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灯光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灯光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6 13:23:54

文档简介

11. 灯光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对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表达顺序;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出示课题,齐读后提问:看到“灯光”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家、温暖、希望、光明、幸福……)(出示课件第一张幻灯片)
小结引语:有一位作家也和大家想法一样,他认为灯光能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简介作者: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出示课件第二张幻灯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第三张幻灯片)
2、检查预习(出示课件第四张幻灯片)
根据学生的汇报,重点引导完成下列工作:
①词语的理解:??憧憬???? 黑魆魆?? 千钧一发? 璀璨
②课文叙述顺序:和《十六年前的回忆》作比较,理清顺序,掌握分段。
③课文主要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精读,研读三个“多好啊”
⑴认真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⑵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①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找出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出示课件第五张幻灯片)
★板块一: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多好啊”(点击序列号1,出示第六张幻灯片)
师:为什么作者选定在“清明节的前一个晚上”?(清明节祭扫先烈)
?????? 人们赞叹什么“多好啊”(灯光美好,生活幸福)(点击红色椭圆,“多好啊”变色;)
感情朗读:师引读:是啊,这美丽的灯光——
是啊,这幸福的生活—— (点击绿色返回按钮,回到第六张幻灯片)
★板块二:在电灯下读书“多好啊”
过度:这句话赞美了美丽的灯光,赞美了幸福的生活,也让作者陷入了深深的回忆,郝副营长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A、指名读本段话
B、从郝副营长这一声“多好啊”,你体会到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点击序列2,出示第八张幻灯片)
C、郝副营长在沉思什么?(点击,出现方框)
?过度:对于灯光郝副营长不仅仅是羡慕,郝副营长还充满了——憧憬(点击绿色返回按钮,回到第六张幻灯)
⑵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序列3,出示第九张幻灯片)
随机理解憧憬,体会营长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A、什么是“憧憬”?用同义换词法想想。? 郝副营长憧憬什么啊?
B、走进人物内心,朗读体会。
C、小结:能用上电灯,对于我们来说是这样的简单,可是郝副营长却饱含深情地说“多好啊!”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他对灯光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那就赶快让我们一起把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读出来吧!齐读(点击绿色返回按钮,回到第六张幻灯,点击,出现“多好啊”变红)
?
四、学习郝副营长牺牲部分,感受郝副营长的崇高品质
1、过度:“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这就是郝副营长的理想,这就是他的追求,这就是他憧憬的幸福。(出示第十张幻灯片)
指导朗读这句话,为什么要这样读?(点击红色椭圆,“为了…却”变红)
2、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这美好的幸福生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8-11自然段,画一画读一读有关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把你的体会写下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⑴生读,做批注。
⑵汇报交流。(出示第十一张幻灯片)
●??? 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千钧重,古代一钧是30斤,千钧就是3万斤,一根头发悬起3万斤的重量。比喻极为紧急的关头(危在旦夕)
●??? 文中的“千钧一发”指的是什么时刻?
A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这场战斗是“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把国民党军五十七师紧紧地包围在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激烈的围歼战由郝副营长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
B资料补充。(点击千钧一发,出示第十二张幻灯片)
C师:从资料介绍中,我们知道,沙土集战役是关键性一战,突击连攻破守敌的围墙就是关键中的关键。
D想象练习。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他心里清楚地知道——(点击绿色按钮,返回第十一张幻灯片,点击,出现方框)
●说话练习。可是,郝副营长你知道这样做意味着什么吗?假如你是战友、母亲、孩子,你会怎样劝一劝他?
?●深情朗读。(出示第十三张幻灯片)
?五、拓展升华
1.读完此文,我和同学们一样被郝副营长英雄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说点什么呢?赶快拿起笔把它记录在课文插图旁。(出示第十四张幻灯片,点击声音按钮)以“郝副营长,我想对你说”开头,或者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配乐《为了谁》旋律)
2.学生汇报(激情朗诵各自写的话)
板书:
11*灯? 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教学反思: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一接触这篇课文,我就陷入了沉思,因为现在的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知之甚少,如何带领学生走入课文,理解革命先烈能够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因此,在教学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首先,抓题眼,初识英雄形象
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就紧紧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围绕写到灯光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通过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学生了解到,郝副营长因书中看到孩子在灯光下看书而憧憬未来,郝副营长为了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书本而暴露自己不幸牺牲,但却赢得了围歼战的胜利。学生初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其次,抓句子,提升英雄形象
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
细读三处“多好啊”,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课件14张PPT。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灯 光 王愿坚,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之一。学习提示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标出记号。豫皖苏 围歼战 黑魆魆
憧憬 郝副营长 聚精会神
划着火柴 自言自语 千钧一发
赞叹 璀璨 宏伟读一读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多好啊!“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可是这位年轻的战士,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为了却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1947年9月,距离1949年10月成立新中国只差两年时间。1947年9月,陈毅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在山东省菏泽县以东沙土集地区,从2日激战到9日,全歼国民党整编师9000多人,俘获师长段霖茂,击退增援的国民党军第5军等部。
毛主席高度评价沙土集战役是一个经典之战,沙土集的胜利,对于整个战局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可是这位年轻的战士,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郝副营长,我想对你说:—————————————————。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