们能够区分古筝和风笛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21. 振动 响度 音色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编钟,编钟振动而发出声音。
[2]轻敲或重敲同一编钟的同一位置,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所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3]仅凭听就能分辨出是编钟发出的声音,是因为编钟与其他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因此所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放大音叉的微小振动,便于观察 在桌面上撒纸屑 空气
【详解】(1)[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乒乓球受到音叉力的作用,说明此时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实验中采用转换法,利用乒乓球将放大音叉的微小振动,便于观察。
(2)[3]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可以在桌面上撒纸屑,通过纸屑的运动情况看出桌子的振动情况。
(3)[4]如下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右边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右边音叉产生的声波通过空气传递给左边音叉,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23. 物体的振动 可以在桌子上放一些纸屑或泡沫 空气 变小 不能
【详解】(1)[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音叉在振动,可观察到乒乓球跳动起来,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可以在桌子上放一些纸屑或泡沫,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通过空气由右边传到了左边,即空气可以传声。
(4)[4][5]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随着空气的减少而逐渐变小,这说明声的传递需要介质,如果没有空气,声音将不能从玻璃罩中传出,并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