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项羽之死》 课件(29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郯城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项羽之死》 课件(29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6 09:03:12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项羽之死司 马 迁题乌江亭
[唐]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垓下之围四面楚歌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史记·项羽本纪》男儿志四方
岂久困泥沙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扛鼎图  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 《史记·项羽本纪》将军下马力拔山气卷黄河酒中泻  乌江之刎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历史把版面留给了刘邦,楚河汉界的真正含义从此变了性质寄居在中国象棋棋盘上……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弹剑哀和: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遂伏剑自刎,
留下了“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教学任务:合作探讨分析从故事情节解析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文中叙写的几个主要场面情节梳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东城快战 三次突围行动 勇 猛 善 战
气 概 豪 爽
缺 乏 谋 略
极 度 自 负拒渡赠马赐头知耻重义
心地仁善
视死如归“快战”与“决战”  快战和决战是不一样的。决战有胜负之分、一决雌雄的意思,也就是还有求胜的想法,快战则只求痛快于一时,不过逞匹夫之勇而已,完全不计后果。
  东城突围,项羽兵剩无几,面对失败,他认输但不服气,认为此是天意而非自己的过失。因此,他的快战目的不是为了胜利,而是证明自己。与其是说战斗,不如说是表演。
  “天亡我,非战之罪”描写出他刚愎自用,缺少自我反省精神的弱点。作者浓墨重彩地正面描写了项羽的英勇善战。
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临战先声夺人,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神威凛凛,气势迫人
 斩汉一将。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满身神力和超群武艺
  项羽是骁勇善战,所向无敌,豪气干云之人。以数十击数千,斩将刈旗,当者披靡。身处绝地,仍杀人无数,放言此天亡我,非战之罪。其豪迈之气,善战之能激荡天地。魂断乌江命乎?运乎?项羽的宿命论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本纪》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在“别姬”时“泣下数行”的血性男子,面对死亡,却毫无惧色。
  寥寥数句道尽一个顶天立地大丈夫的心声。临危之际,不是念念不忘自己在反秦战争中的功绩,而是引咎自责。面临一线生机,不是含羞忍耻地苟活于世,而选择了慨然赴死。
  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奋不顾身驰骋于铁血纷飞的战场,扫荡秦军。又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不起人民的时候,选择了立即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这才是一个悲剧英雄的本色。  项羽知耻而重义,是个英勇豪迈的失败英雄。
  乌江岸边,生死存亡之际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慨然赴死。不忍宝马同行毅然转赠忠贞之士。兵败人亡仍豪气干云,大叹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王三尺剑,千古共英风  不用多说什么了。谁都不难看出,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易中天:项羽之死  项羽是一个英雄豪迈、骁勇善战、多情重义之人。
  值被围垓下四面楚歌之际,潸然泣下,悲歌慷慨痛别佳人。
  以数十击数千,当者披靡,斩将刈旗。身处绝地,杀人无数,放言此天亡我,非战之罪。其豪迈之气,善战之能激荡天地。
  乌江岸边,生死存亡之时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慨然赴死,不忍宝马同行毅然赠于忠诚之士,实重情重义之人。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注:①呕呕:和悦的样子
  ②印劚郑喊延⌒拍笤谑种校?饨嵌急幻?擦恕2シ攀悠低卣寡盗? 你眼中的项羽?姓名
刘玉芳
电话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
单位
山东省郯城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项羽之死
一、教材分析
《项羽之死》是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里自主赏析的一篇文章,本文虽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故而内容亦容易把握。 ?????本单元的鉴赏要点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从形象性入手欣赏散文,“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在艺术形象方面均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同时亦是争议较大的一个人物。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上,《项羽之死》一文记述了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对人物形象的评析正以此入手,引导学生从文中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相关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精神气质,掌握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审美的方法,以及项羽之死的审美意义。
二、学生分析
通过对必修一至必修五的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鉴赏能力;通过以往的学习,特别是必修五第一单元小说的学习,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的鉴赏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通过对《鸿门宴》的学习,对于项羽这个人物,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与鉴赏。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自主学习鉴赏《项羽之死》了。
三、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明确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2.指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对项羽的人物形象进行鉴赏,学习人物鉴赏的方法。? 3.把握文章内容,联系相关资料,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打算全程使用课件(幻灯片演示)辅助教学,具体来说,要用幻灯片展示评价项羽的古诗词以导入新课及本课的学习目标,用幻灯片展示具体的文言知识问题来检查学生对本文文言知识的预习情况,用幻灯片展示我所创设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来鉴赏项羽的形象以及最终我们所鉴定的项羽的形象特点。然后用文档处理软件给学生补充易中天评《项羽之死》的文章。用博客(QQ群),让学生展示他们所写的“我眼中的项羽”的小短文。无论是幻灯片演示、文档处理软件还是博客(QQ群)的使用,我都期望因这些技术的使用而使这节课的知识更生动更直观,都能使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展示李清照、杜牧、王安石评价项羽的诗句
诵读诗句,思考自己眼中的项羽是怎样的
幻灯片演示
检查预习
展示文言知识问题
速度课文,完成问题
幻灯片演示
讲授
引导学生把握情节
速读课文,概括情节
幻灯片演示
探究
引导学生分析探究项羽形象
结合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探究分析项羽的形象及刻画手法
幻灯片演示
研讨
展示易中天等人评价项羽的文章或语段,引导学生评价项羽形象
欣赏评价文章,撰写“我眼中的项羽”之小短文(200字)
文档处理软件
评价
评价学生短文
诵读展示作品
?
作业
?
利用QQ群展示作品
QQ群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在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和概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与评价能力,具体就是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项羽的形象,进而在名家评价作品的示范与启发下,放手让学生去评价历史人物。如此,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效训练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