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实验学校初中部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实验学校初中部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5 21:5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开学测试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基础积累(共1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朴刀(pō) 慰藉(jí) 咨诹(zōu) 崩殂(cú)
B、鳏夫(guān) 狡黠(jié) 猥亵(wěi) 匿名(nì)
C、庖官(páo) 脂粉(zhī) 忿恚(huì) 阐述(chǎn)
D、画缯(zēng) 干涸(gù) 徒跣(xiǎn) 缟素(gāo)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或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杨志拿着藤条,劈头劈脑打去。
B.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C.《红楼梦》中的香菱挖空心思地学写诗。
D.胡屠户骂范进时,范进都是喏喏连声,说:“岳父见教的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面对人生的不如意,一个人所要做的,就是尽量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部分。
B.《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富春江两岸初秋的山光水色,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C.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全面暂停进口台湾方面通报的问题产品。
D.深圳大学城体育中心在设计上结合了充分的地形地貌特点。
4.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2 分)
A.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感情。
B.“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形象,比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故乡》中的“我”以及《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这些人物都来自他的小说。
C.昨晚,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共同见证了深圳大运中心的落成。”这句话的主干是“嘉宾见证落成。”
D.“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或许仅仅是因为它喜欢运动。”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所以,丙烷被幸运地选作火炬的燃料。
②再说丙烷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
③为什么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燃料选择了丙烷呢?
④丙烷不仅符合环保要求,而且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
⑤因为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A. ③⑤②④① B.③④①⑤② C.③④②⑤① D. ③⑤④②①
二、默写(共10分)
6.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0分)
(1)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2)常恐秋节至,_____________。(汉乐府《长歌行》)
(3)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4)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5)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
(7)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8)将军百战死, 。(《木兰诗》)
(9)为亲友送行时,人们往往会吟诵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 , ”诗句,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10)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里,列举了九个景物意象后,用“ ,
”来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乡愁。
三、阅读(共33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若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选自刘蓉《习惯说》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
(3)每履之 (4)而不与洼适也
8.翻译句子,注意加点词。(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9.你喜欢什么样的花?请你谈谈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以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2分)
10. 《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2分)
(二)阅读《柳叶儿》一文,完成11—14题。(9分)
①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②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③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④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⑤柳叶,自然在嫩的时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难以下咽。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⑥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⑦柳叶儿,是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一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⑧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便是家里人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⑨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⑩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清凉。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的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
  ⑾我从上面折了树枝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捡,一会儿便折下来一大抱。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 ”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⑿柳枝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几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⒀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一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
  ⒁多亏了那些树叶,吃光了一茬,长出来一茬,再吃光了一茬,再长出来一茬……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
  ⒂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嚼。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
11、第(4)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
12、第(6)段写“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联系下文看,“我”的“乐”主要体现在(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13、第(10)段画线句属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描写,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14、最后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绿色塑料》一文,完成15—19题。(12分)
①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⑤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碱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⑦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碱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墒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合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⑧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15.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什么内容。(3分)
16.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1分)
17.阅读第②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2分)
18.仔细阅读第⑤、⑥段文字,说说“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和“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有什么异同。(3分)
相同:
不同:
19.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向一位正在使用普通塑料袋的人宣传“绿色”塑料袋的特点及使用意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3分)
四、名著阅读(4分)
20、请用40—80字向同学们简介《傅雷家书》或者培根随笔,谈谈你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一个故事(细节)或一段(一句)话。
五、作文,共43分(书写3分)。
21、下列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1、我想对您说 2、我为这道风景点个赞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考
初三年级 语文试卷答案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基础积累(共1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C
A、朴刀(pō) 慰藉(jí) 咨诹(zōu) 崩殂(cú)
B、鳏夫(guān) 狡黠(jié) 猥亵(wěi) 匿名(nì)
C、庖官(páo) 脂粉(zhī) 忿恚(huì) 阐述(chǎn)
D、画缯(zēng) 干涸(gù) 徒跣(xiǎn) 缟素(gāo)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或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C
A.杨志拿着藤条,劈头劈脑打去。
B.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C.《红楼梦》中的香菱挖空心思地学写诗。
D.胡屠户骂范进时,范进都是喏喏连声,说:“岳父见教的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A
A.面对人生的不如意,一个人所要做的,就是尽量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部分。
B.《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富春江两岸初秋的山光水色,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C.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全面暂停进口台湾方面通报的问题产品。
D.深圳大学城体育中心在设计上结合了充分的地形地貌特点。
4.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2 分)B
A.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感情。
B.“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一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列的知识分子形象,比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故乡》中的“我”以及《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这些人物都来自他的小说。
C.昨晚,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共同见证了深圳大运中心的落成。”这句话的主干是“嘉宾见证落成。”
D.“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或许仅仅是因为它喜欢运动。”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D
①所以,丙烷被幸运地选作火炬的燃料。
②再说丙烷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
③为什么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燃料选择了丙烷呢?
