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两篇” 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把握两篇演讲的中心,了解作者对毕业的青年学生的期望。
2 、学习《毕业赠言》的演讲思路。
【教学重点】 :在把握课文思路的基础上,对即将与自己分别的,或在最好的同学的生日聚会上做一次演讲。
【学习过程】
1. 文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解读
《毕业赠言》是胡适在1929年给中国公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18年级毕业生所做的演讲。当时18级学生即将大学毕业,作为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应该对他们说些什么,又该如何去说呢?即将毕业、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问是:上大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解决“饭碗”问题,还是为了让生命更有意义?大学文凭是否只是“抢饭碗”(蔡元培语)的敲门砖,一旦文凭到手,就意味着万事大吉?
胡适认为,生命的意义是每个人赋予它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固然如梦,但一生只有这一场做梦的机会”,因此,要想“努力做一个轰轰烈烈像个样子的梦”,而不是“糊糊涂涂懵懵懂懂混过这几十年”光阴(《胡适全集》第3卷),唯一的选择就是不要抛弃学问。这种观点即便是到了今天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现在“终生学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胡适很了解当时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普遍心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认为今后生活的首要任务是“做事”。作为他们的校长,作为一个长者,如何能够让学生们认识到这种想法的错误并接受正确的建议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次演讲的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第1段开门见山,点明讲话的原因──面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出期望。第2段抛出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不要抛弃学问。段落中心句是“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第3~6段针对毕业生的不正确想法──工作以后,没有时间、没有条件“做学问”,做了简要分析,阐明了应该做学问的几点理由。胡适认为,所谓没有时间、不具备条件,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你如何选择。第5段中,用达尔文的事例作证据,证明即使时间少也能做学问;第6段中,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浪费时间的例子,引发听众思考,促使他们作出正确选择。在此基础上,第7~9段表达希望与祝愿。在引用了易卜生“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句话后,胡适又用形象的比喻语重心长地告诫自己的学生:“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最后,在一句“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的期待中收束全文,言简意赅,留下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体味。
全文的行文思路是:希望毕业生“不要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弃做学问”→针对毕业生不正确的想法论说“做学问”的重要性→指出怎样“做学问”→再次重申希望并表达祝愿。
告 别 演 说
《告别演说》的演讲背景是:194 ( http: / / www.21cnjy.com )2年8月至1942年10月,蒙哥马利受丘吉尔之命赴北非接管第八集团军。他率领第八集团军会同盟国沙漠空军在阿拉曼地区与德、意军队激战,最终挫败德国“沙漠之狐”隆美尔,从而扭转了北非的战局。随后第八集团军与盟军配合于1943年5月在突尼斯全歼北非残敌。1943年7月,他率领第八集团军参加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战役。1944年他奉命调任,转战其他战场。此时尽管沙漠时期的第八集团军已不复存在(因为第50师、第51师和第7装甲师已返回英格兰),但蒙哥马利的战绩、名声和威望却是和第八集团军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要离开这支心爱的部队,他有些恋恋不舍。在12月28日从阿尔及尔亚飞回意大利的飞机上,他满怀深情地写好了对第八集团军的告别文告,并安排在他离任后于1944年1月1日向全体官兵宣读。这篇演说词哀而不伤,充满了军人式的昂扬的激情:有对过去战斗岁月的回顾,有对携手作战屡战屡胜的原因的总结;虽然也有离别的依恋与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战友的感激以及对他们的信任与鼓励;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了对第八集团军的嘱托与希望,并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坚定信念。
