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内容
唱歌《依马呀吉松》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欣赏《新疆舞曲第二号》
演奏《四季调》
唱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二、教材分析
1.《依马呀吉松》是流行在四川巴塘一带的堆谐曲。堆谐是代表性的藏族舞, 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在小型乐队伴奏下的以踢踏舞步为特色的男子表演舞蹈“踢踏 舞”。
2.《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著名的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流 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属于山歌类,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花儿” 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长调子”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音 域宽广,“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音域狭窄。这首歌是“花儿”中最典型的 “长调子”之一。
3.《新疆舞曲第二号》是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 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的钢琴曲。他是我国作曲家、钢琴家,作品有钢琴曲儿 童组曲《快乐的节日》、《新疆舞曲第一号》等,管弦乐作品有《长征交响曲》等。
4.《四季调》是我国青海民歌,是一首传统的情歌。以春、夏、秋、冬四季 盛开什么花为起句,表达了少女的情意。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包含三个乐句。第 一、第二乐句是一对上下句,上句结尾上扬,以羽调式的主音为落音;下句句末 下行,落在下方的主音上,互相呼应。第三乐句取材于第二乐句,在结构中起补 充的作用。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律动感,具有“花儿”的风格。
5.《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是一首具有船工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民歌的一 种题材类别,是人们从事劳动时演唱的歌曲,节奏感强,便于演唱。歌曲为羽调 式,由两个乐段组成,每个乐段由一个乐句的衬词和两个乐句组成,歌词与旋律 采用了号子常用的一字一音结合方法,节奏感强,唱起来流畅上口。
6.《北京喜讯到边寨》是由郑路、马洪业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 1976 年 12 月。作曲家用苗族、彝族音乐的风格,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粉碎“四人帮” 这一特大喜讯从北京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 烈庆祝时的情景。乐曲由引子、六个具有舞曲风格的乐段 (其中,最后一个乐段 再现第一个乐段) 和尾声构成。
三、单元学习目标
1.热爱祖国,关注西部,初步了解西部有代表性的音乐及相关文化。
2.继续提高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
3.培养视谱演唱歌谱的能力。
四、单元作业目标
( 一) 唱歌课
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依马呀吉松》、《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能够唱准 音和节奏。演唱《依马呀吉松》的时候能边唱边做一些藏族舞蹈堆谐的简单动作。 在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时候要以情带声,唱出对三峡赤诚的爱。
(二) 欣赏课
熟悉《上去高山望平川》、《北京喜讯到边寨》、《新疆舞曲第二号》的基本曲
调,能哼出主旋律。了解这三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音乐表现内容,以及作曲家的 生平简介。了解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山歌“花儿”。了解我国西南地 区少数民族的音乐,知道《北京喜讯到边寨》取材于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
五、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本单元介绍了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引导学生结合我国西部地区的风土人
情,感受不同地区的音乐特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出, 作业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主,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 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愉悦和成功的体验,从而使 他们对以后的学习更有信心。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业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一) 教师布置作业首先要建立在学生情感认可的基础上。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的关注点往往放在实际的效果上,往往忽略了学生是 否喜欢,是否乐于接受,作业亦是如此。很多的老师只关注作业训练的知识点, 忽略了学生是否喜欢、乐于接受布置的作业。实际上不关注学生情感的教学效果 是不大的,不关注学生兴趣的作业效果也是不大的,甚至无效的。因此,教师布 置作业首先要建立在学生情感认可的基础上。
(二) 指向学生学习的目标
