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界中的水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2、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
教学重点:
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
教学难点:
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水的天然循环
教师活动:认识水的天然循环
学生活动:阅读,分析,交流
活动设计意图:阐明了水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水的人工净化
教师活动:净化黄泥水(附:探究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实验探究
活动设计意图: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探究课题:净化黄泥水
探究目标:1、了解吸附、沉淀、过滤、消毒、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学习过滤操作技能。
提出问题:1、给你一瓶浑浊的黄泥水,你怎样把它净化,使之可以饮用?
2、自然界中的水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纯水吗?
收集资料:小东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活性炭的作用是 .。
(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 来检验, 是软水, 的是硬水。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取 的方法。
做出假设: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到低的顺序是 、 、 、
。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分别把约100ml的两份黄泥水注入烧杯1和烧杯2中,把烧杯1放在实验桌上静置;在烧杯2中加入明矾粉,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静置。 烧杯1: 烧杯2:
2、做好一个过滤器,完成对烧杯1中上层液体的过滤。用滴管吸一滴滤液滴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3、(1)向滤液中滴几滴氯水,用玻璃棒搅拌,然后把滴有该溶液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2)将上面的载玻片放在酒精灯上慢慢加热,待水分消失。 (1) (2)
4、将上步获得的灭菌水加热煮沸、冷凝,将冷凝后的液体滴在载玻片上,再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分析归纳:结合净化黄泥水的活动经验和自来水厂加工自来水的原理,分析下列杂质的去除方法。
杂质种类 除去杂质的方法
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微生物
可溶性杂质
交流与反思:(1)以上处理黄泥水的步骤有哪些? 。
(2)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 。
(3)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
①滤纸边缘要 (填“高于”或“低于”)漏斗边缘,滤纸与漏斗内壁要紧贴,不留气泡。
②漏斗末端应 。
③液体应沿 注入漏斗中,液面要 (填“高于”或“低于”)滤纸边缘。
知识应用:
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2、在实验室过滤除去废水中的固体杂质,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 、 。
3、有一种含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钠、碳酸钠,还具有一些臭味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非常复杂,为了便于讨论,已将其组成做了简化),将其经去渣、去臭处理后转化为厕所的清洗用水。问:
(1)采用 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与泥沙?
(2)用 可除去污水中的臭味?
(3)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