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四: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三年(2022-2024)中考生物学真题分类汇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考点四: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三年(2022-2024)中考生物学真题分类汇编(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0-31 10:2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四: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三年(2022-2024)中考生物学真题分类汇编
一、单选题
1.[2024年山东菏泽中考真题]某小组设计甲、乙、丙三套装置,并实施有关植物三大生理作用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装置可用于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B.乙装置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丙装置光照时透明袋内壁出现小水珠,即可证明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有关
D.将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一昼夜,打开阀门,挤压透明袋,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2024年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将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进行如图处理后,移到光下照射3小时左右,摘下叶片甲和乙,经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现象。该实验不能验证( )
A.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2024年福建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装有煮熟种子的装置中温度更高
B.②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氧气
C.③收集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④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不变蓝
4.[2023年河北石家庄中考真题]将一株银边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然后进行光合作用相关实验,实验处理如图所示。该实验不能验证( )
A.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B.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D.光合作用需要光
5.[2023年四川自贡中考真题]进行生物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守则。下列对菠菜叶片进行脱色处理的装置中,既能达成实验目的,又符合安全原则的是( )
A. B.
C. D.
6.[2022年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同学们利用一株牵牛花探究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要将整株牵牛花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叶片a可用来探究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C.装置甲和丙可用来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D.装置乙和丙可用来探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7.[2023年河北石家庄中考真题]“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色植物给人类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下列不属于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是( )
A.涵养水源 B.能量转换 C.空气净化 D.能量源头
8.[2023年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B.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C.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D.消耗氧气,排放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
9.[2024年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下列农业生产中的做法和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对庄稼进行及时的排涝、松士——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B.合理密植——植物充分接受光照,提高光能利用率
C.晴朗的中午,给塑料大棚通风——增加氧气浓度,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D.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10.[2024年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取同一植物相同大小的两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枝条A保留叶片,枝条B摘除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两个相同大小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两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叶片
B.量筒中滴加油滴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
C.实验结束后,A所在量筒比B所在量筒液面低
D.两量筒中液面差异的原因是枝条A进行了光合作用
11.[2024年湖南中考真题]为探究植被类型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某兴趣小组选取校园内面积相等的三个区域进行了空气湿度测量,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区域 裸地 草地 灌木丛
平均空气湿度 60% 72% 78%
A.该实验的变量为植被类型
B.裸地可作为该实验的对照组
C.灌木丛的空气湿度高于草地的空气湿度
D.测量时,不需要考虑三个区域的光照强度
12.[2024年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通道
B.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通过筛管运输的
C.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可降低蒸腾作用
D.蒸腾作用可促进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13.[2022年四川绵阳中考真题]黑暗条件下,将金鱼藻放在4支盛有水的试管中,再分组放置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打开白炽灯,一段时间后统计到的气泡数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试管与灯的距离代表光照的强度 B.每组实验需重复多次,求平均值
C.产生的气泡数与距离大小呈正比 D.若关闭灯源,所得数据将有变化
14.[2024年黑龙江中考真题]栽花或种庄稼,都要经常松土,其目的是( )
A.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B.抑制叶的蒸腾作用
C.促进叶的光合作用 D.抑制根对水的吸收
15.[2023年湖南湘潭中考真题]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③应置于黑暗环境中
B.通入空气①前应去除其中二氧化碳
C.排出的气体②中,氧气含量高于①
D.装置④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16.[2023年四川自贡中考真题]粮食储存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减少,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 D.运输作用
17.[2023年山东威海中考真题]新鲜蔬菜堆放一段时间后,菜堆里面会比较热,这些热量来源于蔬菜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二、读图填空题
18.[2023年湖南湘潭中考真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香瓜肉质甜脆、口感清爽,深受消费者青睐。图一表示香瓜叶肉细胞内进行的生理活动,图二是晴朗的夏季香瓜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三是某晴天大棚内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请联系教材内容学以致用: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中乙过程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___内进行。
(2)图二中中午12点左右,光合作用强度减弱,主要是因为温度高,部分气孔关闭,减少了______________的吸收。此时大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会_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在图三a点对应的时刻,若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为m克,此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______________克。
(4)若阴雨天时测量,排除温度等其他因素的干扰,图三中的d点会_______________移动。(填“向上”或“向下”)。
