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第2课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第2课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0-30 16: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1
必修1 第3章 第2节
复习旧知
2
线粒体
溶酶体
细胞壁
核糖体
液泡
中心体
内质网
叶绿体
高尔基体
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储存物质,使植物细胞坚挺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
支持和保护细胞
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3
观察电镜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观察到哪些细胞器?
2.哪些细胞器看起来比较发达?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细胞核
分泌颗粒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4
观察电镜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内质网
线粒体
哪些细胞器看起来比较发达?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胰腺腺泡细胞
细胞核
分泌颗粒
分泌蛋白
5
有些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这类蛋白质叫做分泌蛋白。
如:消化酶、抗体、一部分激素等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6
豚鼠胰腺腺泡细胞
产生大量的分泌蛋白
取材容易
易于观察
选材
方法
步骤
结果
结论
同位素标记法和放射性自显影技术
静态描述
动态变化
同位素标记法和放射性自显影技术
7
若组织切片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可通过曝光的银颗粒显示
原理
特点
物理性质有差异(如放射性、原子量),化学性质相同
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
特点
同位素:原子序数相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电离射线可以使感光乳剂曝光,形成银颗粒
应用
追踪放射性物质的分布及数量
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8
选材
方法
步骤
结果
结论
选择同位素3H标记的亮氨酸
将实验细胞放入含有3H-亮氨酸的培养液中短时间培养(3 min)
随后将细胞转入不含3H-亮氨酸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不同的时间、多次取样,制备组织切片,利用放射性自显影技术,追踪被标记亮氨酸的转移路径。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9
1、为什么选择亮氨酸作为同位素3H的标记物?
亮氨酸是必需氨基酸,必须从环境中获取,而不能自身合成。
2、为什么将实验细胞放入含有3H亮氨酸的培养液中短时间培养?
实验细胞短时间暴露于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中
将含有放射性的氨基酸洗去,换成不含有放射性的同一氨基酸
使暴露时间内合成的蛋白质掺入了含有放射性的氨基酸
追踪放射性物质的位置,从而得知蛋白质运动的轨迹
思考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10
在一条河流中加入染料,可以跟随染料分子观察河流的流动。
问题:如果不断地向一条河流添加染料会发生什么?
布满整条河流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11
选材
方法
步骤
结果
结论
分析实验结果,你能否据此推测出分泌蛋白转移的途径?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12
选材
方法
步骤
结果
结论
放射性培养
细胞膜内外两侧
推测出分泌蛋白转移的途径是:
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体
分泌颗粒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13
3min
17min
117min
放射性自显影后的胰腺腺泡细胞组织切片
放射性标记的蛋白质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分泌颗粒
本实验是在一个细胞内完成的吗?
放射性标记的蛋白质
放射性标记的蛋白质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14
核糖体
粗面内质网
合成蛋白
细胞膜
核糖体
氨基酸形成肽链
内质网
加工肽链形成蛋白质
高尔基体
进一步修饰加工
细胞膜
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细胞外
囊泡
囊泡
分泌
高尔基体
接受侧
运输侧
线粒体
供能
15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16
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面积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内质网
细胞膜
高尔基体
生物膜系统
17
细胞器膜
核膜
细胞膜
生物膜系统
各个结构之间通过生物膜系统建立联系,使细胞成为统一的整体
注:原核生物有生物膜(细胞膜),但无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系统
18
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在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细胞膜
生物膜系统
19
生物膜系统
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
生物膜系统
20
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互不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的应用
21
1、工业上水质净化
模拟生物膜选择性透过原理,对海水、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模拟生物膜
生物膜的应用
22
2、农业上抗旱新品种的培育
通过生物膜的改变来寻找改善农作物品质的途径,如将生物膜上的蛋白转变成抗冻蛋白,培育抗寒新品种。
3、医学上透析型人工肾等
用人工合成的膜材料来代替人体病变器官,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