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5 21:5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执教:上海市卢湾区兴业中学??朱凌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昨天,我们讲了朗读的要求:朗读应该要——
生:要有味道。
师:对!朗读要有味道。(板书:读出味道)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有味道地读一读,怎么样?首先,我请大家读一个字。(板书:花)读——
生:花。(读得十分平常,毫无味道)
师:味道怎么样?
生:没有。
师:那怎么才能有味道呢?
生:要有感情。
师:有感情,对!那“花”怎么读才有感情呢?由“花”你可以想到什么?(指着一学生)你说——
生:开花。(学生笑)
师:(继续指后排学生)后面——
生:饲料。
师:继续,由花想到什么?
生:春天。
师:哦,由花想到春天,好!
生:秋天。(学生大笑)
师:哦,他时间过得真快,由花想到了百花凋零。我们大多数同学由花想到了春天,想到了那些美好的事物,是不是?那么就带着你们美好的想象,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字,一边读一边想象。
生:花——(略略拖长了声音)
师:觉得自己读得有感情了吗?请大家再看(板书,在“花”后空一字符写上“落”。然后指着“花”与“落”)连在一起读——
生:花——落——(读得十分平淡)
师:刚才我们说,“花”代表春天,代表美好的事物。那么“花落”又代表了什么?
生:花凋谢了。
师:再想——
生:悲伤的事情。
师:后面——
生:花落想到秋天。
师:秋天,想到了万物凋零,对不对?那么我再加两个字(板书:在“花”与“落”之间加上“儿”,在“落”后加上“了”)自己在下面轻声地念念看,和前面单单两个字有什么区别?(学生轻声念,教师要求一学生回答)来,请你把两个词分别读一下。
生:花落。花儿落了。(读得没有任何区别)
师:要读出区别来,把你的感情带进去。
生:花落。花儿——落了(后一词明显有变化)
师:花儿——落了,注意了儿化音。好,后面的同学来读读看。
生:花落。花儿——落了。(学生轻声笑)
师:带着感情读,仔细地体会。
生:花落。花儿——落(↓)了。(学生再笑)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花落。花儿——落(↓)了——
师:好,这次大家一起读,读出味道来了。谁能说说差别在哪里?你说说看——(要求一学生回答)
生:“花落”就是很平常的意思,“花儿落了”好象很爱惜花,然后就会对花有感情。
师:她触动了你的感情,读“花儿落了”你想到了什么?
生:花的生命结束了,而花的主人很伤感。
师:花儿落了,你又感受到什么?(要求后一位学生继续谈自己的感受)
生:我感到有人大去了。(学生哄堂大笑)
师:(教师示意大家仔细听)你闻到了一种悲伤、不吉祥的味道,对不对?(答题学生点头)(板书:在“花儿落了”前加上“爸爸的”)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课题,带着感情,带着你所感受到的悲伤——
生:爸爸的——花儿——落(↓)了——
师:把味道读出来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课题就叫“爸爸的花儿落了”。我想问一下,爸爸的花儿落了意味着什么?
生:爸爸已经走了。
师:好,你说说看,你回答里的“走”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离开人世了。
师:好,那么在文章里有没有写到爸爸已经走了?
生:最后一段有的,就是老高说——(学生停顿)
师:请你把最后一段老高的话读一读。
生:“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师:老高没说下去,对不对?文章里面对于爸爸的死有没有直接提到过?
生:(齐声答)没有。
师:那我想问,为什么不说呢?
生:太悲惨了!
师:作者用“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没有直接点出来,那这和直接点明又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们将课题改一下,改为“爸爸的死”,有什么差别呢?(学生在下面小声议论)很多同学在说——
生:味道。
师:(指着黑板上的课题)对,“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我们在读的时候感觉非常美,很有味道,是不是?那么文章里面有没有暗示过爸爸已经死了,哪里?请划出来——
(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圈划,同桌互相交流)
师:好,文章哪些地方有暗示?
生:第11节,爸爸说的话:“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从爸爸的话中,我可以感到爸爸觉得自己快不行了,才会对自己的女儿说这样一些话。
师:这里所谓的“没有爸爸”指的是——
生:他有事,或者是要到天堂里去了。
师:哦,在以后没有爸爸的日子里,要能管自己和弟妹。还有没有?
生:第7节,“‘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这暗示了她的爸爸病得很严重,连床都起不来了。
师:“摇摇头,不说话了”接下去他有个动作,是什么?
生:“他把脸转向墙那边……”
师:为什么要把脸转过去呢?
生一:要哭了吧?
生二:我觉得应该是他怕正视自己女儿的眼睛,因为他觉得如果对他女儿说他不行了,不能去,很难开口。
师:爸爸想不想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
生:想——(齐声)
师:你怎么知道的?文章里面有没有提到?
