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已亥杂诗》(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已亥杂诗》(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6 20:3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本诗的背景  己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在诗中它其实就是一八三九年。这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已亥杂诗》诞生了。在这路途中,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篓里。他珍惜诗篇,315首诗一首都没丢。他述写其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广泛;或记事,或抒情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做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
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
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
危。龚自珍《己亥杂诗》多用象征印喻,想象丰富、奇
特,运用意象手法创景抒情。
可以看成是一部用诗写成的回忆录。
龚自珍纪念馆北 京浙 江诗句意思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在弥漫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西下,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 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诗句翻译名句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理解:诗人将自己辞别京都比作落花辞别枝头。花落归根,最后化作春泥,还要去哺育未来的花朵。龚自珍以落花自喻身世,虽然仕途受挫,但诗人并未一蹶不振,相反,要投身更广阔的天地中,进行新的奋斗。诗词赏析 1.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可见忧愁之深。“白日斜”是写景,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晚景衬托离愁。2. “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 ,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
3.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注释] ??? 浩荡:广阔深远的样子,也就是浩茫之意。 ??? 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 吟鞭:即马鞭;作者在途中,一边策马行进,一边吟诗,故言。 ??? 东指:出城门向东; ??? 天涯:原意是天边,此指遥远的地方。 ??? 落红:落花,作者自况。龚自珍因被迫辞官回乡,故自比为落花。后一“花”字,当指一代新人。 [译诗、诗意] ???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 ??? 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 ??? 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已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白日斜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诗意理解: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九州:中国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依靠喑:哑究:终究,毕竟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治毫无生气。风雷,本指风神、雷神,这里比
喻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可哀:可悲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劝:劝告、奉劝抖擞:振作精神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降jiàngxiáng天公:造物者。这里指皇帝降:降生
重:重新。拘:局限译文:要使中国兴旺发达,就得依靠像风雷一样能振奋人心的思想言论。全国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实在太可悲了。我希望老天爷能够重新振作精神来。不要限于一种规格,为人间降下各种各样有用的人才。【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第一句赞美风神雷神。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到处是死气沉沉的局面。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强烈呼唤:希望打破清规戒律,选拔有用人才。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
治诗。
诗人热情地呼唤社
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
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
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政治昏暗
呼唤改革}殷切希望
心底呼唤}希望改变现状期待人才辈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重点句赏析主题意义
1、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忱。
2、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
3、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落红”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东指即天涯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离愁别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一起落红不是无情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小结满载离愁,远归故里
自比落红,仍可护花虽辞官归乡,
仍心系报国。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意思:虽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 《已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 诗词主旨 诗人明知前途困难重重,仍执着地“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出诗人一生爱国爱民、心忧国家人民的奉献精神。1、诗中通过抒情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2、作者曾在另一首《己亥杂诗》中呼吁统治者重用人才、任人唯贤的句子是:
3、诗中化用刘禹锡“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两句,说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的一句是:
4、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词,作者是以“落花”自比的诗句是:落红不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落红”含义有三: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
D、此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选出这首诗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D??)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指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思考以下问题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

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
诗中写了几种心境?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离别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古代诗人描写落花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
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花落春仍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本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不畏惧挫折,不甘心沉沦,始终都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课后练习1.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答: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开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2.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答: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3.作者拿( )自况,表达了( )。
答:落红 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自己国家的前途命运 。
4.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感情:舍和不舍。诗人与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得又是什么?
答: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