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3-05 18:0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能够认识分子的特征。
2. 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3.理解水的天然循环现象,并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生动形象的实验,让学生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子运动的状态与物质的存在状态之间建立起形象的联系,学会“现象—本质—现象”的分析方法,理解分子的基本特点,并用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至于水的天然循环,应让学生熟记教材上的图解和多媒体画面,从宏观角度思考,进行自主描述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培养学生的微观观念,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分子的特点,并学会用分子性质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教学准备】
学生:
1.复习初中物理中有关物质三态变化的知识。
2.预习化学课本26~38页的知识。
老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仪器和药品。
50ml烧杯8个,小烧杯8个,胶头滴管8支,红墨水1瓶,注射器8支,水等。
教学设计
【新知导入】
1.多媒体展示:通过展示地球—美丽的、蓝色的,水球引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从而导出本节的主题“水分子的运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学生观察多媒体图片,思考为什么江河、湖泊存在大量的水,联系身边的事物指出水是无处不在的,世界上的所有生命都离不开水。21cnjy.com
提出问题:江河、湖泊中的水是由什么构成的?
学生思考:
还有那些物体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以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
总结:
云、雾、露、霜、雪也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他们怎样变化而来的?为什么水分子有时能换作朵朵白云,有时化为绵绵细雨,有时又是皑皑白雪呢?
教师肯定学生思维的辽阔与敏捷,引导学生对水的多种变化和不同形态进行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水分子奥秘的兴趣。21·cn·jy·com
【探求新知】
课件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水分子在注射器内的变化。
设想把封闭在针筒内的少量水加热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成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
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提示:因为针筒密封性较好,不会有新分子进入,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水分子的数目是不会变化的,大家在猜想一下,最可能的情况是什么?www.21-cn-jy.com
猜想
1.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2.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3.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4.水分子受热都跑到针筒另一端去了?
制造悬念
让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观察下面的图片:这几幅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片分别表示固态的水(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水蒸气)。结合图示,让学生描述每种状态的水分子排列情况与运动情形。
讨论
固态的水(冰):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运动范围小,只能在固定位置上振动。
液态的水:水分子排列无序,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较自由的运动。
气态的水(水蒸气):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向空间扩散。
师生互动得出结论:
水的三态变化中,分子的大小、分子数目不变,改变的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分子本身没改变,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21教育网
讲解:水分子的运动状态的改变不是平白无故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需要以吸收或放出能量为前提。比如教材上的例子,水蒸发时,要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另一个因为低温的锅盖吸收了水分子的能量,使运动减慢。2·1·c·n·j·y
师生互动得出结论:
分子得到能量运动加快,分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减小,由气态变为液态。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
学生实验
1.将红墨水滴入水中观察现象。
观察现象后得出猜想:分子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学生实验
2.将针筒内吸满气体,封口,推压活塞,观察现象。
学生推理:分子之间有间隔,获得能量后分子间隔加大。
验证结论:观看多媒体画面,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证明了同学们的结论是正确的。21·世纪*教育网
结论:分子的特点
①分子很小
②分子不断运动
③分子之间有间隔
【大显身手】
你能揭开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吗?
1.当你走过百花园时,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2.气球易被压缩,铅球不易被压缩。
3.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4.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
5.湿衣服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干得快。
【牛刀小试】
1.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某种单质气体受压后体积缩小的原因是( )
A. 分子个数减少 B. 分子体积减小
C. 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 D. 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减少
2. 当你走过公园时,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知识点:水的天然循环
【知识链接】
前面我们讨论了一杯水的水分子,知道了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子的运动会导致水的状态变化,大家想一想,我们杯中的水,可能一个星期前还是水蒸气,飘荡在空中,也可能下个月,就凝固在高山之巅。这么多的水,这么多的水分子,从何而来,又去向何处呢?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水的天然循环。
学生根据图开展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老师:其实,大自然的水都有自己的循环规律。我们把这种规律称作水的天然循环。
题外话
生动的引入,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让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本部分的关键在于
让学生脑海里能再现水循环的过程,营造一个活跃的思考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引导
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去看图和电脑动画:
①每个环节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
②水分子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分子的能量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习方法
让学生跟着大箭头的方向,对整个循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并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现象对于水的天然循环的意义。例如:海洋中的水分子受阳光的照射,吸收能量,运动加快,间隔变大,由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失去能量,运动减慢,间隔变小,由气态变为液态或固态,成为雨或雪回到地面。
知识延伸:水的天然循环的意义?
师生互动总结:
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大自然就是用这样的方式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学以致用】
水永远是干净的吗?你周围的水是否受到污染?
带着这样的问题观看多媒体画面,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污染就在身边,增强危机感,从而养成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好习惯。www-2-1-cnjy-com
【倡议】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共同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吧!
【知识小结】
1.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排列是不同的。
2.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间隔变大,液态变为气态,反之,气态变为液态。
3.水的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太阳为其提供能量。
【活学活用】
①夏天教室地面洒点水后为什么会感觉凉爽?
②发烧时用酒精擦身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③用手指蘸水在桌面上写字,你能看到字迹逐渐消失,却看不见水分子是如何跑掉的?
【谈收获】请同学从知识、实验、自己的体会等方面谈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
一、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的原因与能量有关: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液态→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气态→液态)。
①分子很小
二、分子的特点 ②分子间有间隔
③分子在不断运动
三、水的天然循环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启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还有哪些需要提高和改进?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授课结束后再做反思,绝不能拘于形式,一定要实用)
固态示意图 液态示意图 气态示意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