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 选择性必修一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 
电解池 
第一课时 电解原理 
4.2.1 电解原理 
使用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充电时: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一、电解原理 
4.2.1 电解原理 
1、电解池 
把电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一、电解原理 
4.2.1 电解原理 
【实验4-2】 
【现象】 
【结论】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逐渐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 
CuCl2溶液在通电下生成了 Cu 和 Cl2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一、电解原理 
4.2.1 电解原理 
电解CuCl2溶液生成Cu和Cl2的原理是什么? 
【思考】 
离子自由运动 
(不规则运动) 
离子定向运动 
一、电解原理 
4.2.1 电解原理 
CuCl2 = Cu2+ + 2Cl- 
H2O ? H+ + OH- 
? 
向阴极迁移 
向阳极迁移 
Cu2+ > H+ 
放电顺序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放电顺序 
Cl- > OH- 
2Cl- - 2e- = Cl2↑ 
Cu2+ + 2e- = Cu 
一、电解原理 
4.2.1 电解原理 
氧化反应 
2Cl- - 2e- = Cl2↑ 
还原反应 
Cu2+ + 2e- = Cu 
阳极 
阴极 
总反应 
Cu2+ + 2Cl- = Cu + Cl2↑ 
电解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而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放电 
当离子到达电极时,失去/获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一、电解原理 
4.2.1 电解原理 
2、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氧化 
反应 
还原 
反应 
阴离子 
阳离子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阳极 
阴极 
阴离子移向______; 
阳离子移向______ 
阳极 
阴极 
离子流向 
反应类型 
电子流向 
电源____极流向____极 
____极流向电源____极 
负 
阴 
阳 
正 
e- 
e- 
一、电解原理 
4.2.1 电解原理 
3、电解池构成条件 
1) 外加直流电源 
阳极:接电源正极 
阴极:接电源负极 
2) 两个电极 
惰性电极:C、Pt、Au等 
活性电极:除Pt、Au 以外的金属电极 
 如:Fe、Cu、Ag等 
3) 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4) 形成闭合回路 
阳极、阴极 
4.2.1 电解原理 
导思 
1. 正误判断 
(1)在电解池中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是阴极(  ) 
(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  ) 
(3)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均发生氧化反应(  ) 
(4)电解池中电子的流向是负极→阴极→电解质溶液→阳极→正极(  ) 
√ 
× 
√ 
√ 
4.2.1 电解原理 
导思 
2. 如下图所示装置中属于电解池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③⑥ 
4.2.1 电解原理 
已知:氧化性Cu2+ > H+ > Na+;还原性Cl- > OH- 
NaCl == Na+ + Cl- 
H2O ?H+ + OH- 
2Cl- - 2e- == Cl2↑ 
2H+ + 2e- == H2↑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总反应: 
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 ↑ 
电解 
阴极电极反应式 
阳极电极反应式 
2H2O + 2e- == H2↑+ 2OH- 
利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溶液,能否得到金属Na? 
问题思考 
4.2.1 电解原理 
第二步:分析离子放电顺序(注意阳极电极材料) 
阴极:Cu2+>H+ ,阳极:OH->SO42?; 
? 
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为例 
电离:CuSO4===Cu2++SO42?,H2O?H++OH-, 
溶液中存在Cu2+、SO42?、H+、OH-四种离子; 
? 
第一步:分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 
第三步:写出电极反应式 
阴极:2Cu2++4e-===2Cu,阳极:2H2O-4e-===O2↑+4H+; 
两极反应式相加得总反应式: 
2Cu2++2H2O == 2Cu+O2↑+4H+ 
 电解 
分析电解池的一般思路 
二、放电顺序 
4.2.1 电解原理 
即失或得电子的顺序 
1、阳极放电顺序 
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若为活性电极: 
若为惰性电极(Pt、Au、C等): 
仅溶液中的阴离子放电 
活泼金属>S2-> SO32- > I ->Br ->Cl ->OH-> 含氧酸根离子(SO42?等) 
>F- 
? 
