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上 3.5体温的控制 课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上 3.5体温的控制 课堂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30 08: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浙教版八上 3.5体温的控制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开始已甩过的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3℃,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体温可能都是39.3℃
B.甲的体温可能是39.3℃
C.乙、丙两人的体温可能都低于39.3℃
D.丙同学有可能不发烧
2.某同学从26℃的室内走到炎热高温(38℃)的室外,其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图中①和②分别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舒张增加 B.舒张减少 C.收缩增加 D.收缩减少
3.小江因感冒在家休息,每隔2h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如表(其中在13:00测完体温后服用了退烧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时间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体温/℃ 36.9 38.2 38.2 38.7 37.9 37.3 37.2
A.小江在家安静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B.小江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小江在服用了退烧药后,体温下降,只是因为他体内的产热量减少
D.小江在一段时间内体温维持在38.2℃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4.对下列人体异常生理状态的解释错误的是
A.糖尿病人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主要原因是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
B.发高烧的病人出现消化不良现象,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影响了消化酶的活性
C.醉酒时,人走路东倒西歪,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小脑,影响了人的平衡功能
D.煤气中毒的原因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了血红蛋白运输氧的能力
5.有关生活在北极圈的北极熊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脚掌宽大可增大行走时对冰面的压强
B.厚厚的皮毛,可减少热量的散失
C.嗅觉十分灵敏,能快速奔去捕猎
D.耳朵较小,可减少热量的散失
6.下列有关人体异常生理状态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人体异常生理状态 解释
A 高烧时食欲不振 体温过高降低了各种消化酶的活性
B 醉酒时走路不稳 酒精麻醉了大脑,使身体的协调性受到影响
C 侏儒症患者身材矮小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
D 糖尿病人血糖高于正常值 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7.在炎热的夏季,长时间运动,会使机体的核心体温升高,热平衡调节失衡,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心率显著增加和心输出量显著降低,甚至导致热衰竭。故在高温环境下,应减少运动。
(1)体温升高是由于人体的产热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
(2)在高温环境下运动,机体会分泌大量汗液,皮肤血管   (填“收缩”或“舒张”)。
(3)在   的调节下,人体能维持恒定的体温,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8.呼吸道感染、皮肤烧伤等都容易引起发热,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发热时,体内白细胞数量增多,代谢速度加快,有利于身体战胜疾病。但持续高烧是有危险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正常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时,体温一般维持在   ℃左右。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   控制。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9.小文同学建构了“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思维导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思维导图中“   ”处内容补充完整,该调节的主要方式是反射。
(2)生物体生存与生长所需的能量,通过异化作用来获得,请例举1个异化作用的例子   。
(3)生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得以执行,都需要生物体内环境稳态的支持。例如体温恒定对人体有重要的意义,当人体体温过高时,主要散热方式为   。21教育网
10.人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可以保持自身的稳态,如果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破坏这种调节功能引发疾病。21cnjy.com
(1)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会影响胰岛素代谢。人体胰岛素含量过低,引起血液中   含量过高,易引发糖尿病。21·cn·jy·com
(2)“管住嘴、迈开腿”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运动过程中,人体会出汗,此时人体   (填:“产热大于散热”“产热小干散热”或“产热等于散热”)。2·1·c·n·j·y
11.在秋季校运会中,1000米的运动员小科听到发令枪响后立即起跑。小科做出此反应必须要具备完整的神经结构是   ;跑步中体内产热大大增加,为维持体温恒定,必须增加散热量。比赛中小科的主要散热方式为   ,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   (填字母)。
三、解答题
12.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有不同的程度,散热越困难时往往会感觉到越热,人的热感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在25℃和 35℃时,哪种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 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两种温度时,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情况作出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
1.B
【解析】在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体温计下方有一卡口,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
由题知,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3℃。由于先测甲的体温说明甲的体温是39.3℃;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就用来测量乙和丙的体温,结果显示体温都是39.3℃,说明乙和丙的体温可能小于或等于39.3℃,否则示数将大于39.3℃。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www.21-cn-jy.com
2.A
【解析】 人体可以通过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产热量和散热量来保持体温的动态平衡。
由题意可知,由低温的室内走到高温的室外,炎热刺激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将神经冲动传递到体温调节中心,为了适应炎热环境,身体增加散热,则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同时汗腺分泌增加,增加散热来保持体温的平衡。
该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C
【解析】①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②人体在安静和运动状态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或组织分别内脏器官和骨骼肌。
③在产热的同时,机体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出体外,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④当产热量>散热量时,人体体温升高;当产热量=散热量时,人体体温保持恒定;当产热量<散热量时,人体体温降低;
A.人体在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进行产热,故A正确;
B.从表中数据可知,小江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故B正确;
C.小江在服用了退烧药后,体温下降,是因为产热量小于散热量,故C错误;
D.小江在一段时间内体温维持在38.2℃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故D正确;
