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十三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五年(2020—2024)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分类汇编
一、单选题
[2023年湖南高考真题]碳排放强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投入密切相关,碳中和需要付出经济代价。下图示意某年甲国和乙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贸易额、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与经济产出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乙国出口的产品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 )
A.金属及金属制品 B.化工制品 C.机械制造产品 D.电子产品
2.与乙国相比,甲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的( )
A.环境成本高 B.人力成本高 C.营销成本高 D.研发成本高
3.根据图中两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投入产出效果,甲国应优先考虑( )
①扩大国际市场
②提高创新能力
③强化产业升级
④承接产业转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4年浙江6月高考真题]黑龙江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大省,耕地非粮化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该省某企业收购当地优质玉米,采用真空包装,制成鲜食玉米,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完成下面小题。
4.该省耕地非粮化水平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地 B.劳动力 C.资金 D.技术
5.该企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是( )
A.降低玉米的商品率 B.促进生产企业小而精
C.提高玉米生产收益 D.增加销售交易的环节
[2022年山东高考真题]尼日利亚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是非洲仅存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1991年,尼日利亚政府在热带雨林存量较大的地区建立了克罗斯河国家公园。某机构利用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对1986年和2010年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1986年相比,2010年克罗斯河国家公园范围内( )
A.分散林地和农场的面积缩小 B.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
C.热带雨林景观的完整性提高 D.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7.图中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的景观类型可能是( )
①灌丛草地
②草甸沼泽
③落叶阔叶林
④常绿硬叶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年浙江高考真题]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总量与该区域的降水量和面积成正相关。下表为2022年我国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状况,下图为甲、乙用水量的构成。完成下面小题。
省(区市) 降水量(毫米)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用水量(亿立方米) 人均用水量(立方米)
甲 482.1 23.7 40.0 183.0
乙 987.2 714.2 353.1 605.0
8.调节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总量与用水量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可采取( )
A.增加甲的降水量 B.减少乙生活用水量
C.甲乙间产业转移 D.甲乙间跨区域调水
9.两省(区市)相比( )
A.甲的人口数量更多 B.乙第一二产业比例更高
C.甲水环境压力更小 D.乙的地下水回灌量更大
[2024年江苏高考真题]“条田”是法国古代平均分配土地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使每户得到质量大致相当的土地,并能够均衡使用公共资源。美国南部地区早期的法国移民也沿袭这一做法。下图为“美国南部密西西比河流域农业区遥感影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块呈条块状垂直于河道,这种布局主要考虑( )
A.耕作便利 B.节水灌溉 C.河道共享 D.农田管理
11.图中甲处地块平行于主河道,主要由于( )
A.河岸侵蚀 B.河道变迁 C.河床抬升 D.河谷加深
[2021年辽宁高考真题]墨西哥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石油加工能力弱。2010年以来,墨西哥天然气消费量超过生产量,缺口逐年扩大,一半以上需从美国进口。目前墨西哥逐渐用天然气替代石油作为发电的主要燃料,并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图为墨西哥及周边地区地理要素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墨西哥用天然气替代石油作为发电的主要燃料是由于( )
①天然气从美国进口价格较低
②天然气发电比石油清洁
③天然气远景储量比石油更大
