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30 00:1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9世纪晚期
建立基辅罗斯(第一个国家)
莫斯科公国崛起
13世纪上半叶
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14世纪
正式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专制统治。
沙皇俄国统治开始
伊凡四世
俄国发展史
材料一 17世纪末的俄国现状: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经济上只有21个手工工场;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地方势力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文化教育上,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只占23.6%……
材料二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
原因--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十分落后
彼得一世改革
硬核青年--彼得
1698年某天,彼得一世从国外归来,文武大臣、领主、贵族们纷纷前来祝贺。
贵族瓦西里:“尊敬的沙皇陛下!欢迎您回国,听说您带回来很多优秀的人才,接下来您有什么打算呢?”
彼得大帝:“通过这次考察,我感受到西欧国家的先进,我们要缩短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我们要改革!”
贵族瓦西里:“尊敬的殿下,我们要从哪开始改革?怎么改革呢?”
彼得一世:“为答谢诸位先生和将军们迎接我出访归来。我要送给你们一件特殊的礼物” 突然拿起了准备好的剪刀,走到瓦西里的身边,“咔嚓”几下,就把他的胡子剪掉了。说道:“改革就从剪胡子开始。”
角色扮演
这一出乎意料的举动,吓得在场的人目瞪口呆。有人本能地捂住下巴,有人不由自主地向后移动。彼得一见,把剪刀扔在地下,吼叫道,“请你们自己动手吧!一个也别想溜掉!”领主和贵族只好乖乖地拾起剪刀,剪掉了自己的胡子。为庆贺割胡的成功,彼得还下令鸣礼炮25响。
几天以后,彼得一世发布敕令:剪胡子是俄国人应尽的义务,蓄须者必须缴纳胡须税。
角色扮演
内容 军事 创办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经济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政治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强沙皇专制权力;
文化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社会生活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彼得一世改革
特点 :西化
彼得一世改革
特点 :西化
材料:“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 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影响: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彼得一世改革
材料:
材料:
彼得一世在力图使俄国欧化的同时,也继承了和强化了传统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完全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来进行改革。俄国农民不仅在经济上为彼得一世的政策承受了沉重的负担,而且在人身方面受到更残酷的奴役。从彼得一世时期起,贵族地主可以任意判决村民从事强迫性劳动,甚至将村民赶走。 ——据《现代化通病》整理
影响: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阻碍了俄国社会发展。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遇刺之王
农奴制改革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俄国经济发展
材料一: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 50年代末发展到 2800家……1858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架……在1861年改革前,共有工人86万名。
农奴制改革
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农奴制改革
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1856年)
英国的铁甲舰
俄国的帆船
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列宁
农奴制改革
材料一:
材料二: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时间 1861年
人物 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③农民仍归村社管理
农奴制改革
1/2/3组扮演农民;4/5组扮演地主;7/8组扮演资产阶级。请各阶级就改革内容谈谈满意的和不满意的地方,并简要说说为什么。
讨论时间:3min
组长:组织讨论,记录,确定发言人
农奴制改革
材料一: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进而上升到1898年的3000000人。到1913年,俄国生产的铁和法国生产的一样多,俄国生产的煤为法国生产的四分之三。……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
材料二:农民赎买份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原来农民取得的份地,按当时的市价,总值约6.5亿卢布,而他们后来实际付出的却不少于20亿卢布。 因此,列宁对其这样评价: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削得一干二净。
请思考: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性质、实质?
材料三:“请诸位相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消极影响: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狭小,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农奴制改革
积极影响:
①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
实质: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
相同点 不同 背景 为改变落后,富国强兵 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
内容 加强中央集权未触动农奴制 废除了农奴制度
影响 走上扩张侵略道路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性质 地主阶级性质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1)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2)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3)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