故答案为:C。www-2-1-cnjy-com
4.A
【解析】(1)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2)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3)煤气中毒的原理:当人处在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地方就会发生中毒,一氧化碳和氧气可以同时通过肺的通气进入肺,再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氧和一氧化碳都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就使更多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又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分离极慢,而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而不能被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造成组织细胞缺氧。
(4)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A、糖尿病人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主要原因是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少而不是过多,错误;
B、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发高热的病人出现消化不良现象,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影响了各种消化酶的活性,正确;
C、小脑可以维持身体平衡。醉酒时,人走路东倒西歪,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小脑,影响了人的平衡功能,正确;
D、煤气中毒的原因是CO与血红蛋白牢固结合,影响了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正确。
故答案为:A。2-1-c-n-j-y
5.A
【解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进行解答。
A、根据压强公式,脚掌宽大,可减少行走时对冰面的压强,A错误。
B、厚厚的皮毛,可减少热量的散失,B正确。
C、嗅觉十分灵敏,能快速奔去捕猎,C正确。
D、耳朵较小,散热面积少,可减少热量的散失,D正确。
故选A。21*cnjy*com
6.A
【解析】 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过多会得巨人症;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过多会得甲亢,幼年分泌过少会得呆小症;胰岛素的作用是能促进人体血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分泌过少会得糖尿病,过多会得低血糖。
A、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高烧病人容易食欲不振,主要是体温过高影响了各种消化酶的活性,A正确;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某人醉酒时,走路东倒西歪,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小脑。B错误;
C、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C错误;
D、胰岛素分泌过少会得糖尿病,D错误。
故答案为:A。21·世纪*教育网
7.(1)大于
(2)舒张
(3)神经系统和激素
【解析】皮肤内能调节体温的主要结构是血管和汗腺。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皮肤内血管舒张,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
(1)在炎热的夏季,长时间运动,由于产热增加,会使机体的核心体温升高,热平衡调节失衡,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心率显著增加和心输出量显著降低,甚至导致热衰竭。
(2)在高温环境下运动,人体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失更多的热量,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排汗方式进行。
(3)人体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统一 的整体,主要是因为人体的各系统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下,协调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来源:21cnj*y.co*m】
8.37;体温调节中枢
【解析】人体体温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辅以体液调节,维持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保持体温正常。
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之下,如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正常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时,体温一般维持在37℃左右。 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
故答案为:37;体温调节中枢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9.(1)神经
(2)呼吸作用
(3)汗液蒸发散热
【解析】(1)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共同作用。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1)稳态的调节机制主要分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其中,神经调节是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包括反射和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体液调节主要通过激素发挥长距离调节作用,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免疫调节也是重要的调节机制,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故结构图中“▲”处内容为神经。
(2)异化作用是生物体的分解代谢,是生物体将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如呼吸作用就属于异化作用,此生理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
(3)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也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主要通过汗液分泌蒸发散热。当人体体温过高时,主要散热方式为汗液的蒸发。21*cnjy*com
10.(1)葡萄糖
(2)产热等于散热
【解析】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促进糖代谢与合成糖原的作用。正常人体血糖调节过程: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以促使血糖含量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1)长期高盐饮食影响胰岛素的代谢,含量过低时,人体血糖过高即 葡萄糖含量过高并引发糖尿病。
(2) 人体会出汗,但是人体是恒温动物,人体体温基本保持恒定,在很小范围内波动变化,此时人体产热等于散热。
11.反射弧;汗液蒸发;A
【解析】皮肤内能调节体温的主要结构是血管和汗腺。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皮肤内血管舒张,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完成反射活动必须要具备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排汗是指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散发大量热量的散热过程。当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汗液蒸发明显增多,排汗成为运动中主要散热方式。此时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失更多的热量,皮肤血管的口径较大,应更类似于图A。
12.在35℃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
气温为25℃时,人体主要靠皮肤直接散热来调节体温,散热快慢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不大。气温为35℃时,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来散热,相对湿度越大,汗液蒸发越困难,导致人体散热越困难,所以觉得更热。【出处:21教育名师】
【解析】散热快慢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
在35℃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因为气温为25℃时,人体主要靠皮肤直接散热来调节体温,散热快慢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不大。气温为35℃时,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来散热,相对湿度越大,汗液蒸发越困难,导致人体散热越困难,所以觉得更热。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