④天然气开采比石油容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墨西哥可再生能源主要分布在图中椭圆形区域的是( )
A.水能 B.风能 C.太阳能 D.生物能
14.6月1日,在M城海滨散步的游客看到了绚丽的日落景观,此时北京时间约是( )
A.6月1日4:20 B.6月1日19:00 C.6月2日8:00 D.6月2日8:20
[2023年浙江高考真题]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稳定是国内经济循环畅通的保障,也是国内国际相融合的关键。我国钨矿资源丰富,却将其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下图为某企业钨全产业链内涵框架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将钨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钨矿供应链发生中断 B.主导钨矿上游产业链发展
C.推进钨矿产业链绿色发展 D.实现钨资源领域安全可控
16.位于该企业钨全产业链下游的是( )
A.钨制品的回收 B.钨矿石的贸易 C.钨矿勘探采掘 D.钨矿冶炼加工
二、材料分析题
17.[2024年湖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野生动植物丰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华斑羚和中华鬣羚是近缘物种,主要栖息地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在贡嘎山和秦岭均有分布。两物种日活动高峰都出现在清晨和傍晚,但中华鬣羚的活动早高峰早于中华斑羚,晚高峰晚于中华斑羚,且夜间活动强度高于中华斑羚。如图示意两物种在贡嘎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栖息地的分布。
(1)两物种主要栖息地空间分布重叠程度较高且能共存,试分析其原因。
(2)与中华斑羚相比,中华鬣羚环境适应能力更强,请从其活动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给出依据。
(3)判断中华斑羚主要栖息地在贡嘎山与秦岭分布的海拔高低,并分析原因。
(4)请从降低人类活动强度的角度,提出加强该保护区两物种保护的合理建议。
18.[2024年安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镍用途广泛,有“钢铁工业维生素”之称。21世纪以来,我国镍产业链日渐完善,是全球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国。2020年,我国镍资源产品出口国家(地区)达176个。图1为2001—2020年我国镍资源贸易产品结构变化情况,图2为镍产业链示意。
(1)概括2001—2020年我国镍资源贸易产品结构变化的特点。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镍产业发展的市场潜力。
(3)从绿色生产角度,为我国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建议。
19.[2023年湖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锆是一种战略性稀有重金属。锆资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非洲,绝大多数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三大供应商开发,消费集中在中国、欧洲和北美。莫桑比克锆砂矿资源丰富,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1—3月在高潮线以上也有大量沉积。“一带一路”背景下,某中资企业与莫桑比克合作开发锆砂矿。下图示意采矿区及所在区域。
(1)甲、乙、丙、丁四地中,哪一处最有可能是该采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地,并说明理由。
(2)含锆重砂矿物1—3月在高潮线以上有大量沉积,请作出合理解释。
(3)根据材料,简述我国锆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在乙国出口的金属及金属制品、化工制品、机械制造产品、电子产品中,电子产品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最高,因此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电子产品,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甲国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均低于乙国,即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甲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多于乙国,材料信息表明:碳中和需要付出经济代价,因此与乙国相比,甲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的环境成本高,A正确;根据两国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与经济产出情况判断,甲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明显低于乙国,因此甲国的人力成本、营销成本均应低于乙国,BC错误;图中显示,甲国生产同类产品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均低于甲国,因此甲国的研发成本相对较低,D错误。故选A。
3.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甲国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明显低于乙国,技术投入明显不足,因此为了提高投入产出效果,应优先提高创新能力,②符合题意;甲国重点制造业部门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均低于乙国,环境成本高,为了提高投入产出效果,应优先强化产业升级,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③符合题意;扩大国际市场,承接产业转移(特别是承接低端产业转移)均不能提高投入产出效果,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4.答案:A