生:第1节中,妈妈说的话,“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说明爸爸很想去参加毕业典礼,但他的病使他无法去。
师:还有吗?“我”将要代表同学们上台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辞,当“我”刚刚跨进小学的时候,爸爸怎样对“我”说的?
生:爸爸“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因为爸爸在六年前对“我”说要好好用功,然后才可以做这么件光荣的事情,现在“我”果然作为代表发言,如果爸爸看到会很欣慰。
师:但是这个时候,他却起不来了——除非病得很重,他是不可能不去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的。文章里面还有没有其他的暗示?除了爸爸,是不是还有对妈妈的描写——
生:第31节,“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妈妈哭过了,表示爸爸的病已经不行了。
师:爸爸已经病了很久了,而今天早上妈妈的眼睛又红肿了……好,我们把这些句子一起来读一下。我来领读,然后由大家来接。当“我”最后一次见到爸爸时,爸爸对我说:
生:“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师:把感情读进去。当“我”坐在毕业典礼的座位上,钟声响了,这时候我忽然想——
生:“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
师:当“我”毕业典礼结束回到家,这时候厨子老高对“我”说——
生:“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师:“我”走出家门,看见——
生:“爸爸的花儿落了。”
师:在这里,爸爸的花儿落了意味着爸爸已经不在人世了,我想再追问一下:爸爸的花儿落了,还意味着什么?
生:“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教师予以肯定,并板书后半句)
师:一起读。
生:“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师:你们觉得这句话应该包含着怎样的感情?
生:很伤心、很难过。
师:好,读出这种感情。
生:“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师:“我”想不想做小孩子?
生:想。(齐声)
师:你怎么知道的?拿笔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生:第36节,“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师:哦,这是盼望着一直想让老师把自己当个孩子,是不是?大家一起读这段话。
生:“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师:作者在此时是边哭边想的,为什么会哭?
生:她觉得自己要长大了责任也就大了,她有些怕。
师:文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啊!这样的早晨,一年年都过去了,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当所有的同学们为我们毕业生唱起骊歌的时候,作者的情感达到高潮。大家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叫《送别》,和知交好友分别的时候,他们听着这首歌……让我们也听着这首歌一起来读课文——当毕业典礼开始的时候,韩主任上台说话,所有的同学,他们所认识的小朋友们为他们唱起了《送别》——
(播放ppt,《送别》声起,“长亭外,古道边……”的旋律使学生感受到离别的氛围,逐渐进入情境。)
生:“啊!这样的早晨,一年年都过去了,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师:韩主任致完了词——
生:“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播放《送别》MP3,“长亭外,古道边……”的歌声起。)“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学生明显读出了一种忧伤的味道,渐入佳境)
师:那一年“我”才12岁。作者在这里说:“喜欢长高,但是却又害怕”,你们知道她害怕什么呢?
生一:我觉得她害怕长大了就要面临许多事情。
生二:我觉得她害怕去面对生活。
师:还是回到文章中去找一找相关的描写。
生:我觉得是害怕失去一些东西,第44节,“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影子了。他们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师:这些人是哪些人?
生:宋妈、兰姨娘、蹲在草地里的人。
师:宋妈是英子来到北平以后在他们家呆了三四年的一位乳母,可以说是她生活中最亲近的人;兰姨娘也曾经和小英子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而那个蹲在草地里的人,他的弟弟就是在六年前上台领毕业证书的那个优秀学生,爸爸就是要英子向他学习。这些曾经在小英子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人物,现在随着她的童年都已经离去了,所以随着她的长大她失去了童年时代最亲近的人。伴随着她童年一起失去的,不仅有这些人,还有她的爸爸。所以作者一直怀念着自己的童年。请大家一起读一读屏幕上的这段话。(播放ppt,让学生读《冬日、骆驼队、童年》中节选的一段话)
生:“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师:在这段话里,你们感受到的是什么?你们读出的又是什么?
生:作者非常不舍得她的童年,觉得童年一去不复返了。
师:作者对于童年美好时光怀着怎样的情感?
生:向往——
师:向往?
生:依恋,怀念。
师:对。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作者毕竟要长高、长大,要变成大人了。那么我想问,是不是长大,离开了童年仅仅就表现为长高呢?长大的意思是什么?小英子到底长大了没有?请大家思考讨论,如果认为小英子长大了,在文中找出具体的例子。
(学生认真而热烈地讨论,对“长大”下定义,并在文中找出小英子是否长大的依据,教师巡视,并参加其中的讨论)
生:我觉得长大意味着自己的年龄和心灵都成熟了,会自己去面对一些事,解决一些事。在文中,我觉得小英子是长大了,文中倒数第4节,当老高告诉“我”,爸爸已经不在人世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她知道怎样去处理事情,她觉得应该用自己的镇定和安静去面对医院里发生的事,她觉得自己应该去帮助妈妈。所以我觉得她是长大了。
师:能够面对现实,能够面对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并且十分地勇敢。好,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觉得长大是能够独立了,是思想的成熟。
师:那么哪里有具体的表现?
