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
提起诸葛亮你都回忆起哪些有关于他的事迹呢?
其实他不仅是一位智者,还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诫子书
诸葛亮
解题
诫子书
告诫,劝勉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信
以“诫子书”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
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早年隐居陇亩,后辅助刘备联孙抗曹,在赤壁打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诸葛亮雄韬伟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善于治国,备受后世尊崇;民间推其为“智慧化身”,以“智圣”誉之。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背景介绍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初读文章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和语气
梳理文意
夫/君子/之行,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 何及!
助词
达到远大的目标
集中精神
志向
明确
没办法
内心恬淡
节俭生活
表目的、来
形-动,屏除杂念和干扰
行为,操守
名-动,立下志向
形-动,增长
才干
必须
修养
振奋
放纵懈怠
成就学业
意志
迅速逝去
时光
消失
最终
对社会有贡献
又
轻薄浮躁
怎么
文释: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屏除杂念来修养身心,用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不能够内心恬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自己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要屏除杂念,才干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下志向就没办法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驰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梳理文意
一词多义
行
夫
成
去
以
志
夫君子之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品行、品德、操守
夫君子之行
逝者如斯夫
非志无以成学
遂成枯落
意与日去
太丘舍去
静以修身
非淡泊无以明志
可以为师矣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志无以成学
行走、走路
学习
立志
志向
用来
离开
失去、消失
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达成,成就
成为,变成
拿来
凭借
学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学业
(1)夫君子之行
(2)夫君子之行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非学无以广才
(5)淫慢则不能励精
(6)险躁则不能治性
(7)年与时驰
古今异义
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今义:丈夫
励 古义:振奋 今义:鼓励
古义:操守、品德 今义:行为,行动
古义:屏除杂念,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今义:指环境安静
古义:增长 今义:宽广、广大
慢 古义:懈怠 今义:与“快”相对
险 古义:轻薄 今义:危险
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 今义:奔驰
治 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
文言句式
倒装句: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宾语前置句,正常句式应为“将复及何”)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介词宾语前置,正常句式应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判断句:
夫学须静也(“……也”表判断)
固定句式:
非……无以…… 不……就无法……
例: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学无以广才
再读文章
小组内互读,揣摩语气,读出韵味。
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
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亲的冷静与智慧。
用期望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有警示。
精读文章
文中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开篇即以“君子之行”的道德规范来要求儿子,告诫他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淡泊宁静,志存高远。
精读文章
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因为古代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学有所成的人,是一般人学习效仿的榜样。诸葛亮希望儿子也能成为一名君子。
精读文章
请你用一个字概括文章的内容?
静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险躁则不能治性
精读文章
自由朗读《诫子书》,找出文中与“静”意义相同的词、意义相反的词,归纳论证方法。
静的意义相同的词:淡泊:内心恬淡,不慕荣利。宁静:宁静专一。俭:节俭。
静的意义相反的词:淫漫:放纵,懈怠。险躁:轻薄,浮躁。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精读文章
“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精读文章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运用双重否定句,强调“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不受世俗的影响,淡泊宁静中方能明确内心真实所想,才会坚定自己的志向,进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所以“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前提。
静的意义相同的词
精读文章
为何“淡泊”才能“明志”?如何理解“淡泊”一词的含义?
只有不慕名利,不受外界诱惑的干扰,知道自己的本分、职责是什么,才能坚定自己的志向。否则,内心纷纷扰扰,今天想这样,明天想那样,志向就立不起来。
精读文章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要想有才干必须通过学习,而求学的过程之中又必须有“静”心,如果一个人“淫慢”“险躁”,无静心,无恒心,则是求学与修身之所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作者认为“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精读文章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志”与“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树立远大目标并付出努力才能成就学业,不立志不能成就学业;也只有努力学习、学业有成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不学习无从增长才干。
精读文章
静:是立志之根;是修身之本;是治学之基;是去躁之药;是孔明活法,是诸葛亮对其人生最精辟的总结。
合作探究:在“静”“俭”二字中,作者重点强调哪一方面?
俭:强调以物质生活的低要求来实现摒除杂念、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是对“静”的补充。
精读文章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
从反面论述修身养性的重要性,突出“淫慢”“险躁”的危害,进而强调了“静”的作用。“躁”与“静”形成对比,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静的意义相反的句子
精读文章
感悟“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中的道理
学习时,态度更要端正。好高骛远、博而不精、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态度都不会有好的结果;急于求成、浮躁不专,不仅对学习进步无益,而且有害于品格的培养,达不到陶冶品格的目的。
精读文章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句话的含义是年华易逝,时间宝贵,如果不珍惜时光,不用心学习,将来就会变成一个废人,那时就悔之晚矣。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是从什么角度阐述的?
作者从反面阐述,劝诫儿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整体感悟
作者就“学习”、“做人”、“惜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的。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都是一个“静”字:学习需要静,修身需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结合全文思考: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对“志”与“学”进行论述?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整体感悟
“俭”是让我们不要太在意于物质生活,对物质生活清心寡欲,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节俭,是对名利的拒绝,是省视内心的方式。颜回“在陋巷”而“不改其乐”,因为他在意的是对品德的修养;僧人粗食布衣,道士清心寡欲,无不是以这样方式来砥砺自己的修为。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马云常年只穿一种款式的衣服,为的也是排除物质生活对自己的干扰,使自己专心于事业。历史上无数名人无不有意或无意以“俭”来修养自己。
“俭”为何能“养德”?养何德?仅仅是培养节俭惜物的美德吗?
整体感悟
淡泊不是厌弃世俗,宁静也不是慵懒无为。由淡泊名利到鞠躬尽瘁,我们可见诸葛亮的拳拳爱国之心。
通过所学内容,请小组讨论诸葛亮的志向是什么?
检测成果
A.本文的中心句是
B.《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表达对儿子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
C.《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D.《诫子书》中阐述过度享乐和浮躁对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
E.文中由有句话常被人们当作“明心立志”的座右铭,这两句是 , 。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课外归纳
①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
②俭以养德: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③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④宁静致远: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浮躁是败事之源,须:
课后欣赏
主旨归纳
作者概括了自己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表达了自己对后代寄予志存高远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