(只传递电子本身不失电子) 
S2->SO32- > I ->Br ->Cl ->OH-> 含氧酸根离子(SO42?等) >F- 
? 
水溶液中不放电 
【总结】 
失电子能力——还原性 
二、放电顺序 
4.2.1 电解原理 
即失或得电子的顺序 
2、阴极放电顺序 
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的阳离子放电,与电极材料无关 
 Ag+>Hg2+>Fe3+> Cu2+>H+(酸)>Pb2+>Sn2+>Fe2+>Zn2+> H+(水) > 
 Al3+>Mg2+>Na+>Ca2+>K+ 
 氧化性强的离子先放电: 
水溶液中不放电,熔融态放电 
阳离子得电子能力——氧化性 
即越活泼的金属,其阳离子越难结合电子 
4.2.1 电解原理 
导思 
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电解质溶液,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1) 电解氢氧化钠溶液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稀硫酸溶液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4e-===O2↑+4H+ 
4H++4e-===2H2↑ 
2H2O-4e-===4H++O2↑ 
4H2O+4e-===2H2↑+4OH- 
(3)电解硫酸钠溶液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OH--4e-===O2↑+2H2O 
4H2O+4e-===4OH-+2H2↑ 
三、电解规律 
4.2.1 电解原理 
1、电解水型 
如:Na2SO4、NaOH、H2SO4 
电解质 
H2SO4 
NaOH 
Na2SO4 
阳极反应式 
2H2O-4e-=== 
O2↑+4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4e-=== 
O2↑+4H+ 
4OH--4e-=== 
O2↑+2H2O 
阴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 
4H2O+4e-===2H2↑+4OH- 
pH变化 
_______ 
______ 
______ 
复原加入物质 
加入_______ 
4H++4e-===2H2↑ 
减小 
增大 
不变 
H2O 
特别提醒 电解后溶液的复原,从溶液中放出的气体和生成的沉淀,按照原子个数比组成具体物质再加入溶液即可。遵循“少什么加什么,少多少加多少”的原则。 
三、电解规律 
4.2.1 电解原理 
2、电解电解质型 
如:HCl、CuCl2 
电解质 
HCl 
CuCl2 
阳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pH变化 
_______ 
? 
复原加入物质 
_______ 
________ 
2Cl--2e-===Cl2↑ 
2H++2e-===H2↑ 
Cu2++2e-===Cu 
增大 
HCl 
CuCl2 
三、电解规律 
4.2.1 电解原理 
3、电解质和水都发生电解型 
电解质 
NaCl 
CuSO4 
阳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pH变化 
_______ 
_______ 
复原加入 
物质 
_______ 
______________ 
2Cl--2e-===Cl2↑ 
2H2O-4e-===O2↑+4H+ 
2H2O+2e-===H2↑+2OH- 
2Cu2++4e-===2Cu 
增大 
减小 
HCl 
CuO或CuCO3 
如:NaCl CuSO4 
放H2?生碱型 
放O2?生酸型 
4.2.1 电解原理 
正误判断 
(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钠和硫酸铜的混合液,最初一段时间阴极和阳极生成的物质分别是铜和氯气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的阴极反应式为Na++e-===Na 
(3)用石墨作阴极、铜作阳极电解硫酸铜溶液的阳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 
× 
√ 
√ 
(4)用石墨作电极电解硝酸银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4Ag++2H2O 
4Ag+4H++O2↑ 
√ 
4.2.1 电解原理 
正误判断 
(5)铜作阳极电解盐酸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Cl CuCl2+H2↑ 
(6)电解任何物质,阳极失电子总数与阴极得电子总数相等 
(7)用惰性电极电解盐酸、稀硫酸,H+放电,溶液的pH逐渐增大 
× 
√ 
√ 
4.2.1 电解原理 
电解池 
电解原理 
放电顺序 
电解水型 
放H2?生碱型 
电解电解质型 
放O2??生酸型 
电解规律 
活泼金属>S2->I ->Br ->Cl ->OH- 
 Ag+>Hg2+>Fe3+> Cu2+>H+>Pb2+>Sn2+>Fe2+>Z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