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我们周围的空气 17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我们周围的空气 17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06 13:39:13

文档简介

5.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二、教学重点:
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难点:
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四、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2个透明塑料袋、2个玻璃杯、1个水槽、1根香、1个打火机、1个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洁精或肥皂水。
给每个学生准备:气泡图记录纸一张、维恩图记录纸一张、实验记录纸两张。
五、设计意图:
本节课共有三个大环节:1、学生想出多种证据证明空气确实存在于塑料袋中; 2、让学生谈对于空气的认识和了解,完成气泡图的填写;3、空气和水的比较,完成维恩图的填写。
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把教材第二环节“空气存在吗”提到第一环节,因为通过多种方法来证实空气的存在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困难,而且他们也非常感兴趣,因此在课一开始孩子提出袋子里装的是空气后马上反问学生袋子里装的真的是空气吗?以激起他们进一步验证的探究热情,在一个个验证过程中不断地唤起学生有关空气的前概念,并在验证的过程中丰富、提升空气概念。在研究“空气的存在”后再来完成“空气”的气泡图,相对比较简单,气泡图的填写让学生建立起原本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的科学概念。空气概念的丰富、提升和完善为第三环节“比较空气和水”起到脚手架的作用。
虽然对学生来讲空气很熟悉,但是它看不见、摸不着,要让学生在脑子里建构起这一抽象的概念,在本课中主要采用大量适合三年级孩子的实验,在一系列的验证活动中,让学生“看到”空气、感觉到空气,从而为解决空气确实存在、空气能流动、空气比水轻等问题搭建更多、更形象的“脚手架”,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过程:
(一)空气的存在
1.(出示装有空气的塑料袋)老师这里有有一个塑料袋,袋子鼓鼓的,里面装了什么东西呢?学生回答:袋子里装了空气。
2.袋子里真的装了空气吗?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给大家证明袋子里确实装有空气?
学生可能回答:
(1)袋子上触个孔,让薄纸条飘起来。
师:你真厉害,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想吗?
(2)袋子上触个孔放入水中,会有气泡冒出来。
师:真聪明,你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
(3)用手挤袋子,袋子会随着气体有鼓有瘪。
师:好办法,为什么这样能证明空气存在呢?
(4)把书平放在袋子上,袋子不会瘪掉。
师:真会动脑筋,你为什么会想到用这种方法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
学生逐个回答,教师逐个出示多媒体图片。
3.(出示课件第二、三、四页)如果真像同学所说的那样,纸条会飘起来、水中会冒气泡、袋子会有鼓有瘪、书平放在袋子上不塌下,就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是吗?想不想亲手试试?(生:想)
4.那你们觉得这些实验按怎样的顺序做比较好?为什么?
5.实验前我们先要商量一下做这些实验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分工?实验时该注意些什么?
(出示课件第五页,学生逐个讨论。)
讨论后投影提醒:(出示课件第六页)
(1)实验顺序:袋子上平放书本、用手挤袋子、触孔飘纸带、水中冒气泡。
(2)做纸条飘起的实验时纸条要对准所触的小孔。
(3)做水中冒气泡的实验时,触的小孔必须浸入水底。
6.等一会儿我们实验时在记录单上画下你们的实验做法和看到的实验现象,并说明我们对这些现象的看法。
7.现在到老师这里领取材料可以开始实验了。(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8.哪一组先来说说你们实验做法和看到的实验现象。(实物投影展示记录单)
9.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都觉得空气是确确实实存在的,那么对于空气,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呢?
(二)我们知道的空气
1.等一会请你把你知道的有关空气的知识表示在气泡图上。(出示课件第七页)指导气泡图填法。
2.完成气泡图时要注意气泡之间的联系,最好用简明的词语加以描述。五分钟后交流。
3.请展示一下你们的气泡图(实物投影)。
学生可能的回答:看不见、摸不着、很轻、没颜色、人们要呼吸、生物离不开它、空气中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燃烧需要空气、可以流动的等。
4.通过同学的交流,大家认为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很轻、没颜色、可以流动的
教师边组织交流,边在投影上完成班级气泡图。(出示课件第八页)
5.师:在这些想法中,你认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学生可能的回答:空气可以流动需要进一步证实。
师:你怎么知道空气有没有流动呢?有没有办法让我们看到或感觉到?
学生可能的回答:树枝的摇动、吹肥皂泡、用扇子扇风、观察烟的飘动、旗子的飘动。
师:想不想感受一下空气的流动?
6.PPT展示实验方法的图片,学生用多种方法验证空气的流动。(依次出示课件第九、十、十一、十二页)
7.同学们感受到空气的流动了吗?(感受到了)
(三)比较空气和水
1.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确实存在的,它是看不见、摸不着、没颜色的、是可以流动的。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2.(出示课件十三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一杯水和一袋空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将比较的结果填入维恩图,5分钟后投影展示交流。(出示课件十四页)
学生可能的回答:
(1)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都是一种东西。
(2)不同点 水看得见空气看不见、水可以摸到空气摸不到、水重空气轻。
3.你觉得同学所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中哪些还需要证明的?
学生可能的回答:水重空气轻
师:你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水重空气轻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在塑料袋中装上空气然后放入水中,塑料袋会浮起来。(出示实验方法图片的课件,学生实验。)
4.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水确实要比空气重。
5.全班一起完成维恩图。(出示课件十五页)
(四)总结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我们周围的空气”(出示课件十六页揭题),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空气是确确实实那种的,它和水一样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并且会流动,它比水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出示课件)
七、板书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
八、教学反思:
空气虽然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但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让学生完成空气的气泡图比较困难,唤不起他们的前概念,但调整了“我们知道的空气”和“空气的存在”两个环节后,在一个个实验过程中,有关空气的前概念一一被唤醒,并得到了丰富提升,教学的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本课中实验比较多,看似简单,但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操作起来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我把每个实验的方法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实验带来很多帮助,实验成功率也大大提高,也解决了本课时时间紧张的矛盾。
课件17张PPT。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的存在
我们知道的空气
比较空气和水
总结
讨 论:1.做这些实验需要哪些材料?
2.怎么分工?
3.实验时该注意些什么?(1)实验顺序:袋子上平放书本、用手挤袋子、飘动的纸带、水中冒气泡。
(2)做纸条飘起的实验时纸条要对准所触的小孔。
(3)做水中冒气泡的实验时,触的小孔必须浸入水底。温馨提醒: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空气中有氧气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可以流动的人们要呼吸空气 水空气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 无色
无味
都是一种东西
会流动
透明水空气看得见
摸得到
重看不见
摸不到
轻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我们周围的空气 无 色
无 味
透 明 的
会 流 动
比 水 轻
看 不 见
摸 不 着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