两篇演讲都由“开场白—主干—结尾”三部分构成。
两篇演讲词在内容与情感上有同有异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上:《毕业赠言》侧重于展望未来,表达殷切的希望、美好的祝愿以及提出合理的建议,类似寄语;《告别演说》有回顾过去,也有展望未来,还有嘱托与希望。情感上:《毕业赠言》侧重以理服人,运用例证、喻证、引证和正反对比论证,针对毕业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表达一位长者对晚辈的殷殷教诲、谆谆劝诫,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们前途命运的关心与诚挚的期待;《告别演说》则侧重以情动人,演讲者以共同的经历引发听众的共鸣,以亲切的称谓拉近距离,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两篇演讲词在情、理方面虽各有侧重,但皆以情感上的朴素、诚挚达到一种打动人心的效果。
赠言与告别词的结尾方式也有很多,诸如幽默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召式或重申主题式等。《毕业赠言》以一个拟人句收束全篇,收到重申主题、引发学生思考的效果,虽然简洁,但深情依依,言有尽而意无穷。《告别演说》则在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之后,同样以一句话收束全篇,充满了对再次并肩战斗的期待和昂扬的斗志,再一次与听众拉近距离,在情感的高潮中顿止,蕴蓄着激动人心的力量。
2 、朗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课文2—3遍,把握课文内容。
3 、了解课文的结构思路。
【合作探究】
一、赠言和告别词是一种常见的演讲类别。这类演讲的特点是开门见山,短小精悍,所表达的内容、情感以及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风格都要适合演讲者和听众的关系。阅读本课的两篇演讲,填写下面的表格。
《毕业赠言》 《告别演说》
演讲者的身份 胡适──中国公学18年级的校长,学者、思想家。 蒙哥马利──英国陆军统帅,指挥第八集团军转战北非等地并取得无数胜利的总司令。
听众的身份 (1929年)中国公学18年级即将毕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 第八集团军全体官兵以及北非盟军──沙漠空军。
演讲者对听众的希望
演讲者表达的情感
二、成功的演讲者十分注意调动听众的生活体验,拉近自己和听众的距离。把两篇演讲词中调动听众生活体验的语句画出来,并说说它们所起的作用。
总结:两篇演讲都由“开场白—主干—结尾”三部分构成。
《毕业赠言》的行文思路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希望毕业生“不要抛弃做学问”→针对毕业生不正确的想法论说“做学问”的重要性→指出怎样“做学问”→再次重申希望并表达祝愿。
《告别演说》充满了军人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昂扬的激情:有对过去战斗岁月的回顾,有对携手作战屡战屡胜的原因的总结;虽然也有离别的依恋与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战友的感激以及对他们的信任与鼓励;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了对第八集团军的嘱托与希望,并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坚定信念。
【实践练习】
选择下边的一种情况,起草一段要说的话。
一、你最好的同学要过生日了,几名同学要给他办一个生日聚会,你准备在生日聚会上说一段什么话呢?
二、你身边的人要和你暂时分别了(如上学、探亲、打工等),你打算和他说什么呢?
提示:
1.第一题要表达出祝福与互勉之意。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题既可表达离别之情,又可提出对未来的展望,尽量做到哀而不伤;另外,作为赠别,应明确赠别对象的特点和赠别的情境、场合,做到说话有的放矢,恰当得体,并符合自己的身份。例如,可针对同学或朋友或亲人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及未来打算,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写出自己的希望和祝愿。
【课后反思】
我的收获:
。
我的不足:
。
第二课时《走向社会》
【教学目标】
1 、了解亚伦 亚达在演讲中对在场大学毕业生提出了那些忠告和建议。
2 、理解演讲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3 、学习用比喻说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演讲的结构思路,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学习方法】:自学思考,合作探究,激情展示。
【学习过程】
一.内容提示
本文是作者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某次毕业典礼上的演说辞。演说者以父亲对女儿临别赠言的口吻,设身处地地给即将走向社会的年轻人种种忠告和建议。
全文共25段。第1~4段是演说的引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演讲者先从拉家常似的口吻开题,点明肺腑之言是在送别的最后一刻才说,暗示在座的听众自己今天所讲全是肺腑之言。第1段既设置出临别的场景,又暗示了演讲的意图。第2段把镜头从一般人的聊天送别,拉到特定的“今天”“我”送别“你”上,并引用《哈姆莱特》中父亲对儿子的叮咛,富有幽默感,活跃现场气氛。第3段把现实生活中的临别叮嘱和前边《哈姆莱特》中的送别联系起来,演讲者加上去的看似平平常常的一句──“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别忘了随时可以打电话到我办公室来”,真切地体现了父辈对子辈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这个细节洋溢着生活气息,调动起听众的生活体验。第4段把镜头拉到现场来,最后一句用呼告的方式,点明本次演讲设置的特殊的角度──父亲对女儿。
