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兖州区第六中学高中语文鲁教版必修1《归去来兮辞》 课件(12张ppt)+教学设计(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兖州区第六中学高中语文鲁教版必修1《归去来兮辞》 课件(12张ppt)+教学设计(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6 09:05:08

文档简介

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是在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示例】 归去来兮辞(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依南窗而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作者信息
姓名
雷红莉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三
邮件
单位
兖州区第六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归去来兮辞》并序
一、教材分析
《归去来兮辞》是新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陶渊明坚决从上层政治退避出来的宣告书,对历代文人的影响很大。学生在反复诵读文本和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对陶渊明回归田园,回归自然这一生命状态有了探讨的欲望:陶渊明回归田园是消极待世吗?陶渊明因何而归?陶渊明回归的田园到底在哪里?这节课进一步披文入情,解读陶渊明形象及其意义所在。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学过陶潜的《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等诗文,对其人其事及其思想情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可以此作为突破口。
2、学生都有主动探究的天性,都潜藏着“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可以据此作为解读本文的钥匙。
3、学生对陶潜怀有欣赏之情,认为其人生恬淡舒适,也想与他人交流诗人的人生和精神世界,本教材的内容安排能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
三、教学目标
把握文中抒发的真挚情感,解读陶渊明回归田园的平淡与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的形象以及追寻生命本真快乐的意义。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使用技术:互联网搜索平台、思维导图、PPT、文档链接、视频、博客
阶段一:课前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搜集陶渊明的作品以及评价的文字,一是回顾以前所学,二是对诗人先形成自我的认识。
技术手段:互联网搜索、ppt展示、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2.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者是能够突显诗人情感的语句,以批注形式理解文本。
技术手段:互联网、 文档链接批注法、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阶段二:课中交流探讨?
1、小组交流,利用PPT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技术手段:思维导图展示问题、小组合作学习量规
2、重点围绕三个问题理解诗人形象及其精神实质。
技术手段:用word展示个人批注。?
?阶段三:课后拓展习作
自拟题目,对课堂所探讨的问题,进行书面表达,形成对诗人精神认识的文字。
技术手段:博客平台、QQ、微信、云平台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课 前
提出问题:根据所学过的诗文或你对陶渊明的了解,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搜集陶渊明诗文以及对其评论的文字。
互联网(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
幻灯片链接word文档展示
课 中
围绕两个板块(生命的出走和生命的回归)和三个问题(田园之美、诗人之淡、生命之真)展开对诗歌的解读。
诵读涵咏,创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交流各自的认识。
批注阅读。
运用幻灯片进行示例分析,链接word文档,思维导图展示问题。
? 归去来.flv
通过观察表、小组合作量规检查学生的认知状况和参与情况。
自主学习检查表.doc
《归》批注阅读示例.doc
导 入
情境式:有人说他是荷锄自娱的耕者,有人说他是淡泊名利的隐士,也有人说他是品酒吟诗的文人,可是我更喜欢梁启超先生对他的评价: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 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今天,我们再深入走进陶渊明,探讨其形象,揭开他回归田园的面纱。
学生朗读课文(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 )
教 学 过 程
板块一:走入陶渊明(生命的出走)
?1、田园之美。 山水草木在陶渊明的笔下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平淡自然却又盎然充满生意。这就似陶渊明其人,所以对田园之美的欣赏品读,有助于接下来对陶渊明形象的理解。(此处和《归园田居》相应和。)
?2、诗人之淡。这篇文章是陶渊明在未回归时所写,全文是作者想象之作。在这一环节中重在让学生在朗诵涵泳文章的基础上,在心目中勾勒形成陶渊明这一诗人形象。
要求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在脑海中浮现形象生动的画面:诗人的外貌、神态、言行、心理。同时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对话,就诗人归途中的归心似箭——初进家门的欣喜若狂——居室的舒适安逸——园中时的流连往返展开大发言,谈陶渊明回归田园的乐与叹,以及他回归背后的独存孤迥,追求生命最本真的快乐的平淡冲和。
板块二:走出陶渊明(生命的回归)
?3、生命之真。一 诗一文一世界,陶渊明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所谓真水无香,陶渊明秉承着云在青天水在瓶的自然状态,走出了一条读书人渴盼为官兼济天下,最终又回归田园、回归自然的独善其身的道路,有多少文人骚客从他身上汲取生命的源泉和力量,重新审视生命的快乐和心灵的慰藉, 于是出现了“陶渊明们”。他们要归去的田园到底在哪里?在最淳朴的田园里,他们缘何找到了人生的归宿和寄托?
?
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感悟,训练学生的情感感悟力和语言表达力。
学生将小组合作交流的成果以卡片的形式形成文字,学生上台用投影仪展示。以现场pk对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 后
从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等方面检验学生的作品,丰富学生对人物的深刻认识,同时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就本节课探讨交流的内容,用书面语言形成文章。
博 客
云平台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堂课设计的初衷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性地进行学习,旨在学生文本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生和老师双方的行为明确,体现师生合作学习。一方面学生积极主动的搜集资料,一方面老师给学生提供视频等探究资料,组织学生展开学习小组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
从教学过程开始前的查阅资料到课堂上讨论,每个教学环节信息技术的运用,都是为了便于学生接触更多的资源,围绕板块问题,涵咏品味诗歌的思想情感,从而对诗人的精神世界进行深层次的认识。
课后作业从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等方面检验学生的作品,丰富学生对人物的深刻认识,同时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通过博客平台、QQ、微信、云平台 ,展示学生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批注法阅读,让学生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