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古诗词鉴赏方略了解作者,考察背景寻找意象,体会意境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分析形象,把握情感古诗词鉴赏方略之一:了解作者,考察背景作者简介: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杰出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伟大的诗人、词人,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也是著名的书画家,是宋四家之一(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他的诗文,尤其是词,气 势雄浑,感情奔放开一代豪放词风,对当时和 后人的影响很大。
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多次。
哲宗立:废新法,信旧党,苏轼被召回, 与司马光意见不合不同意尽废新法,因而再
次遭贬,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以后新党再得势,他被
远谪惠儋州(今海南岛)
徽宗即位:苏轼被赦召回,途中病死于常州,终年65岁。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此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宋神宗元丰
五年(1082),时年47岁。这时他被贬为黄州
团练副使已两年,这次被贬是因“乌台诗案”而起。
元丰二年(1078)苏轼因写过讽喻新法的诗,
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政治上遭受打击,
思想苦闷,经常游于江湖山水之间,写下了
《赤壁赋》《后赤壁赋》和此词。背景简介:古诗词鉴赏方略之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 ,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古诗词鉴赏方略之三:寻找意象,体会意境 思考:上阕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一种意境?赤壁壮景乱穿惊拍卷雪险怪汹涌高峭水石相击狂澜奔腾水色纯白形声形色夸张比拟比喻向往英雄 心情澎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上片:意象大江(东去)故垒(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豪迈奔腾雄奇壮阔的古战场(意境)景古诗词鉴赏方略之四:分析形象,把握情感下阕:叱咤风云小乔初嫁了
年轻得意雄姿英发英俊潇洒羽扇纶巾_______从容闲雅谈 笑 间_______指挥若定樯橹灰飞烟灭_______足智多谋苏轼刻画的周瑜______________周瑜
年龄:34
婚姻:美女相伴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苏轼
年龄:47
婚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怀古自伤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消极的吗? 1)——被捕入狱,谪居黄州,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在他看来是怀才不遇,遭人陷害,并使他壮志难酬。“人生如梦”两句,正是这种身受迫害、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 2)——“人生如梦”两句是诗人由江山人物的推移和自己“早生华发”的对比中发出的。长江依旧,英雄已逝;幼时壮志犹在,而今年近“知命”,“早生华发”,就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暂与万事皆休的悲凉。这是一种人之常情,怎能说是消极的呢? 这种感慨,是由追慕古代英雄引起的。和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流芳比较起来,就不能不激起自己一种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的深沉苦闷,就不能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这种与英雄对比自愧功业无成的伤感,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短促、虚幻,而江月千古不变(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何苦让种种“闲愁”萦绕我心?还是把这杯酒敬给千古不变的江月吧。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既有壮志难酬的悲叹,又有对千古风流人物的祭奠、渴慕,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的情怀。苏轼心目中的周瑜是什么形象?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柔刚文武年轻有为赫赫战功名垂青史
年华老大,功业少成
最后两句,有人以为有些消极,你怎么看?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人生态度
豪放中见旷达
苍凉中见洒脱
作业:东坡,我想对你说姓名
景年松
电话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一(历史坐标上的沉思)
邮件
单位
章丘七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
一、教材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第一篇课文。“本诗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壮阔景象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壮志未酬的感慨。为此,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语言,理解情感是重点;典故的运用及作用是难点。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初步学习了一些诗歌,但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利用及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弱;学生知识面不够广,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本词,初步感知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并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阶段一:课前自主学习
???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的句子。依此理清本词思路,为鉴赏文本、理解作者情感奠定基础。
技术手段:音频材料《滚滚长江东逝水》 名家范读资料??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2、学生以批注法诵读文本。批注可以是个人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学习中的问题和疑惑,目的是让学生感知文本内容。
技术手段:微课《批注读书法》
3、背诵并能熟练默写本词。
技术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阶段二:课中
1、小组合作,整体感知。
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学生找出写景、咏史的句子,并能对重点语句进行赏析。每组选出优秀成果,以备交流。
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2、再读课文,重点赏析。
展示个人对文本的批注成果,对重点语句进行赏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学生交流:用投影仪展示个人批注学习成果。
3、理解典故的运用及作用
微课《典故的运用及作用》
阶段三:课后
拓展阅读:阅读苏轼其它豪放词,以“我心中的苏轼”为副题,写一篇短文。
技术手段:小论文评价量规???问卷星软件。
技术手段:互联网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课前自主学习
准备《滚滚长江东逝水》音频资料及名家范读资料。制定自主学习及诵读评价量规,制作微课《批注读书法》《典故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布置预习任务。
学生初读课文,利用互联网或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苏轼及本词写作背景,理清写景、咏史与抒情的关系,并能对重点语句进行赏析。观看微课,学习批注读书法。
?
导入
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音频
学生交流对《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听后感受。以苏轼心中的英雄导入本课。
ppt评价量规
展示
指导学生再读诗歌,在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播放名家范读资料,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在诵读基础上,重点赏析写景片段,分析重点语句,概括写景特点,适时点拨补充。
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预习成果
多媒体、投影仪、小组合作学习量规
研读
分析咏史典故及作用,体会词人情感。引导学生抓住咏叹周瑜的重点语句进行深入赏析。
掌握典故的理解方法并能学会分析典故
学习成果展示量规
探究
引领学生总结诗词学习的基本方法
总结学习诗词的基本方法
投影仪
?