19.[2022年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冬春时节,我市不少种植户都采用冬暖式大棚种植草莓。请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草莓增产提质的原理,并结合下面两个示意图为草莓种植户提出改进生产措施的建议。(图1表示草莓大棚内24小时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图2表示草莓大棚单位时间内光照下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黑暗中二氧化碳释放量随温度变化趋势。)
(1)草莓增产提质的关键是增加有机物的积累,为此,白天要提高草莓________作用的强度,以生产更多的有机物;夜晚要________草莓呼吸作用强度,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生产上常采用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环境温度等方法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根据图1,建议在________时左右打开大棚的通风口进行通风换气;根据图2中a曲线,建议白天大棚内温度控制在________℃左右。
(3)在低于5℃的环境下,草莓的生命活动会受到影响,需要在大棚上覆盖草苫。当夜间最低气温不低于5℃时,根据图2中曲线b,建议夜晚________(要/不要)在大棚上覆盖草苫,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
三、实验题
20.[2024年宁夏中考真题]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并制作了四个大小相同的简易生态瓶,分别编号为A、B、C、D,每个生态瓶各加入等量的清水,放入2条生长状况相似的小鱼,观察小鱼的生存时间,记录结果如下。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实验条件 A B C D
实验图示
实验处理 不加水藻不加河泥光照 加水藻不加河泥光照 加水藻加河泥光照 加水藻加河泥黑暗
生存时间 3天 12天 27天 2天
(1)实验中每个生态瓶都加入等量的清水并放入2条生长状况相似的小鱼,其目的是______。
(2)A瓶与B瓶相比,B瓶中小鱼生存的时间更长,是因为B瓶中的水藻通过______作用,为小鱼的呼吸提供______。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与其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有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请写出C瓶中包含的食物链______。C瓶在一段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稳定,但与池塘生态系统相比,C瓶中的生物种类______,自我调节能力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要延长D瓶中小鱼生存时间,应将D瓶放置在______处。
(5)如果将B瓶和C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请你提出一个与此相关的探究问题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甲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装置,实验前需要暗处理,故A正确。
B.乙装置放在光下,金鱼藻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通过乙装置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故B正确。
C.在实验过程中丙装置中的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蒸气会凝结在透明袋的内壁上,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透明袋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没有进行对照实验,不可证明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有关,故C错误。
D.如果将丙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此时的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透明袋内产生二氧化碳,用手挤压透明袋中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D正确。
故选C。
2.答案:D
解析:A.叶片甲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以光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结果表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A不符合题意。B.叶片甲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以叶绿体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结果表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B不符合题意。C.叶片甲和叶片乙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C不符合题意。D.该实验没有设置以氧气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因此不能证明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D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D
解析:煮熟的种子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热量,因此①装有煮熟种子的装置中温度低,A错误。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能使点燃的蜡烛继续燃烧;萌发的种子能够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瓶中缺少氧气使点燃的蜡烛熄灭,②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B错误。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金鱼藻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能产生大量氧气,所以③收集的气体是氧气,氧气能够助燃,能使快熄灭的卫生香(或细木条)复燃,C错误。④装置变量是光照,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叶片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不变蓝,D正确。
4.答案:C
解析: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形成以叶绿体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A不符合题意;叶片B在装有氢氧化钠的透明塑料袋中,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碳,叶片A和叶片B形成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该实验无法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C符合题意;对叶片A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处理,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D不符合题意。
5.答案:B
解析:叶绿素能溶于酒精,不能溶于水,所以对菠菜叶片进行脱色处理时应将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进行脱色处理,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答案:C
解析:A.实验中将整株牵牛花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利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
B.叶片割断主叶脉,叶片的末端因为没有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形成有无水分的探究实验,用来探究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B正确C.装置甲和丙有两个变量,一个是有光和无光,一个是有无二氧化碳,故不能用来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丙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和乙装置形成了有无二氧化碳的对照实验,可用来探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7.答案:D
解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来源;(2)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3)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等。因此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涵养水源、能量转换和空气净化,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故选D。
8.答案:D
解析:A.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调节气候,促进水循环,A正确。B.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B正确。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C正确。D.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引起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能缓解温室效应,D错误。故选D。
9.答案:C