解析:耕地非粮化主要原因是粮食种植收益较低,为了获取更大收益转而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或者由于劳动力大量外流,无法满足粮食种植的劳动力需求而种植其他对劳动力需求较少的作物。黑龙江地形平坦开阔,黑土肥沃,平原面积广阔,利于大规模进行粮食生产,规模效益明显,与其他地区相比,粮食生产产值较高,所以该省耕地非粮化水平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地面积广大,A正确;该省人口较少,劳动力不丰富,但是机械化程度较高对劳动力需求不大,故劳动力不是其非粮化水平低的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该地区经济发展较慢,资金水平不占优势,但是对非粮化水平较低影响不大,C错误;该地区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种植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但技术也不是影响非粮化水平低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
5.答案:C
解析:该企业收购当地优质玉米,采用真空包装,制成鲜食玉米,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提高了玉米的商品率,A错误;该企业面向全国各地销售,销量较大,有助于其扩大生产规模,B错误;采用真空包装,制成鲜食玉米,销售价格较高,提高玉米生产收益,C正确;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减少了销售交易的环节,D错误。故选C。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克罗斯河国家公园的变化。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分散林地和农场面积增大,A错误;雨林景观变得破碎,导致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B正确,C错误;雨林遭受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D错误。故选B。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景观类型的判断。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降水较多,地表水充足,灌丛草地、草甸沼泽广布,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大,导致该类景观类型退化,①②正确;该地纬度较低,海拔较低,没有落叶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分布,③④错误。综上,A正确。故选A。
8.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甲地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量,水资源短缺;乙地水资源总量大于用水量,水资源盈余。可以通过甲乙之间跨区域调水的形式,调节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总量与用水量之间的不平衡状态,D正确;甲地区降水量较少,说明其位于北方,由于其本身降水量较少,加上降水受大气环流影响,难以通过人工降雨等形式增加降水量,A错误;减少生活用水量不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应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B错误;读图可知,甲地水资源短缺,但工业耗水量少,故产业转移对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9.答案:B
解析:甲人口数量=40亿立方米÷183立方米≈2200万人,乙地人口数量=353.1亿立方米÷605立方米≈5800万人,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量远大于甲,第一二产业比例更高,B正确;甲地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量,水环境压力更大,C错误;乙地水资源充足,地下水开采量较小,地下水回灌量较小,D错误。故选B。
1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条田”主要考虑的是均分质量相当的土地,且可以均衡使用公共资源,因此图示区域布局垂直于河道,主要是将水源合理用到所有的田里,因此主要是共享河道,故C正确;图示垂直于河道的方式耕作起来并没有太大的便利,故A错误;美国南部密西西比河流域属于丰富水源区,主要考虑不是节水灌溉,故B错误;“条田”的方式目的不是为了农田管理,故D错误。答案选择C。
11.答案:B
解析: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出现牛轭湖,说明区域内河流侵蚀作用导致河道变迁,形成牛轭湖,进而促使甲处区域地块平行于河道,故B正确;河岸侵蚀会导致河道逐渐变宽,而不是导致条田与之平行,故A错误;河床抬升将导致河流淹没土地,或提高堤坝,但不会平行,故C错误;河谷加深也不会导致条田与河道平行,故D错误。答案选择B。
12.答案:A
解析:墨西哥与美国邻近,天然气从美国进口价格较低,①正确;与石油相比,天然气更清洁,②正确;由材料可知,墨西哥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无法判断天然气远景储量比石油更大,③错误;天然气开采难度更大,④错误。A正确。故选A。
13.答案:C
解析:图中椭圆形区域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的时间长,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C正确;该区域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的时间长,风力较小,降水较少,植被稀疏,水能、风能、生物能不丰富、ABD错误。故选C。