生:老高说的一句话:“……这里就数你大了!”
师:这是老高认为她长大了,我现在要问的是,小英子自己认为自己长大了没有?
生:她自己也这样认为的,因为她自己也觉得“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她是孩子里年龄最大的一个,而她的妹妹还在抢玩具,弟弟在玩沙土,好象都不怎么懂事。
师:作者称自己是怎样的大人?
生:“小小的大人。”
师:哦,小小的大人,在小学毕业的那一年,英子才——
生:十二岁。
师:还有没有其他描写能够说明小英子已经长大了?(学生仔细默读课文)
生:“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爸爸让英子独自去寄钱。
师:我们现在问的是:英子长大了没有?而不是爸爸认为英子长大了没有?独自寄钱这件事我们该怎样叙述才能说明英子是长大了呢?
生:英子能够独立去完成一些事了,正如父亲所说“闯练闯练”就闯过来了。
师:好,还有吗?我注意到大家都关注英子十二岁的时候,那是不是此时她才刚刚开始长大?
生:我觉得她懂得去感谢自己的老师,这也证明她长大了。第29节中,“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师:她懂得去感谢对她付出爱的人。
生:同样是这一节,前面已经提到我因为不想上学然后被爸爸打了,后来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而29节中说到,“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这说明我再也没有迟到过,从我不想上学赖床到我一直第一个到学校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的心灵在慢慢地成长。
师:她的自觉也说明了她长大了。能够面对事情,能够面对困难,能够自觉地去面对自己的生活,那就是一种长大。那么英子她是怎么长大的?她怎么才会从一个幼稚的孩童变成一个小小的大人?
生:大多数的原因都是因为她的父亲,父亲教了她许多事情,她也经历了许多事情。
师:在父亲严厉的教导下,在不断地面对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在失去了自己的朋友、自己最亲密的人之后,小英子终于长大了。但长大的代价却是——她失去了很多,甚至失去了她的父亲。我们再把这些表现小英子长大的语句串起来念一下。当小英子最后一次见到父亲,父亲对她说——
生:“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师:父亲还叮嘱“我”——
生:“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师:在爸爸的教育下,小学毕业的时候,我以第一名的成绩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作在大礼堂里,我想——
生:“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
师:对,小英子长大了,她已经能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了,当送别的骊歌响起来的时候,小英子哭了,我们毕业班毕业生都哭了——
生:“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师:“我”想起了爸爸叫“我”去东交民巷寄汇款的事情,他总是鼓励“我”说——
生:“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
师:临去时他还叮嘱我说——
生:“闯练,闯练,英子。”
师:小英子已经长大了,当她拿着毕业证书急急忙忙地回家去——
生:“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师:因为老高告诉她,你的爸爸已经……他没说下去,老高只是对她说,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陪着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
生:“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师:那一年,英子才——
生:十二岁。
师:当她走出家门的时候,她默念着——
生:“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师:这最后一句在念的时候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
生:有悲伤。
师:当她走出家门的时候,她到底是怎样的心情,我想请大家看影片《城南旧事》中的一段。(播放《城南旧事》结尾处,英子去医院看望父亲这一段,最后画面定格在英子脸部特写上,那双眼睛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谁能够描述一下这个画面?
生:英子没有哭,注视着父亲。
师:英子没有哭,她难道不悲伤吗?
生:她悲伤的,她的大眼睛里,满含泪水,却又努力忍着不让泪水流下来。
师:面对病倒在床上的父亲,英子没有哭。那么我们在念“爸爸”这句话时,除了悲伤,我们还应该体会到什么?
生:坚强。
师:课文中用了一个词——
生:镇定(教师板书)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句话,把味道读出来。
生:“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师:要把这样一种悲伤而坚强的味道读出来,再试试看。
生:“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读出了重音,读出了情感)
师:有一个林海音忠实的读者,她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她说:“人生的悲剧,最打动我们的是什么?读着林海音的小说,泪水常常不自觉地涌出来,可我却说不出缘由。是痛苦、感伤、忧郁、悲愤,还是激动?都不是。它们是这样温暖,忽然之间,我们狭小的胸膛感受到苍穹般的宽广。那便是悲剧中最感人的东西。在她笔下,那看似像海水一样宁静的平凡人生总是蕴藏着巨大的情感力量,无论人们是否能借以战胜或逃避命运的压迫,在我们的一生中它们都是最宝贵、最真实的。我们从中也更深切地认识了生活。这些,正是林海音最大的魅力所在。”(出示打在ppt上的这段话)我们在课题中,读到的有失去亲人的感伤,有对逝去童年的留恋,也有“我”的坚强与镇定。这篇文章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丝悲伤,但同时也带给我们生活最真实的感受。下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