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杨郎九年一贯制学校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杨郎九年一贯制学校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05 21:4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周恩来对旧中国外交评论的一段话: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摘自《周恩来传》 你能用几个词来
概括近代中国外交
的基本特征吗?旧中国的外交=屈辱的、跪着的外交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4、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一、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 这段材料说明新中国刚成立时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思考: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世界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面对着当时对中国十分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么做的呢? 积极主动、走向世界、广交朋友毛泽东(左)与斯大林(右)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赢得世界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嗨,班长要我把“国家外交原则”贴到班级板报上,可是被我弄乱了,急死我了,谁能帮我?互相 领土完整 和
主权 尊重
共处 和平 平等
互不侵犯 互利
干涉内政 互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立该原则。②标志着我国
外交政策的成熟意义: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带着以下的问题看课本P78,思考:
会议的时间?地点?
参加会议的有哪些国家?
会议有什么特点?
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参加会议的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怎样? 万隆会议:四、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求同存异印尼万隆万隆会议
(1)时间:
(2)地点:
(3)与会国:
(4)特点:
(5)主题:
(6)结果:1955年圆满成功受到殖民压迫的亚非独立国家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周恩来同—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如何维护民族独立
发展国家经济
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
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称为“万隆精神”。
什么是“万隆精神”?思考: 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政治活动,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词汇代表了建国初期中国外交的成就与智慧,那么这些词汇在现代的中国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方面是否还适用呢?请举例说明。 想一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195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总
结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为中国外交事业做了哪些贡献?1、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1954年,访问印、缅,首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外交公报参加了。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3、1954年,首次以五大国身份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周恩来总理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走进名人周恩来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学生读书目的是担负并实现“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 ——周恩来
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周恩来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遮掩错误就是躲避真理! ——周恩来练一练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 )
A 印度 B 缅甸 C 苏联 D 美国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 )
A 1949年 B 1953年 C 1954年 D 1955年
3.建国后的第一年里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 )
A 15个 B16个 C 17个 D18个
4.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 )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开罗会议 D 雅尔塔会议CBCB材料分析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
1、图中讲话的谁?在哪次会议上的讲话?这次会议何时在何地召开的?这次会议有何特点?
2、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什么?
3、图中的人物提出了什么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有何作用?
作业1、寻找周恩来总理的外交足迹。
2、完成历史填充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