作业能够有效巩固知识,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课堂教学的 一种延续。教师可通过作业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分析能力、 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时矫正、补漏和调整教学。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要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目标,若布置超出目标要求太高、不切合学生实际的作业, 就达不到巩固知识和提高认识的目的。如在学唱歌曲《依马呀吉松》时,教师要 先对歌曲的节拍、结构、音乐风格、情绪等进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对歌曲有一 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唱歌谱,等学生把歌谱唱熟以后,再慢慢加入歌词,这样 学生才能把音唱准。如果学生对歌曲还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歌谱还不会唱就给 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去练唱,那就会导致学生有的音能唱准,有的音唱不准, 一旦养成习惯,再去改的话就不容易改过来。
(三) 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音乐功底也截然不同,有的学生可能 从小就接触过音乐,但有的学生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音乐,所以在作业布置的 时候一定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过“因 材施教”的思想。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布置作业,根 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与能力等实际情况,设计若干层次的作业,让每个 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对从小接触过音乐的学生,音准肯定不是问题,所以让这样 的学生向如何咬字、发声、表现歌曲方面努力。对于从小没有接触过音乐的学生, 让他们在识谱、视唱方面下功夫。如在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时,有音 乐功底的让他们在咬字发音、歌曲表现上下功夫。没有音乐功底的让他们多唱唱 谱,把音唱准。所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兼顾学生不同的需求。
(四) 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俗话说“光学不练假把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 关系。比如在学唱歌曲《依马呀吉松》的时候,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讲一些理论, 包括节拍、结构、情绪等,而不教同学演唱,学生就学不会。只有空理论而不去 实践,那就如“纸上谈兵”。 作业也是如此,学了一首歌,只让同学们去学习理 论,不让学生演唱,学生就学不会歌曲,达不到学唱歌曲的教学目标。
六、课时作业
教材册数 模块单元 章节课时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唱歌《依马呀吉松》
学习目标 1、了解这首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2、熟练演唱歌曲 3、了解藏族堆谐的歌舞形式,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第一部分 课前作业 (选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 搜集了解藏族的服装的图片 让学生通过搜集藏族的服装图片,从 而了解藏族的服装文化。让学生养成 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学 习的能力。
2 搜集藏族的一些其它的民歌。 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藏族更 多的音乐文化,为接下来的音乐学习 作准备。
评价设计:(三个等级:A 为优秀 B 为良好 C 为合格)
1、搜集了很多藏族的服装图片、藏族的民歌为“A”。 2、搜集了若干藏族服装图片和民歌为“B”。 3、搜集了一种藏族服装的图片和一首藏族民歌为“C”。
第二部分 课堂作业 (必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 题目:聆听歌曲《依马呀吉松》,说一 说听后的感觉,以及歌曲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以及对歌 曲风格的把握。
2 题目:说一说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内 容?用什么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 培养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 对歌曲处理的能力。
评价设计:(三个等级:A 为优秀 B 为良好 C 为合格)
1、答案说的比较完整、准确的为“A”。 2、基本上能够说出答案的为“B”。 3、能基本上说出部分问题答案的为“C”。
第三部分 课后作业 (选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 能够用圆润、明亮的声音,准确地、完 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依马呀吉 松》。 主要考察学生的发声技能,以及对歌 曲的理解能力和歌曲的处理能力。
2 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情境,为歌曲创编一 些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 让学生创编一些舞蹈动作,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 解。
评价设计:(三个等级:A 为优秀 B 为良好 C 为合格)
1、能够完整地、正确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且能够为歌曲伴舞的为“A”。 2、能够完整地、正确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但舞蹈动作不够熟练的为“B”。 3、基本上能够正确地演唱歌曲,舞蹈动作不够熟练的为“C”。
教材册数 模块单元 章节课时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学习目标 1、了解“花儿 2、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3、了解民歌手朱仲禄。
第一部分 课前作业 (选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 了解青海的风土人情 (语言、服装、 饮食等)。 让学生养成课前复习的习惯,开阔学 生的视野,为本课的学习作准备。