解析:A.对庄稼进行及时的排涝和松土,主要是为了防止土壤中的水分过多,导致土壤中的氧气含量降低,进而影响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排涝可以去除多余的水分,松土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从而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A正确。B.合理密植使植物与光接触的面积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合理密植提高植物对的光的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B正确。C.晴朗的中午,由于光照强烈,塑料大棚内的温度会迅速升高,导致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此时给塑料大棚通风,主要是为了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同时补充因高温而减少的二氧化碳浓度,而不是单纯地增加氧气浓度。因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而不是氧气,C错误。D.阴天或傍晚时,光照较弱,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相应减弱。此时移栽植物,可以减少植物因蒸腾作用而失去的水分,有利于植物的成活,D正确。故选C。
10.答案:D
解析:A、从实验设计来看,A、B两组实验的不同之处是枝条A保留叶片,枝条B摘除叶片,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叶片的有无,A正确。
B、在量筒中滴加油滴,使水分与空气隔离,防止量筒内清水自然蒸发,干扰实验结果,B正确。
C、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枝条A叶片数量多,蒸腾作用强,所在量筒液面下降大,枝条B没有叶片,蒸腾作用弱,所在量筒液面下降小,所以A所在量筒比B所在量筒液面低,C正确。
D、两量筒中液面差异的原因是枝条A进行了蒸腾作用,D错误。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A、由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不同植被类型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因此实验变量是不同的植被类型,A正确。B、裸地上没有植物,因此在该探究中作为对照组,B正确。C、灌木丛的平均空气湿度为78%,草地的平均空气湿度为72%,所以灌木丛的空气湿度高于草地的空气湿度,C正确。D、对照实验应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该实验的变量是植被类型,除此之外,其他条件均相同,D错误。故选:D。
12.答案:B
解析:A、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通过植物叶片的气孔进行,故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通道,A正确。B、水分在植物体内通过导管运输,故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通过导管运输的,B错误。C、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故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可降低蒸腾作用,C正确。D、蒸腾作用为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提供动力,故蒸腾作用可促进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D正确。
13.答案:C
解析:AC、从实验现象得出的数据可知,距离灯越近,金鱼藻产生的氧气(气泡)就越多,由于距离近光照会变强,距离远光照会变弱,所以这一现象说明,试管与灯的距离代表光照的强度,产生的气泡数与距离大小呈反比,A正确,C错误。
B、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每组实验需重复多次,求平均值,C正确。
D、从曲线图中的数据可知,光照强度不同,产生的气泡数目不同,若关闭灯源,所得数据将有变化,D正确。
故选:C。
14.答案:A
解析: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土壤板结,空气不流通,土壤中的氧气就会减少,这样呼吸作用就会减弱,影响根系的生命活动;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C
解析:A、装置③应置于黑暗环境中,目的是避免光合作用的干扰。A正确。B、通入空气①前应去除其中二氧化碳,避免空气中二氧化碳干扰实验。B正确。C、植物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所以排出的气体②中,氧气含量低于①。C错误。D、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④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D正确。故选:C。
16.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粮食储存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减少,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消耗了粮食自身的有机物。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7.答案:B
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其中的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去,大部分的能量用于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蔬菜堆里面比较热,这些热量来源于蔬菜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故选B。
18.答案: (1)线粒体
(2)二氧化碳;增加
(3)0
(4)向下
解析:(1)图一中乙过程释放能量用于生命活动,因此表示呼吸作用,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
(2)图二中中午12点左右,光照过强,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关闭部分气孔,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所以此时光合作用下降。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会减少。
(3)在图三a点对应的时刻,没有光,此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0克。
(4)阴雨天时,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强度减弱释放的氧气减少,图三中的d点会向下移动。
19.答案:(1)①.光合
②.降低
(2)①.9
②.25
(3)①.不要
②.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强度越弱,有机物消耗越少
解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叶脉中的筛管运输到其他器官的。草莓中90%~95%的干物质来自光合作用,为此,白天要提高草莓光合作用的强度,以生产更多的有机物。控制昼夜温差能够有效地提高草莓的产量,夜晚降低温度能够减弱呼吸作用的强度,避免有机物被过多的分解,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2)根据图中的曲线表明,图2中7~10时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光合作用的强度是随着光照加强而增强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9时后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棚外的二氧化碳浓度,建议在9时左右打开大棚的通风口进行通风换气,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根据图2中a曲线,在25℃以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出现了拐点,说明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而25℃时光合作用最强,此时a曲线与b曲线差距最大,说明此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所以25℃左右的温度,能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建议白天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
(3)当夜间最低气温不低于5℃时,草莓的生命活动不会受到影响,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慢,消耗有机物越少,所以,在温度不低于5时,不要在大棚上覆盖草苦,因为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强度越弱,有机物消耗越少。
20.答案:(1)保持单一变量
(2)光合;有机物和氧气;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有黏液或用鳃呼吸或用鳍游泳或身体呈流线型
(3)水藻→小鱼;少;弱
(4)光照
(5)河泥对小鱼的生存时间有影响吗?
解析:(1)探究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探究条件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中每个生态瓶都加入等量的清水并放入2条生长状况相似的小鱼,其目的是保持单一变量。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因此,A瓶与B瓶相比,B瓶中小鱼生存的时间更长,是因为B瓶中的水藻通过光合作用,为小鱼的呼吸提供有机物和氧气。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水的阻力。
(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的书写原则是: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因此,C瓶中包含的食物链是水藻→小鱼。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弱;因此,与池塘生态系统相比,C瓶中的生物种类少,自我调节能力弱。
(4)C瓶与D瓶比较,实验变量是光照,C瓶小鱼存活时间长,D瓶中小鱼存活时间短,说明C瓶氧气比D瓶多,由此可以推断多的氧气是C瓶内的水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因此,根据实验结果,要延长D瓶中小鱼的生存时间,应将D瓶放置在光照处。
(5)B和C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B装置中没有河泥,D装置中有河泥,因此,提出的探究问题是:河泥对小鱼生存时间有影响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