14.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M地处90°W附近(西六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地方时相差约14个小时,6月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当M为6月1日日落时,应为18点以后,北京时间应为6月2日8点以后(18点+14小时),故选D。
15.答案:D
解析:钨可以制造枪械、火箭推进器的喷嘴、穿甲弹,具有战略意义,钨矿产资源的安全稳定是国内经济循环畅通的保障,所以将钨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其目的主要是实现钨资源领域安全可控,D正确;防止钨矿供应链发生中断,是其原因,但不是将钨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主要原因,A错误;钨矿的上游主要是原料导向型的开采业,其附加值低,应发展钨矿的下游产业链延长其产业链,提高其附加值,B错误;推进钨矿产业链绿色发展是发展钨矿产业应注意的问题不是将钨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答案选D。
16.答案:A
解析:对相关钨矿工业废进行回收利用,实现钨矿的循环利用,属于该企业钨矿的下游产业链,A正确;钨矿石的贸易指钨矿的出口,出口原料,不属于该公司钨矿下游产业链,B错误;钨矿勘探采掘,属于该公司钨矿上游产业链,C错误;钨矿冶炼加工属于该企业钨矿的中游产业链,D错误。故答案选A。
17.答案:(1)两物种具有亲缘关系和较为相似的生活习性;两物种生态位在空间维度上高度重叠,但在时间维度上分离程度较大;自然保护区内发育良好的植被和较少的人类活动,能够提供充足的食物资源和良好的隐蔽条件。
(2)时间上,两物种的日活动高峰均出现在清晨和傍晚,但两物种对晨昏时间段的利用区间和强度存在差异,中华鬣羚的早、晚活动高峰分别早于和晚于中华斑羚,且对夜晚时间段的利用强度更高;空间上,中华鬣羚适宜栖息地大于中华斑羚。
(3)中华斑羚主要栖息地在贡嘎山海拔高于秦岭山区。主要原因是贡嘎山纬度相对较低,气温较高,秦岭纬度相对较高,气温较低,不同纬度与不同海拔的组合形成了相似的局部水热条件,从而均形成了适宜中华斑羚栖息的环境条件。
(4)建议管控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区,以降低人为干扰的负面影响;建议在该区域建立生物廊道,扩大该物种的适宜栖息地。
解析:(1)材料提及“中华斑羚和中华鬣羚是近缘物种,主要栖息地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两物种具有亲缘关系,同时栖息地较为接近,有着较为相似的生活习性;“两物种日活动高峰都出现在清晨和傍晚”,两物种生态位在空间维度上高度重叠,“但中华鬣羚的活动早高峰早于中华斑羚,晚高峰晚于中华斑羚,且夜间活动强度高于中华斑羚”,故在时间维度上分离程度较大,双方影响较小;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自然保护区内发育良好的植被和较少的人类活动,能够提供充足的食物资源和良好的隐蔽条件,满足两种生物生存发展的需要。
(2)材料提及“两物种日活动高峰都出现在清晨和傍晚”,时间上,两物种的日活动高峰均出现在清晨和傍晚,“但中华鬣羚的活动早高峰早于中华斑羚,晚高峰晚于中华斑羚,且夜间活动强度高于中华斑羚”,但两物种对晨昏时间段的利用区间和强度存在差异,中华鬣羚的早、晚活动高峰分别早于和晚于中华斑羚,且对夜晚时间段的利用强度更高,故其时间利用上存在一定优势性;从空间上来看,中华鬣羚适宜栖息地的面积远大于中华斑羚。故中华鬣羚环境适应能力更强。
(3)由于贡嘎山纬度比秦岭相对较低,气温较高,而秦岭纬度相对较高,气温较低,因不同纬度与不同海拔的组合形成了相似的局部水热条件,从而均形成了适宜中华斑羚栖息的环境条件。故中华斑羚主要栖息地在贡嘎山海拔要相对高一些,秦岭山区海拔要相对低一些。
(4)本题要求从降低人类活动强度的角度回答。因人类活动会影响栖息地的动物,可以加强栖息地的管控,减少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区,以降低人为干扰的负面影响;同时为增强栖息地内部生物的联系性,可以在该区域建立人工生物廊道,扩大两物种的适宜栖息地,扩大保护区生物生存空间。
18.答案:(1)进口贸易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13年—2017年进口量下降较为明显,进口以不锈钢为主转变为进口以镍矿为主;出口量2001—2017年整体呈增长趋势,近些年来出口量呈下降趋势,出口产品以不锈钢为主体,其他产品比重较小;进口量整体大于出口量。
(2)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增长,对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产品应用广泛,带动行业发展;不锈钢需求上升,促进镍业发展;支持性政府政策及法规引导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3)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缓措施;加强废水处理和回收,确保达到排放标准;提高废渣和尾矿利用,实现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定长期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强化财税支持,鼓励企业加大镍钴矿资源综合利用的投入;加强科技研发,推动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培育专业人才,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积极参与国际镍钴矿资源利用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解析:(1)从材料中的进口量和出口量的图,我们可以看到进口贸易量自2001年后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01年至2013年整体呈上升趋势,2013年到2017年进口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同时从进口贸易量的产品来看,进口以不锈钢为主转变为进口以镍矿为主。从出口量来看,2001年至2017年整体呈增长趋势且增长速度较快,近些年来出口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从出口的产品来看,出口产品以不锈钢为主体,其他产品的比重相对较小。从进口量和出口量的总量来看,进口量整体大于出口量。