2 搜集青海的山歌 (信天游、山曲、花 儿、少年、爬山调等),在班级中展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对 青海的山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本 课的学习做准备。
评价设计:(三个等级:A 为优秀 B 为良好 C 为合格)
1、搜集的青海的山歌种类比较丰富,能够完整地说出青海的风土人情 (语言、服装、饮食等),且 内容丰富为“A”。 2、搜集的青海的山歌种类基本完整,能够基本说出青海的风土人情,且内容基本完整为“B”。 3、搜集了几种青海的山歌,能够完整地说出青海风土人情 (其中一种) 为“C”。
第二部分 课堂作业 (必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 题目:说一说这首歌曲演唱的是什么 内容? 培养学生对歌词的理解能力。
2 题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歌曲有什么特点?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以及对音 乐作品的理解。
评价设计:(三个等级:A 为优秀 B 为良好 C 为合格)
1、能够完整、准确地说出问题的答案为“A”。 2、基本上能够准确的说出问题的答案,且内容基本完整为“B”。 3、能够说出完整、准确的说出其中一个问题的答案的为“C”。
第三部分 课后作业 (选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 反复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哼唱主 旋律,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培养学生坚持听音乐的好习惯,培养学 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对音 乐作品风格的把握。
2 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风格,为歌曲编配 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 让学生编配一些舞蹈动作,主要是考虑 到音乐与舞蹈结合,通过肢体动作,加 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评价设计:(三个等级:A 为优秀 B 为良好 C 为合格)
1、能够哼唱出歌曲的主旋律,音哼唱的比较准确,能够说出歌曲的风格特点,编配的舞蹈动作优美、 熟练为“A”。 2、能够哼唱出歌曲的主旋律,音哼唱的也比较准确,基本上能够说出歌曲的风格特点,但舞蹈动作 不够熟练为“B”。 3、能够完成其中的一题,且完成的比较认真为“C”。
教材册数 模块单元 章节课时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三课 欣赏《新疆舞曲第二号》
学习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民族风格。 2、在聆听、交流、创编等音乐活动中,熟悉并记忆乐曲主题,知道主题是如 何变化的,并能根据主题变化辨别乐曲的结构。 3、初步了解“舞曲”这一体裁,能跟随音乐用动作、节奏或舞蹈表现音乐, 感受和体会音乐的情绪与风格特点,能对舞曲感兴趣,并产生进一步了解舞曲 的愿望。 4、认识重音记号,能在乐曲中听辨出带重音记号的音。
第一部分 课前作业 (选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 了解新疆的文化、风景和特产。 了解新疆的文化、风景和特产,开阔 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2 搜集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丁 善德的资料及其主要作品。 信息技术相融合,让学生借助信息技 术网上搜集一些资料,既锻炼了计算 机的操作能力,又拓展了知识面。
评价设计:(三个等级:A 为优秀 B 为良好 C 为合格)
1、能够说出新疆的文化、风景、特产中三方面的内容,并能搜集作曲家丁善德大部分资料和作品 的为“A”。 2、能够说出新疆的文化、风景、特产中两方面的内容,并能搜集作曲家丁善德部分资料和作品的 为“B”。 3、能够说出新疆的文化、风景、特产中一方面的内容,并能搜集作曲家丁善德少许资料和作品的 为“C”。
第二部分 课堂作业 (必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 题目:这首曲子的体裁是什么? 了解、学习“舞曲”这一新的体裁。
2 题目:这首曲子的情绪与风格特点是 怎样的? 激起学生对舞曲感兴趣,并产生进一步 了解舞曲的愿望。
评价设计:(三个等级:A 为优秀 B 为良好 C 为合格)
1、能快速、准确的说出答案为“A”。 2、通过思考能较全面的说出答案为“B”。 3、通过思考能基本上说出部分准确答案的为“C”。
第三部分 课后作业 (选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 认识重音记号,能在乐曲中听辨出带 重音记号的音。 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充实学生的乐理 知识。
2 能跟随音乐用动作、节奏或舞蹈表现 音乐,感受和体会音乐的情绪与风格 特点。 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模仿或创编舞 蹈,培养了学生的身体协调和创编思维 能力。
评价设计:(三个等级:A 为优秀 B 为良好 C 为合格)
1、能认识重音记号,能听辨出带重音记号的音,并且能根据乐曲模仿或创编舞蹈的为“A”。 2、能认识重音记号,并且能根据乐曲模仿或创编舞蹈的为“B”。 3、能认识重音记号,或者能根据乐曲模仿或创编舞蹈的为“C”。
教材册数 模块单元 章节课时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四课 演奏《四季调》
学习目标 1、熟悉乐曲《四季调》的旋律和所表现的内容。 2、学习用口风琴演奏乐曲《四季调》。 3、了解乐曲三个不同段落的节拍变化,能选择用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一部分 课前作业 (选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 搜集与四季有关的图片 通过收集与四季相关的图片,让学生 感受季节更替带来的四季变化,为后 面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2 了解并认识乐器: 口风琴 通过对乐器口风琴的认识和了解,让 学生对这一乐器感兴趣,为后面学习 演奏乐曲《四季调》做准备。
评价设计:(三个等级:A 为优秀 B 为良好 C 为合格)
1、收集很多与四季相关图片为“A”。 2、收集大部分与四季相关图片的为“B”。 3、收集小部分与四季相关图片的为“C”。
第二部分 课堂作业 (必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 题目:这首歌曲它的速度和情绪是怎 样的? 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和音乐感知 力。
