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纪念刘和珍君》课件(13张ppt)+教学设计(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临清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纪念刘和珍君》课件(13张ppt)+教学设计(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6 08:07:47

文档简介

姓名
胡砚臣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临清市第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纪念刘和珍君》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模块第一课的讲读课文,是鲁迅先生用饱醮着热泪,用悲愤的笔调写下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既有对爱国青年沉痛的悼念,又有对反动派愤怒的控诉,也有对觉醒的国民的呐喊。文中描摹人物的音容笑貌,叙述人物的行为事迹,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对学生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由于高二学生已经有一些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辨能力尚不强,对阅读较复杂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文章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所以,依此学生情况,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文中相关字词,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2.能力目标:提高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和理解关键语句思想内涵的能力;
3.思想目标: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互联网、微课、PPT视频、图片刘和珍1.jpg、博客、QQ等技术。
?
阶段一:课前自主学习
?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7部分中哪几部分主要写了刘和珍?,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为后面具体感受和体验作者的感情奠定基础。技术手段:word文本框制图、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2.学生以批注法对文本自读批注,初步理解文本。
3.补充与《记念刘和珍君》相关的历史资料,保存到班级博客里,要求学生阅读,拓展视野。
技术手段:互联网、多媒体、展台等。
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
阶段二:课中
?
展示成果,整体感知
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使用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量规加以评价。
再读课文,重点赏析
组织学生分组找出与刘和珍生平事迹相关的部分,标划(摘录)原文的句子,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你看到的刘和珍。
学生交流讨论,用“展台”展示个人成果。
?
阶段三:课后
?
??请同学们用散文化语言简单的复述课文梗概:(注意环境、景物、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方式的运用,不超过500字),上传班级博客平台,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用问卷星加以评价。
?
技术手段:小论文评价量规、问卷星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自主学习
布置学习任务、提供相关的阅读资料。
预习阅读课文和相关的史料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互联网(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微课、自主学习量规。
导入
用以前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鲁迅独特的魅力和对我们的影响。
学生畅谈感受,努力回忆相关作品,采用评价量规进行评价。
PPT记念刘和珍君.ppt
?
评价量规
听录音
播放《记念刘和珍君》录音
学生体会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视频或录音纪念刘和珍君.mp3
展示
分小组展示各组的成果
学生推举组内的代表分享看到的刘和珍形象。
评分小组记分
研读
再阅读文章,看看在文章中,作者的笔触共涉及到了哪几种人?对他们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
结合学案提示,学生快速去找,然后交流归纳,用“展台”展示个人成果。教师点拨。
展台、学习成果展示量规
背景
提供文章的写作背景资料、作者自己的生平资料。
学生大声诵读背景和作者生平资料,进而探究作者对“几种人”的情感。
PPT、背景音乐步步惊心配乐 二胡悲伤曲.mp3
作业及评价
同学们用散文化语言简单的复述文章的故事梗概:(注意环境、景物、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方式的运用,不超过500字),上传班级博客平台,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用问卷星加以评价。
?
完成作业,上传至班级博客,自由交流,相互评价。
?
阅读班级博客中的补充材料。
博客,QQ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特色1: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为主。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未知知识提出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
特色2:从教学过程开始前的查阅资料到教学过程中的自主读书法,再到展示和评价,课堂设计始终尊重学生主体性。依学定教。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特色3:不离语文教学本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最忌离开文本,成为声光电的表演,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特别注意了不离语文教学本质这一要点。教学进行中利用多种评价量规监控学生学习过程,课堂学习结束后利用班级博客汇集积累资料,始终坚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特色4:技术支持特色明显。课前预习利用互联网和微课程翻转课堂,预习中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要让学生比传统学习更多更有效的研读文本;用微课及PPT将阅读这一优秀读书传统发扬光大,让学生感受名家如何阅读经典诗歌;用影视资源片段,激发学生对经典诗歌的热爱。借QQ群及班级博客平台展示丰富的资源及优秀的阅读感受,体现语文学习博大精深的特点。
课件13张PPT。 记念刘和珍君鲁 迅授课人:胡砚臣(临清二中)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中相关字词,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能力目标:提高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和理解关键语句思想情感的能力;
思想目标: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前置测评(给红体字注音):
销行( )寥( )落长歌当( )哭
菲( )薄 踌( )躇( ) 租赁( )
桀( )骜( )锋利 忌惮( )
喋( )血 尸骸( ) 攒( )射
屠戮( ) 浸渍( ) 绯( )红
殒( )身不恤( ) xíng liáo dàng fěi chóu chú lìn jié ào dàn dié hái cuán lù zì fēi yǔn xù简介背景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八国联军入侵时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端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二百余人,制造了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等爱国青年都是在当时遇害的。 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正如火如荼蓬勃发展着,在人民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祺瑞执政府摇摇欲坠。
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冯忍无可忍,被迫还击。
16日,日帝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即18日午前作出答复。? 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到段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段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47人死亡,123人受伤的“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愿的群众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制造了种种谣言。?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花的蔷薇之二》,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文的4-9则,揭露和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4月1日,鲁迅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简介背景: 文本研读首先,自主阅读课文,找出与刘和珍生平事迹相关的部分,标划(或摘录)原文的句子,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你看到的刘和珍。 文本研读接下来,再阅读文章,看看在文章中,作者的笔触涉及到了哪几种人?对他们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 文本研读接下来,再读文章,找出你以为难于理解、不易把握的或者意蕴深沉、富有思想含量的语句或段落,先自己试着理解,然后再提出来交流。 记念刘和珍君刘和珍君,
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为了中国而死的
中国的青年!
的确是
死掉了!
中外的杀人者却昂起头来,
不知道个个脸上
有着血污……在生活的艰难中
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刘和珍君;
反抗一个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刘和珍君;
虑及母校前途
黯然至于泣下的刘和珍君;
欣 然前往请愿的刘和珍君;
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的确是死掉了!
但真的猛士——
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始终微笑着……小结 文章有对烈士遇难的痛心叙述,也对烈士精神的热情歌颂;有对反动政府及其无耻文人的揭露,也有对“三·一八惨案”深刻的思考和总结;有对庸人忘记历史的悲哀,更有对真的猛士的崇敬,对未来由衷的期望。 谢谢大家!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