(2)材料提及镍用途极为广泛,且从图中可以看到镍矿应用较多,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镍电池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会促进镍产业的发展。同时镍矿及整体市场需求相对较大,在石油化工、房地产、机械等方面应用极为广泛,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促进该产品市场的需求。而全球对不锈钢需求的上升也大大促进了镍业的发展,我国在镍矿发展中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完善相关的法规,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也促进了镍产业的发展潜力。
(3)本题要求从绿色生产的角度来回答镍资源合理利用的相关建议。首先在镍资源开发之前要加强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并提出相关的预防和减缓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镍资源的开发会导致水污染较为严重,要加强废水的回收和处理,确保排放到自然界的水质相对较为健康;同时要提高废渣和尾矿的利用,实现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提升,进一步保障资源的利用率;在镍矿资源的开发过程当中,要制定长期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的目标和路径,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同时要加大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鼓励企业加强对镍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的投入;另外要培育专业的人才,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加强科技的研发,实现产学结合,推动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和使用;另外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镍矿的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19.答案:(1)丙。理由:丙处岩层为太古宙侵入岩,太古宙属于前寒武纪,侵入岩属于火成岩;丙处位于采矿区河流的上游地区,丙处的物质受流水的侵蚀、搬运等作用后在采矿区沉积。
(2)该地地处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1—3月为湿季,降水多,河流的径流量大,流水的搬运作用强,大量的含锆重砂矿物被流水搬运至沿海地区;涨潮时,海水涌向陆地,将海岸处大量含锆重砂矿物向陆地方向搬运,在高潮线处沉积;1—3月为夏秋季,气温高,热带风暴多发,沿海地区风浪较大,含锆重砂矿物被带至高潮线以上沉积。
(3)进口渠道较单一,进口依赖性强;锆矿资源主要由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开发,市场风险较高,锆资源安全性较差;锆为战略性稀有资源,国防用途广,与其相关产业链存在技术依赖及供应安全风险。
解析:(1)本题考查地质年代、岩石的类型及矿产成因。根据材料可知,锆砂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前寒武纪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火成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丙为太古宙侵入岩,符合条件。材料表明该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说明发现该矿物在海岸附近堆积,而丙处有可直接入海的河流,河流可以侵蚀丙处矿物并将其搬运到海岸地区,且该河流入海口处有采矿区(外生矿),说明丙地最有可能为该采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地(内生矿)。
(2)本题考查季节变化对矿产形成的影响。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含锆重砂矿物主要分布在海岸带附近,海岸带附近主要受入海河流的堆积作用及海浪的侵蚀、堆积作用。由经纬度位置可知,当地为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1—3月为湿季,降水多,河流水量大,河流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较强,挟带并沉积至海岸带的含锆重砂矿物较多。涨潮时,海水涌向陆地,海岸砂粒物质向陆地方向移动与沉积,并且1—3月为夏秋季,气温高,该海区纬度低,受热带风暴影响,风浪大,含锆重砂矿物被海浪挟带至高潮线以上沉积。
(3)本题考查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根据材料可知,我国锆资源消耗量大,但锆资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非洲,说明我国锆资源分布较少,且进口渠道单一,进口依赖性强。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掌握绝大多数锆资源的开发权,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我国锆资源的供应安全性较差。锆资源开发国主要为发达国家,其科技水平高,对资源的加工技术高,而锆是战略性稀有资源,国防用途广,相关产业及部分产业链环节易受美国、英国等牵制,存在技术依赖和供应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