2 题目:这首歌曲它的节拍有什么变 化? 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
评价设计:(三个等级:A 为优秀 B 为良好 C 为合格)
1、能快速、准确的说出答案为“A”。 2、通过思考能较全面的说出答案为“B”。 3、通过思考能基本上说出部分准确答案的为“C”。
第三部分 课后作业 (选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 能用口风琴演奏乐曲《四季调》 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和表现能力。
2 选择小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通过选择恰当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一 方面考察学生对小乐器正确使用的把 握,另一方面让音乐作品变得更加丰 富。
评价设计:(三个等级:A 为优秀 B 为良好 C 为合格)
1、能正确有感情的用口风琴演奏乐曲《四季调》或选择恰当小乐器为乐曲伴奏的为“A”。 2、能基本上用口风琴完成乐曲演奏或选择一部分恰当小乐器为歌曲伴奏的为“B”。 3、能用口风琴演奏一小部分乐曲的或选择了不太恰当小乐器为乐曲伴奏的为“C”。
教材册数 模块单元 章节课时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五课 唱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学习目标 1、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正确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 爱三峡》。 2、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休止符、反复记号、G 大调、三峡地理位置等音乐 知识。 3、通过创编环节培养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 现能力。
第一部分 课前作业 (选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 搜集与三峡有关的图片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考察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搜集与三峡有关的句子或古诗,了解 三峡的地理位置 培养学生与音乐相关文化知识的积 累,为接下来的音乐学习与创作做准 备。
评价设计:(三个等级:A 为优秀 B 为良好 C 为合格)
1、收集很多与三峡相关图片、句子、古诗,准确描述三峡地理位置的为“A”。 2、收集大部分与三峡相关图片、句子、古诗的为“B”。 3、收集小部分与三峡有关图片、句子、古诗的为“C”。
第二部分 课堂作业 (必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 题目:这首歌曲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2 题目:这首歌曲它的风格是在怎样 的?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 的理解。
评价设计:(三个等级:A 为优秀 B 为良好 C 为合格)
1、能快速、准确的说出答案为“A”。 2、通过思考能较全面的说出答案为“B”。 3、通过思考能基本上说出部分准确答案的为“C”。
第三部分 课后作业 (选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 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 泼的情绪正确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 爱三峡》。 培养学生的乐感、对作品的理解把握和 演唱技能。
2 结合歌曲的内容和情境,为歌曲编配 舞蹈动作 通过创编活动让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 活动,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创作舞蹈动 作,让作品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感 染力。
评价设计:(三个等级:A 为优秀 B 为良好 C 为合格)
1、能正确有感情演唱歌曲,边唱边跳舞蹈动作的为“A”。 2、能根据歌曲的内容情境,为歌曲编配舞蹈动作的为“B”。 3、能完整演唱歌曲了解歌曲内容的为“C”。
教材册数 模块单元 章节课时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六课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学习目标 1 、感受乐曲中边寨人民闻听北京喜讯后的欢快心情及狂欢场景。 2 、感受乐曲中苗族、彝族的音调特点。 3 、通过音乐发挥联想,并用自己的方式参与音乐表现。
第一部分 课前作业 (选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 搜集苗族的服饰,生活习俗等,了解 苗族的民族文化。 通过学生课前自主探究,了解苗族的 民俗风情。
2 了解郑路、马洪业作者作曲的创作背 景。 通过学生课前自主探究,为本课的学 习做好铺垫。
评价设计:(三个等级:A 为优秀 B 为良好 C 为合格)
1 、了解苗族的文化特点,并能准确说出乐曲的创作背景,为“A”。 2 、了解苗族的文化特点,简单说出乐曲创作背景,为“B”。 3、了解苗族的民俗文化,为“C”。
第二部分 课堂作业 (必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 题目:谱例 C 具有苗族飞歌的音调特 点,随录音唱一唱。 培养学生固定音高和演唱能力。
2 题目:仔细聆听乐曲,根据录音为以 上谱例选段排序。(A 0 B 0 E A') 聆听乐曲乐段顺序,培养学生音乐感受 能力。
评价设计:(三个等级:A 为优秀 B 为良好 C 为合格)
1 、有感情的准确模唱谱例 C ,并听出音乐顺序是 (A D B C E A') 。为“A”。 2 、有感情的准确模唱谱例 C ,感受音乐的顺序。为“B”。 3 、有感情的模唱谱例 C 。为“C”。
第三部分 课后作业 (选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 欣赏民族舞蹈,学跳几个苗族舞蹈动 作。 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学 习兴趣。
2 搜集苗族、彝族的其他歌曲。 了解更多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扩大 学生的知识视野。
评价设计:(三个等级:A 为优秀 B 为良好 C 为合格)
1、舞蹈动作优美大方,并了解更多的西南地区音乐。为“A”。 2、能简单做出几个舞蹈动作,搜集一首苗族歌曲。为“B”。 3、搜集一首苗族或彝族歌曲。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