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周围的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指认6种常见材料并用词语描述它们。学生对材料的已有经验是本课教学的起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活动的设计,让孩子充分展示和暴露已有的对材料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步帮助孩子梳理对材料的认识。
第一步,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孩子关注身边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逐步展开本课的教学活动。
第二步,引导孩子认识材料的基本种类。三年级的学生平时更多关注物品的名称,对物品是什么材料做成的,缺乏了解 。通过此环节的教学,让孩子透过具体的物品关注物品的制作材料,并初步梳理原有的对材料的认识,逐步建立起材料的概念。
第三步,描述材料的具体特点是本课的难点,原有教材把它放在最后,为了扫清下一步“调查身边的材料”的障碍,教学中把这一步提上来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对材料特点的认识,更多的还是感官、表面的认识。活动更关注学生亲身尝试后的感受,让学生通过“看、闻、摸、拿、弯、敲、刻”等具体的活动,积累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第四步:由于有第三步的感性体验和理性的梳理,学生对材料有了基本的正确的概念,开展调查时“水到渠成”。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教师力求把这一步教学活动设计、演绎得让孩子们更加喜欢,并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和成功感。
第五步:进一步拓展物品和材料之间关系的认识,由“一种材料制成一种物品”到“两种材料制成一种物品”、“多种材料制成一种物品”的迁移,为后续的教学做好了新的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让学生认识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调查、交流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并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准备】
1.教具:三个黑色不透明塑料袋,三个用纸板、木块、塑料板做成的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其他各种用纸板、木块、塑料制成的物品若干。
2.学具:每组一块10厘米正方的玻璃片、木板、白卡纸、塑料片、棉布、白铁皮;小组观察记录表;
3、课件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出示三个黑色的塑料袋)师:同学们,这里有三个一样大小的塑料袋,里面放了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请一个同学上来用手伸入袋里面摸摸,说说自己的感觉,看能否猜出是什么东西做的?
学生上台用手伸入塑料袋内摸一摸,猜猜是什么东西做的?再请一个同学试试。
老师展示三个塑料袋内的正方体,介绍三种不同材料:纸板、木头、塑料。
看看我们周围的哪些东西是用纸板、木头、塑料做的?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几种用纸板、木头、塑料做成的物品。
学生举例介绍、交流。
(二)、材料的种类
1.像纸板、木头和塑料等能制作成各种物体的,我们把它叫做材料。(揭示课题,板书: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同学们,像纸板、木头、塑料这样可以做成各种物体的材料还有哪些?你能列举一些吗?
学生举例,教师逐个板书(如:玻璃、金属、棉布、纸、麻布、丝绸、陶瓷、水泥等)
(三)、描述材料的特性
1.(教师出示一块玻璃片、木板)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块玻璃,它有什么特点吗?
2.分组观察,交流描述,完成记录。(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的基本方法:看、闻、摸、拿、弯一弯、敲一敲、用刀刻一刻等方法)
3.全班汇报交流:展示各组记录表,每组请代表介绍本组的观察所得,另外成员可以逐个补充。
记录表:
第 小组
记录员:
观察材料
材料特点
木板
玻璃
4.进一步观察(老师出示10厘米正方的白卡纸、塑料片、棉布、白铁皮),同学们,这些材料你们见过吗?你能说说它们的特点吗?
5.分组观察,相互交流(每组一块10厘米正方的白卡纸、塑料片、棉布、白铁皮)
6.交流,请一位学生说说一种材料的基本特点,大家补充。
(四)、调查我们身边的材料
1.(教师出示调查表)同学们,我们身上也有许多材料,下面我们一起来调查一下,请大家把你身上的材料记在调查表上(每组一张调查表从抽屉拿出)
表1 我们身上的物品
名称
可能使用的材料
名称
可能使用的材料
校服
扣子
拉链
发夹
钥匙
2.反馈交流:小组代表展示调查表,介绍。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及时发表不同看法,教师注意及时反馈(对有争议的材料,需要仔细辨别)
3.(教师出示第二张调查表)我们再来调查一下书包里有什么物品,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请大家把自己观察的记在调查表上
表2 书包里的物品
名称
可能使用的材料
名称
可能使用的材料
4.反馈交流:小组代表展示调查表,介绍。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及时发表不同看法,教师注意及时反馈(对有争议的材料,需要仔细辨别)
5.对教室中使用的材料我们还有不太明白的吗?(出示第三张调查表)
表3 教室里的物品
名称
可能使用的材料
名称
可能使用的材料
6.快速反馈交流(教师对学生不太明白的地方加以指导解释)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图片1)同学们,这个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2.逐个出示图片2、图片3、图片4,认识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3.刚才4个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吗?(都是用一种材料做成的)
4.出示图片5,看看这个物品又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和刚才的物品有什么不同?(用两种材料制成的)
5.逐个出示图片6、图片7、图片8、图片9、图片10、图片11、图片12、图片13、图片14、图片15,请大家分辨这些东西又是分别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6.为什么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物品都是用几种材料制成的呢?这样做的作用是有哪些呢?请大家好好思考一下,下面几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
【教后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如下体会。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建立起“材料”的概念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学生更多的是关注具体的物品名称,让学生透过外在的形式看内在的“材料”有一定的难度。
注意建立“材料”概念的梯度铺垫。在游戏后,当学生知道三个正方体是“纸板、木头、塑料”做成后,及时出示同样用“纸板、木头、塑料”做成的各种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东西,帮助孩子完成一个“从一个个具体的物品抽象出 ‘材料’的概念”的过程,减少学生建立“材料”概念的难度。
关于材料的种类,教师应尽量使用能体现这种材料本质特点的样品,尽量减少外在颜色、图案等的干扰,帮助学生尽量多的积累起不同材料种类的概念。
学生对具体某一种材料的特点的观察兴趣很高,教师指导的重点是“观察方法”的运用。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方法,通过亲身的实践活动,积累起真实的、正确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
对于身边材料的调查,教师要把握好尺度,注意教学组织,提高活动效率,用比较充分的活动过程,帮助学生关注身边的物品和它们的材料,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好扎实的铺垫。
课件21张PPT。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浙江省海盐县向阳小学 钱雪祥目录记录表描述材料的特性表1我们身上的物品调查我们身边的材料表2书包里的物品调查我们身边的材料表3教室里的物品调查我们身边的材料想一想:这个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想一想:这个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想一想:这个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想一想:这个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想一想:这个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想一想:这个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想一想:这个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想一想:这个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想一想:这个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想一想:这个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想一想:这个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想一想:这个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想一想:这个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想一想:这个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策划:屠元成 斯苗儿 郑少艾
制作:钱雪祥 沈菊峰
审核:喻伯军
责编:朱卫国 吕秋稼 樊芸
编制: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时间:201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