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3.2.2 函数的奇偶性
人教A版 必修一 第三章第二单元第3课时
五 板书设计
三 教法与学法
四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说教材
六 教学反思
二 说学情
目 录
教材分析
三
地位与作用
一
二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大单元知识体系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数学抽象: 通过探究函数图像特点,能将图像特征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理解函数奇偶性概念,掌握判断奇偶性的方法
3、逻辑推理:通过启发引导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类比、归纳概括能力,渗透数形结合、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2
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一、教材分析
1、直观想象:借助生活中对称图形、直观感受函数奇偶性的图像特征
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难点
掌握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及其图像特征,
学会用定义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
理解概念的抽象性,并会用符号语言描述函数特征。
重点
一、教材分析
学生思维正在由形象经验型向抽象理论型转变,理解
抽象问题较弱
初中阶段对图形、线、点的对称性已有初步认识。高中已学习了函数的单调性,已具备一定观察图像、研究性质的能力
数学基础薄弱,自主探究能力有待提高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引导
二 学情分析
年龄
特点
学习
特征
认知
结构
教师启发讲授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引导发现法
类比法
教
学
多媒体辅助
直观演示法
教法与学法
三、教学方法
教学中从实例开始,先观察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再作图,分析函数值表格,逐步领悟图形对称、点对称、数相等、式相等之间的关系,这样建立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就水到渠成了。
在新课标大情境下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
探究新知,抽象概念
3
类比学习,强化理解
4
讲练结合,巩固新知
5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为了贯穿课程标准,本节课设计为五个环节,教学流程如下:
【设计意图】
引入生活图片,直观感受得到函数奇偶性的图像特征. 通过函数解析式问题引入,在无法确定图象的情况下,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符号化定义的必要性.自然开始探索.
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授课时间2分钟
作出函数图象,再观察表格,你看出了什么?
f(1)
f(-1)
= 1
= 1
f(a)
f(-a)
= a2
= a2
f(2)
f(-2)
= 4
= 4
猜想 : f(-x) ____ f(x)
=
… -3 -2 -1 0 1 2 3 …
… 9 4 1 0 1 4 9 …
(-a, a2)
(a, a2)
设计意图:通过特殊值让学生认识两个函数的对称性实质: 自变量互为相反数时,函数值相等这两种关系。
2
探究新知,抽象概念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授课时间4分钟
设计意图: 学生体会函数特征由特殊值到一般性结论, 从“定性特征”过渡到“定量刻画”的深入认识,使得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活动一: 几何画板演示 定性 定量
授课时间3分钟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函数为切入点,通过反例的不完整性与直观认知冲突,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以及对数学概念的严谨性,既做到了“直观、具体”,又满足了课堂教学需要。
活动二 如何用符号语言描述这类函数特征?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授课时间4分钟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授课时间1分钟
偶函数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图像和解析式对概念中的“任意”二字进行举例说明,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表达偶函数的概念
活动三 通过探究,什么是偶函数?
①
O
x
y
O
x
y
②
请同学们观察: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的函数与函数式有怎样的关系?
3
类比学习,强化理解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授课时间1分钟
设计意图:经历了偶函数概念的生成过程,奇函数的探索、归纳、整理由学生自己完成,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③
活动四 学生探索,思维发展
(2)这两个函数图像有什么共同特征?如何用符号语言描述这种特征?
(1)从函数解析式看,-x与x在几何上有什么关系?f(-x)与f(x)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类比方法突破难点,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发展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的素养。
授课时间5分钟
奇函数定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概括奇函数定义,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自信心。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授课时间1分钟
活动五 学生自主归纳,并回答什么是奇函数?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函数奇、偶性的三种表达,从不同维度解释函数的奇偶性;在对比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深入思考,并整合奇偶性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活动六 性质对比,学以致用
授课时间1分钟
4
讲练结合,巩固新知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授课时间10分钟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注意规范作答的步骤,归纳总结判断函数奇偶性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再次深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实践体验,促使内化的生成,掌握解题思路,再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图像特征。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授课时间8分钟
例题补充,概念升华
设计意图: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求值,进一步深化概念,并解决由具体到抽象问题,提升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定 义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D, ,都有 . f(-x)=-f(x) f(-x)=f(x)
图 像 性 质 关于原点对称
关于y轴对称
判断 步骤 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f(-x)=-f(x) f(-x)=f(x)
x
o
y
(a,f(a))
(-a,f(-a))
-a
a
x
o
y
-a
a
(a,f(a))
(-a,f(-a))
5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设计意图: 反思和发表本堂课的体验和收获,加深理解和记忆,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必做题
层次一:教材第85页,练习1.2,第86页,习题第5题;
选做题:
层次二:教材第86页,习题第11题;
层次三:导学案补充题
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2x+1,求x<0时,f(x)的解析式.
课后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关注注重个人差异,加强作业的针对性,既使学生掌握基础,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写下疑问之处更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后反思:梳理对本节课的疑问之处?
& 3.2.3函数的奇偶性
二、例题
投影屏
例1:
例2:
练习:
例3:
3、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f(-x)=f(x)
1.偶函数 :
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
f(-x)=-f(x)
2.奇函数:
函数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五、板书设计
概念的形成过程是思维的源泉,快速给出的概念将弱化思维,降低学生的思维含量.
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1.重问题引导:创设情境,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学会学习;
2.重过程探索:通过讲解、探究、观察、动手、推理等数学活动展现定义得出的来龙去脉,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证明、理解等数学学习过程;
3.重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探究问题方法,理解从一般到特殊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三种语言转化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重文化渗透:结合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六、教学反思
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