作业及评价
布置“我心中的苏轼”短文写作。
学生课外阅读苏轼其它豪放词,借助互联网,赏析文本,以“我心中的苏轼”为副题,写一篇短文,丰富对苏轼的认识和理解。
?
博客
问卷星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充分体现诵读的重要性,每个教学环节均建立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
? 2、教师重引导而不是包办,教师始终是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真正起到点拨和引领的作用。
? 3、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4、教师始终引领学生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这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课上出了语文味。
学习成果展示量规
评价指标
好(8,10)
一般(5,8)
需改进(1,5)
个人评价
教师评价
小组评价
语句分析与把握
语句把握准确,分析深刻
语句把握较准确,分析较深刻
语句把握准确,分析不深刻
典故及作用
能准确把握典故本身的意义及内涵,能通过和作者比较,明确典故的作用,分析准确,深刻。
能把握典故本身的意义及内涵,并能通过和作者比较,分析典故的作用,但分析欠准确、深刻。
能把握典故本身的意义及内涵,但不会分析典故的作用,分析不准确。
5
4
2
1
评价方式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参与度
组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主动分担任务,在活动中积极发言。
组员比较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活动中积极较发言
组员参与各项活动不太积极,分担任务不主动,在活动中发言不够积极。
组员基本不参与各项活动,很少分担任务,在活动中很少发言。
合作
组员团结协作,积极吸纳并能给出建议,并帮助其他小组成员,贡献大。
组员能较好地团结协作,能吸纳并能给出建议,并帮助其他小组成员,贡献较大。
组员参与讨论、交流,并对最终成果进行评价,对评价过程没有给出建议。
组员通常在小组其他成员帮助下才能完成讨论和交流,很少或没有自己的观点。
自主
探究
组员有强烈的求知欲,不断提出许多与任务相关的问题,并努力寻找答案。
组员能够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想办法找到答案。能在遇到问题时进行探究或与同伴讨论。
组员能提出问题,但有时偏离主题或不作进一步的思考。能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些探究。
组员没能提出问题。遇到问题不能主动探讨交流或放弃探究。
分析问题
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前,能仔细分析这个问题的所有特征,并认真分析。
在尝试解决问题之前都会深思熟虑,但分析欠全面、深刻。
解决问题时不能深思熟虑,分析不全面、不深刻。
解决问题盲目,不会分析问题。
交流解决方案
能清晰、透彻地交流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能清晰地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有人提示,才能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无法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作品展示
紧扣主题,能流利地陈述自己的学习成果。观点正确深刻
紧扣主题,能较流利地陈述自己的学习成果。观点基本正确,比较深刻。
基本能扣住主题,能陈述自己的学习成果。
不能紧扣主题,脱离文本实际,无法陈述学习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量规
评价指标
好(8,10)
一般(5,8)
需要改进(0,5)
音乐听后感
对音乐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准确,从音乐中获取的信息量大。分析合乎音乐本身的思想。
对音乐流露出的情感把握比较准确,能从音乐中获取信息,基本合乎音乐本身的思想。
不能从音乐中获取信息,信息不准确。
《滚滚长江东逝水》音乐听后感评价量规
课件8张PPT。高中语文圈点勾画批注阅读法 章丘七中 景年松什么是圈点勾画阅读法 圈点勾画批注阅读法是一种边阅读、边勾画标记的阅读方法。阅读时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品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音;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在阅读的同时,边读边想边动笔,用一些自己习用的符号,圈点勾画,标出重要的字、词、句,划分层次,写出感想,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评价手法等 圈点勾画批注阅读法的好处 “勾画圈点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经过一定时间的尝试实践,大家一定会通过读书而有所思有所悟,享受到读书的收获和乐趣,点燃心中阅读创新的欲望,使大家的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圈点勾画批注的常用符号(一)①“ ”:标在生字、难词下。
②“○”:圈关键性的词语或内容。“。。”:标炼字、炼词或用得好的词语。
③“______”:表示总括句。“ ”:标重要语句或优美语句。
④“1、2、3、” “㈠㈡㈢”:标自然段序号。“一、二、三……”:标部分的序号。
⑤“‖”:标段内层次分界。“∥”:划在大层内的小层次之间。
⑥“{}”或“[ ]”:标重点段。
⑦“?”标在有疑问的地方。“!”标在需要注意或有感想的地方。圈点勾画批注符号(二) 用什么符号,可以自行设计,用横线画出重点句子,用波浪线画出优美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用问号标明有疑问的句子,用三角号标出关键的词语等, 圈点勾画批注阅读的方法(1)关键性的字、词;(2)重点句、中心句、妙言警句;(3)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等。比如在阅读课文时,用横线标出重点句,用波浪线标出精彩句,用问号标出不明白处或异议处。也可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上阅读心得、联想、见解、疑惑等;还可以归纳写出段落章节的要点及夹上纸条作上记号等;通过作批注,我们可以手脑并用,养成边阅读、边思索、边勾画的好习惯。圈点勾画批注阅读法举例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地打折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朱自清《荷塘月色》1、红字部分,属于叠词。叠词有什么特点,运用叠词有什么好处?
2、绿字部分为拟人手法。什么是拟人?拟人有什么修辞作用?
3、下划线的句子,使用比喻(博喻)的修辞手法。什么是比喻?比喻有哪些类别?有什么修辞作用?
思考这些问题,就能积累重要的知识点。结合课文分析,就能明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表现了什么,从而进一步体会语言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