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共40分)
1.有人认为,毛泽东真是去赴“鸿门宴”,蒋介石这么做是为了赢得备战的时间。这个观点叙述的是( )
A.百团大战 B.“双十协定” C.西安谈判 D.重庆谈判
2.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为了 ( )
A.国共合作与北伐 B.国共停战与抗日
C.商谈战争与和平 D.共同反帝与独立
3.1945 年国共重庆谈判签订的重要文件是( )
A.国共合作宣言 B.“双十协定”
C.《停战协定》 D.和平建国纲领
4.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极好时机,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就不顾舆论谴责,悍然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国民党进攻陕北解放区 B.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
C.国民党进攻大别山根据地 D.国民党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
5.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与该社评相关的历史事件( )
A.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B.签署了“双十协定”
C.使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D.承认了人民解放军的合法地位
6.在电视剧《潜伏》中的主人公余则成有句台词:“仗有很多种打法,有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C.西北野战军青化砭、沙家店战役 D.华北野战军的孟良崮战役
7.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某阶段战略失误作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向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其中的战略失误指的是
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
C.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D.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8.下图是1945年毛泽东和蒋介石在一次谈判期间合影,这次谈判的地点是
A.上海 B.北平 C.南京 D.重庆.
9.1946年6月,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全力进攻_________,发动了全面内战。横线处的内容应该是
A.中原解放区 B.山东解放区 C.陕北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
10.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行动( )
A.重庆谈判 B.井冈山会师
C.渡江战役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1.以挺近大别山为先声,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 )
A.从北方作战转入南方作战 B.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C.渡黄河进入长江 D.由分散作战转入集团作战
12.“激荡黑土动辽沈,浴血鏖战锦州城。直下盛京擎义旗,长春鞭策到华北。中原野战军猛士,人民大众助征程。狂风呼啸双堆集,排山倒海力量雄。志气高涨指平津,碎了反动独裁梦”。材料体现的事件有( )
A.抗日战争 B.挺进大别山 C.北伐战争 D.三大战役
13.下图为人民解放战争中某一战役示意图。下列对这一战役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以徐州为中心展开
B.由中原、华东解放军联合作战
C.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D.它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
14.毛泽东认为, 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部队逃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狗”乃上上之策。 这一战后,毛泽东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这一战役是指 ( )
A.辽沈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15.下列关于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B.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C.为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
16.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期间,毛泽东在他屋的那张旧写字台上,为前线起草的指示、电文竟达190份之多。对此,周恩来感慨道:“毛泽东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规模最大的革命战争。”这里“规模最大的战争”是指
A.三大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渡江战役
17.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人民群众高唱“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的歌谣,与国民党展开殊死的战斗。60万人民军队的身后是543万支前民工。一兵九夫,是他们用自己的肩膀支撑起战争的需要,是广大的人民陷国民党军队于失败的汪洋大海之中。”纪录片《决战淮海》中的这段话揭示了淮海战役获胜的根本原因是( )
A.解放军作战勇敢 B.民众的大力支援
C.国民党部队战斗力低下 D.我党作战方针正确
18.下面的示意图最有助于我们了解的是( )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C.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19.认真观察下面一组图片,最符合它们的主题是
A.战略大决战 B.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C.国共两党的和与战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20.下图为解放战争进程示意图,请结合图中信息填出A所在位置的内容( )
A.消灭国民党主力 B.推翻国民党统治
C.建立新中国 D.实现国家统一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根据提示,回答以下问题:
(1)1946年6月,蒋介石向哪个地方发起大规模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开始?(3分)
(2)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的人民解放军是哪个部队?(3分)
(3)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揭开了全国战略反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3分)
(4)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哪个法律性文件使解放区近一亿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3分)
(5)列举出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中三大战役的名称(6分)
(6)“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的这首诗写于哪次战役胜利之后?(2分)
(7)人民解放军占领哪座城市,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不久全面内战爆发了。这时的国民党拥有优势的兵力和精良装备,又有美国政府的支持,扬言在三五个月内消灭人民解放军,结果却是处在劣势的人民解放军仅用了三年时间,彻底打败国民党军队,取得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基本胜利。
材料二 如下图(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
材料三 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民工543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76.7万头、船只8500只、粮食9.6亿斤、挑子20.6万副。
材料四 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
(1)材料二的情景与哪次战役有关?(4分)
(2)材料四中,“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的标志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6分)
23.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实证】
材料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某文件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1)据材料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政策有何变化?材料中的某文件指什么?这次土地改革为哪场战争的迅速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8分)
【时空观念】
《三大战役示意图》
(2)填出战役名称:(4分)
A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3)B战役中,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城市是哪里?A、B、C战役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6分)
【家国情怀】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天翻地覆”的原因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D B B D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D A D A B D B B
二、非选择题
21.(1)中原解放区
(2)西北解放军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中国土地法大纲》
(5)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6)渡江战役
(7)南京
22.(1)平津战役。
(2)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①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②广大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③党中央正确的战略战术。④国民党统治腐败,发动内战违背了人民意愿,不得人心,军心涣散。
23.(1)变化:由封建性及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战争:人民解放战争。
(2)A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
(3)城市:北平;意义: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的拥护;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使用正确的战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