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巩固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 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
1. 学生预习时,注重诵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
2. 找好有关春节的音乐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容易抄错、念错的词语进行巩固朗读。——PPT2
2、内容回顾:北京春节的前几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细读春节
1、除夕
春节前,大人们的准备就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那么,除夕那天,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呢?
A、请你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B、交流
出示第7自然段 ——PPT3
指名读,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在学生讲述感受时引导理解,理解后再知道朗读(设置好链接,学生讲到哪可点到哪句)
理解:“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吃的丰盛——PPT4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新气象、新面貌——PPT5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热闹——PPT6
“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重视传统——PPT7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理解守岁的含义(岁数大的,珍惜光阴,年纪轻的为了给父母延寿)——PPT8
C 、小结:除夕真热闹。——再指导整段朗读
2、正月初一
除夕过后进入了新的一年,新年的第一天,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第8自然段。
理解先安静后热闹的气氛。你喜欢哪项活动?为什么?(带着喜悦读读这些活动)
3、元宵
北京的春节还有哪一天也有重要活动?——元宵
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
硖石的灯彩闻名中外,北京元宵节上的灯会也毫不逊色。
先读文字:“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PPT9
读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些什么?理解后指导朗读
让我们带着着些感受再来看看这些灯彩。——PPT10——PPT13
你又想说些什么?
是呀,这么多的活动,这么多的灯彩,让北京的春节是如此的热闹,而且一直要闹到正月十九。所以,作者说: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起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PPT14
什么叫“分外“?——格外,特别
所以当地的北京人还把北京的春节编成了儿歌,我们一起念念——PPT15
三、布置作业
过春节时,你最开心的是哪天的事或哪一件事呢?请你也试着写一个片段。——PPT16播放新春音乐。
课件17张PPT。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课(人教版)北京的春节
(第2课时)熬粥 初旬 蜜饯
掺和 通宵 娴熟
翡翠 鞭炮 铺户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2345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返回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返回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返回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返回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返回守岁:岁数大的,珍惜光阴;
年纪小的,为了给父母延寿。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起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北京的春节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北京的春节过春节时,你最开心的是哪一天或哪一件事呢?请你也试着写个片段。 北京的春节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