④丙烷不仅符合环保要求,而且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
⑤因为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A. ③⑤②④① B.③④①⑤② C.③④②⑤① D. ③⑤④②①
二、默写(共10分)
6.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0分)
(1)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2)常恐秋节至,_____________。(汉乐府《长歌行》)
(3)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4)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5)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
(7)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8)将军百战死, 。(《木兰诗》)
(9)为亲友送行时,人们往往会吟诵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 , ”诗句,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10)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里,列举了九个景物意象后,用“ ,
”来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乡愁。
(1)造化钟神秀(1分) (2)焜黄华叶衰(1分)
(3)物是人非事事休(1分) (4)山山唯落晖(1分)
(5)赢得生前身后名(1分) (6)谁言天地宽(1分)
(7)江山如此多娇(1分) (8) 壮士十年归(1分)
(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分)
(10)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1分)
三、阅读(共33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若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选自刘蓉《习惯说》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
(3)每履之 (4)而不与洼适也
8.翻译句子,注意加点词。(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9.你喜欢什么样的花?请你谈谈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以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2分)
10. 《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2分)
参考答案:
7、(1)蕃:多 (2)鲜:少
(3)履:踩、踏 (4)适:适应
8、(1)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2)(父亲)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
9、言之成理即可。
10、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4题。(9分)
柳叶儿
①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②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③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④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⑤柳叶,自然在嫩的时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难以下咽。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⑥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⑦柳叶儿,是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一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⑧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便是家里人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⑨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⑩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清凉。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的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
  ⑾我从上面折了树枝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捡,一会儿便折下来一大抱。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 ”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⑿柳枝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几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⒀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一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
  ⒁多亏了那些树叶,吃光了一茬,长出来一茬,再吃光了一茬,再长出来一茬……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
  ⒂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嚼。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
11、第(4)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
12、第(6)段写“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联系下文看,“我”的“乐”主要体现在(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13、第(10)段画线句属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描写,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14、最后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排比;突出强调了当时饥荒的严重,人们的饥饿程度。 (2分)
12、(1)抢柳叶儿正好可以显示我上树爬高的本领。(2)吃柳叶儿能让我享受到吃饱肚子的满足感。(2分)
13、环境(景物);作用:交代了“我”和三叔抢柳叶儿的时间与地点;描绘出早春农村的清晨湿润、清凉、朦胧、宁静的特点。(3分)
14、再次抒发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情感,并且照应文章的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2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9题。(12分)
绿色塑料
①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⑤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碱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⑦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碱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墒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合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⑧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15.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什么内容。(3分)
16.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1分)
17.阅读第②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2分)
18.仔细阅读第⑤、⑥段文字,说说“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和“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有什么异同。(3分)
相同:
不同:
19.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向一位正在使用普通塑料袋的人宣传“绿色”塑料袋的特点及使用意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3分)
【参考答案】15.说明了研制绿色塑料的原因、绿色塑料的特点及种类。(共3分,每个要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16.用具体事实说明“白色污染”难以根除(后果十分严重)。(共1分)
17.绿色塑料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功效后,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共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18.相同:最终都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不同: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碱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共3分)
19.答题要点:使用普通塑料袋的危害;“绿色”塑料袋的特点;使用“绿色”塑料袋的意义;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四、名著阅读(4分)
20、请用40—80字向同学们简介《傅雷家书》或者培根随笔,谈谈你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一个故事(细节)或一段(一句)话。
五、作文,共43分(书写3分)。
21、下列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1、我想对您说 2、我为这道风景点个赞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一、选择题(10分)
5
二、6 古诗词默写(10分)
三、本大题共3题,共33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12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9题。(12分)
四、本大题共1题,共4分 。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开学测试——语文答题卡
班级 姓名 试室号 座位号





第6面 共2面 初三语文答题卡
考 生 号

注意事项:
选择题作答必须用2B铅笔,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笔答题作答必须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填写,答题不得超出答题框。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在每页考生信息框中填写姓名及考生号。
采用网上阅卷的务必要在右侧填涂考生号,
试卷类型
A
B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7、(4分 )
(1)蕃: (2)鲜: (3)履: (4)适
8、(2分)(1)
(2)
9、(2分 )_
10 (2分 )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4题。(9分)
1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分)   
13、(3分)
14、(2分)
15、(3分) 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6、(1分 )
17、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8、(3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9、2分
20、(4分)
五.作文(43分) 21. 写作40分,书写3分。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
勿在此处作任何标记或作答
100 ▲100字100字
▲700字
▲800字
广州全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设计 语文答题卡 第1面(共2面)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监制
▲5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