第5~23段是演说者对年轻人的忠告和建议。这部分可分为两层。前一层是第5~12段,后一层是第13~23段。
前一层忠告的内容有:
1.不要害怕面对社会。
2.热爱你的工作。
3.乐观地对待生活。
4.学会明辨人和事。
5.做个有智慧的人。
第5~6段讲的是第一条忠告。第7段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前天”“昨天”“今天早上”是形象的说法,演讲者把女儿的成长过程压缩在三天的时间内,极力强调光阴如箭,其实这也很可能是在座的毕业生们此时具有的心理感受,因此这几句表现舐犊情深的话,很容易感染他们,拉近他们与演讲者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乐意接受演讲者的忠告。
第13段以“门已渐渐移近门闩”这一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的形象,由忠告转向建议,从前文的如何“走向社会”深入到如何“面对人生”。这部分的内容围绕如何战胜人生的无聊和空虚展开。第14段谈空虚是每个人都会遭遇到的。第15~18段演讲者从“做事”“研究世事”“推己及人”三个角度对战胜无聊和空虚提出具体建议。第19~20段谈为何要讨论空虚:为了你“常常沉浸在欢乐之中”,为了你“把希望像光聚成焦点”“把激动连成一条连续的光线”。第21~23段从成效、激情、创造性三点谈做事的要求。第23段的最后一句“你会发现你自己的存在”和第13段的最后一句“存在只有靠自己去创造”相照应。
演讲结尾处的“门”和“顺便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提”等说法与开头相呼应。最后点明忠告和建议都是出于“我爱你”,似乎不经意间道出的三个字,包含的感情却胜过万语千言。
可借鉴的技巧:
(一)、设置互动情境,调动听众的体验
1.演讲以父亲给女儿的临别赠言的方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告诫和期望。设置的情境便于演讲者用亲切的口吻和生活细节来调动听众的情感体验,进而认同和接受演讲者的告诫。
2.演讲以“门”为线索展开。演讲者设置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惜别的场景,这个场景就是分别时的门。开篇时点出:“直到停留在门口的那一刻,才说出几句出自肺腑的真心话”“我们正手推着门柄,依依惜别……”需要深入一步时演讲者又点出场景──“门已渐移门闩”,把演讲的内容由走向社会的忠告深入到面对人生的建议。演讲结束时又点出门正在轻轻关上。这一分别时的情境设置充满生活气息,能很好地调动起听众的体验和想象。
3.在演讲内容中穿插了许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体的生活情景。如第7段中写道:“前天你还只是个婴孩,我害怕抱你,因为你是那么娇嫩。”又如第9段中写道:“你笑的时候总是咯咯地笑……”这些生活情景的穿插引起听众的回忆,使得毕业赠言充满生活气息,听起来亲切感人。
( 二)、以新奇的比喻表达某种道理
如演讲者把社会比喻成一辆有四只轮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汽车(以其平稳来打消青年人即将走向社会时的惶惑不安),又把明辨过程中的假设比喻成对世界敞开的窗户(对世界敞开的窗户,应是无所不包的,而窗户又需要不断清洗,那么对自己的假设也要注意“清洗”──怀疑、验证自己的假设)。
二、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节奏,体会演讲者的感情。
三、合作探究
1、演讲者多次提到“门”,想想“门”在这篇演讲中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一下。
2 、下面是这篇演讲词里的一些含意深刻的语句。它们引起你怎样的思考或感受?先整理一下你的想法,然后在小组里即席演说。
(1).如果你能逗得别人和你一起笑,你也许可以帮助这条摇晃不定的小船不至于沉没。当人们在笑的时候,通常是不会互相残杀的。
(2).文明生活就好比一锅煮着的肉,它自己不会一直沸腾下去,要你去往锅里放入些什么,好让排在你后面的人也能够去享受。
(3).为什么我却要和你讨论荒谬和空虚呢?因为我愿你把希望像光聚成焦点,把激动连成一条连续的光线,好像激光那样──直射向我们不满的目标。
三 、总结
对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年提出人生的忠告和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很容易给人老生常谈的感觉。但本篇演讲以父亲给女儿的临别赠言的方式,对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告诫和期望。设置的情境便于演讲者用亲切的口吻和生活细节来调动听众的情感体验,进而认同和接受演讲者的告诫。又以“门”为线索展开,穿插了许多具体的生活情景,这些生活情景的穿插引起听众的回忆,使得毕业赠言充满生活气息,听起来亲切感人。同时,以新奇的比喻表达某种道理。如演讲者把社会比喻成一辆有四只轮子的汽车(以其平稳来打消青年人即将走向社会时的惶惑不安),又把明辨过程中的假设比喻成对世界敞开的窗户(对世界敞开的窗户,应是无所不包的,而窗户又需要不断清洗,那么对自己的假设也要注意“清洗”──怀疑、验证自己的假设)。
【实践练习】
以“年轻人”为话题,自拟题目,发表一次演讲。尽可能多用比喻,化抽象为形象说事论理。
【课后反思】
我的收获:
。
我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