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2课《一面》(42张ppt)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2课《一面》(42张ppt)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6 20:2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一 面阿 累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作者介绍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过,毕业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 “右翼剧联”, 同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旋赴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官方侦悉,迫令出境。1936年复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1937年,抗战开始,参加新四军。此后一直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年离休。鲁迅:浙江 绍兴人。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 (1881-1936)鲁迅遗体1936年10月19日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只见过一面,但鲁迅的音容笑貌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鲁迅逝世之际,作者以满怀深情的语言,记下了四年前的这件往事。
内山完造和内山书店 内山完造(1885-1959), 日本岗山人, 20多岁来到中国, 起初在上海贩卖药品, 兼售书籍, 开设了内山书店, 自起汉名邬其山。 鲁迅与内山结交约在1927年底, 两人友谊甚深, 过从甚密。 内山书店曾经是鲁迅躲避国民党反动派通缉的秘密住所。 鲁迅接待客人, 也多在内山书店鲁迅和内山曾数度合作, 办过版画展览。 鲁迅曾为内山的作品《活中国的姿态》作序, 并有《赠邬其山》五律一首。 抗战胜利后, 内山回到东京, 致力于中日友好活动。 1959年9月, 内山以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身份来华访问, 因脑溢血去世。 依其生前意愿,葬于上海。 内山书店亦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场所,勒石纪念。 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 鲁迅十分重视十月革命以来的苏联文学, 尤其注重介绍反映联国内革命战争的作品。 鲁迅着力推荐的作品是法捷夫的 《 毁灭 》和拉菲摩维奇的《铁流》。 这两部小说写的都是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战斗生活。 鲁迅认为“这两部小说, 虽然粗制, 却并非滥造, 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 实在够使描写多愁善病的才子和千娇百媚的佳人所谓 ‘美文’, 在这面前淡到毫无踪影。” 鲁迅甚至说, 他爱《毁灭》,“就像亲生儿子一般”, 并说“实在是新文学中的一个大炬火”, 是社会主义文学的“一部纪念碑的小说”。鲁迅把这类作品看作是战斗的无阶级渴望的精神粮食。因此他一方面鼓励曹靖华翻译《铁流》, 一方面“经过不少艰难’亲自翻译《毁灭》, 并且自费印刷出版。关于《毁灭》和《铁流》《毁灭》 《毁灭》描写的是苏联内战时期一支由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组成的游击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在西伯利亚地区同反革命匪帮进行战斗的故事。 在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时候,这部宣传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文学作品, 对于我国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真好比”雪中送炭“。 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法捷耶夫的《毁灭》, 只写了一支很小的游击队, 它并没有想去投合久世界读者的口味, 但是却产生了全世界的影响。 至少在中国, 想大家所知道的,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也是对鲁迅翻译这本书的高度评价。《铁流》 《铁流》描写苏联内战时期一支有农民和手工业组成的红军,在布尔什克党的领导下, 通过跟白军和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锻炼成为具有铁的纪律的队伍的故事。 作者成功的描写了革命群众的精神面貌,塑造了共产党红军指挥员郭如鹤的英雄形象。back教学目标
1、学习鲁迅先生与劳苦大众息息相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贵品质以及同黑暗势力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革命精神。
2、学习本文小中见大、以一当十、形神兼备的写作方法。
3、在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感彩,理解词语在句中所表达的感情。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踱 地窖赫然 窘境 捻摩挲 颓唐 抖擞憎恶揩油 恣情 不能自已 (duó ) ( jiào )( hè )(ji?ng )( suō )(d?u s?u )( wù ) ( kāi )
( zì )( y? ) (ni?n )( tuí )qiànjiǒngtuíxūnkāizìfǔsǒusuōchóuchú注音:1.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那些?根据这些词语,我们可以判定本文本文采用了那种写作顺序?2.你认为可把课文划分为几个层次?初读课文:3、分组讨论下列“镜头”
(1)书店全景
(2)书架一角的近景
(3)一本书特写课文学习文章结构文章分两部分:一 面一、叙述者和鲁迅先生的一次偶然会面。 先写一面之交的
起因,在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窘,
重点写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经过-----成为 文章主体。二、写“一面“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及事隔四年后作者对
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这部分主要通过衬托、对比、抒
情和议论来表现。理解本文外貌描写的作用 本文外貌描写非常突出,反复刻画、由远到近、以粗到细、由略到详有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逐渐丰满起来。 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更好地揭示了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本文对鲁迅的外貌描写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在远处,在暗处, ”我“在无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 只能粗线条地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衣着和抽烟的神态。 第二次在近处,在明里,有意识地观察,描写上比较具体、细致, 重点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对面的望着鲁迅先生,观察细致, 把前两次观察不到的特点再补写出来。 如第一次只看到鲁迅先生“穿一件牙黄的长衫”, 而这次连长衫的质料是“羽纱”的也分辨出来了。 这次还把人物头部和全身结合起来写,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先生瘦的特点,突出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点明了本文的主题。课文学习课文学习揣摩词语的感彩 下列句子中下划线词语包含怎样的感彩?
我费力的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 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 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 把书塞进帆布袋, 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体会词语的感彩是本文一大难点,但有利于我们把握任务形象。 “带着体温的银元”, 表明这是作者艰苦劳动所得,虽少却很珍贵。 “他的手多瘦啊”, 意在表现鲁迅先生忧国忧民,操劳一生,做出了极大的自我牺牲。 “鼻子里徒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只作者被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恭敬地鞠了一躬“,是作者对鲁迅的由衷感谢和崇敬。 课文学习本课运用了什么手法? 三次外貌描写, 是由远及近,从粗到细,逐步深入,采用了中景近景、特写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一次比一次清晰、鲜明。课文学习这些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顽强不屈的刚毅性格, 如“黄里带白的脸” “瘦得教人担心” “他的手多瘦啊”, 表明鲁迅为了战斗,无暇休息已积劳成疾“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表明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斗争怎么激烈,身体怎么虚弱,鲁迅先生总是“横眉冷对”, 顽强斗争。 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的直竖着”, 胡须“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显示了鲁迅刚毅的性格。课文学习作者写鲁迅的外貌, 重点展示的是他的什么特点? 为什么要这样写?很瘦,但精神很好; 头发直竖;胡须很打眼。这样写是为了突出鲁迅的精神, 突出他那种斗志, 表现了他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献给革命事业的那种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复述课文,弄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1932年秋天的一天地点:内山书店人物:我,鲁迅,内山完造起因: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歇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的鼓舞和影响。经过: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课文对鲁迅先生几次肖像描写?重点写他什么特征?为什么这样写?2、怎样理解“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的含义? 作者阿累只是一个普通汽车售票员,可鲁迅先生亲自接待并价卖书、赠书,可见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心爱护。总 结:课文学习文章结构文章分两部分:一 面一、叙述者和鲁迅先生的一次偶然会面。 先写一面之交的
起因,在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窘,重点写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经过-----成为 文章主体。二、写“一面“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及事隔四年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复述课文,弄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1932年秋天的一天地点:内山书店人物:我,鲁迅,内山完造起因: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歇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的鼓舞和影响。经过:课堂练习:1、先在文中找出六次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并标上序号,然后朗读一遍。
2、试填写下表,比较每次外貌描写的异同。 远 景特征描写写法 远景描写特征写法瘦瘦的,五十上下,穿牙黄长衫,咬着烟嘴瘦粗线条整体勾勒描写特征写法中景咬着烟嘴,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精神很好;头发约莫一寸长,直竖着;胡须很打眼,隶体“一”字;正直而慈祥的眼光;竹枝似的手指瘦但精神好,头发直竖,胡须打眼局部细微描写描写特征写法近景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精神很好;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黄色烟嘴,熏黑了;微笑;点头。瘦,头发直竖,胡须“一”字,长期抽烟特写镜头远景中景近景描写特征写法瘦瘦的,五十上下,穿牙黄长衫,咬着烟嘴。咬着烟嘴,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精神很好;头发约莫一寸长,直竖着;胡须很打眼,隶体“一”字;正直而慈祥的眼光;竹枝似的手指。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精神很好;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黄色烟嘴,熏黑了;微笑;点头。瘦瘦但精神好,头发直竖,胡须打眼。瘦,头发直竖,胡须“一”字,长期抽烟。粗线条整体勾勒局部细微描写特写镜头 突出鲁迅的精神,突出他那种斗志,表现了他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献给革命事业的那种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课堂练习 阅读对鲁迅先生的三次肖像描写的段落,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段都是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但由于距离、光线明暗,状貌也就不一样。第一次作者是站在__处,光线 _ ,而人物形象模糊,作者只作了__ 的描写,这是鲁迅先生外貌的__景。第二次作者站在__处,光线__,因而人物形象刻画得__、细致,这是鲁迅先生外貌的__ 景。 2.这三次描写都抓住了鲁迅先生外貌的最突出的特点:__________ 。 3.第二次有两处突出的细节描写:一是____;一是__
。这些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的__性格和___的精神。暗远轮廓远近亮清晰近(中)瘦但是精神很好刚毅顽强头发直竖 胡须
打眼随着我和鲁迅先生对话的深入,
我的感情是怎样步步发展的? 对 话 心 情 我的感受立刻感到受了父亲的抚摩“你要买这本书?”感到严肃和慈爱“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对 话 心 情 我的感受“疑惑”“不平常的人”疑惑敬佩“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惊异地望”惊异、震动“哦!您,您就是——”“结结巴”
“欢喜得快
要跳起来”激动狂喜“我那一本,是送给你的。”“鼻子里陡然一阵酸”“恭敬地鞠了一躬”感谢、崇敬仔细品味语言,体会蓝色词语的感彩。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赫然”是很鲜明、很明显的意思,表明了作者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兴奋心情。因为书是鲁迅译的,而鲁迅是当时有名的作家,又是光明的象征,所以说“像得到了保证似的”。 2、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摩挲”是反复抚摸,反复摸而“舍不得”,写出作者渴望得到而又难以得到的那种矛盾心情。3、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予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 表示亲密无间;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仿效学习。不同的称谓,表达出作者不同的感情。战士则是热烈地歌颂了鲁迅为革命而献身的顽强斗志。4、 ……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既写出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的心情,也表达出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 总结: 本文详细地叙述了作者与鲁迅先生的一次会面经过,并从不同的角度对鲁迅先生的外貌进行了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顽强斗志和革命精神。课后书面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四。
2、练笔: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要求100字以上) 课后练习阅读对鲁迅先生的三次肖像的段落,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段都是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但由于距离、光线明暗,状貌也就不一样。第一次作者是站在__处,光线__,而人物形象模糊,作者只作了__的描写,这是鲁迅先生外貌的__景。第二次作者站在__处,光线__,因而人物形象刻画得__、细致,这是鲁迅先生外貌的__景。  2.这三次描写都抓住了鲁迅先生外貌的最突出的特点:___________。  3.第二次有两处突出的细节描写:一是____;一是___;这些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的___性格和____的精神。自嘲鲁迅拓读: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