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土壤 第1课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2土壤 第1课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30 09:3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5.2土壤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了解土壤的组成、颜色、质地和剖面结构,掌握观察土壤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综合思维)
2.运用图文资料。结合观察活动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要素,并据此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区域认知)
3.结合实例,了解土壤的功能和养护途径,体会养护土壤的重要性。(地理实践力)
学习目标
土壤的厚度一般为数十厘米到两米。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土壤的概念
说明:土壤≠土地
土壤只是构成土地的重要要素之一,而土地则是指陆地的表层部分,除土壤外还包括未形成土壤的岩石和岩石风化物(成土母质)。
猜一猜,图示三类陆地表层中,有土壤覆盖的是哪一个?
一、 观 察 土 壤
一、 观 察 土 壤
2. 组成
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土壤的组成——矿物质
矿物质又叫“无机盐”:他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大小不同的矿物颗粒,如钙、镁、锌、磷、钾等
无机肥
c
土壤的组成——有机质
有机质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一般以其含量高低作为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来源主要是枯枝落叶和动植物残体以及被微生物分解的腐殖质(森林枯枝落叶多,草原根系发达,荒漠动植物稀少)
它可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
(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形成腐殖质,呈黑色)
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
新鲜有机质 半分解有机质 腐殖质
改良土壤物理性质
提高土壤的疏松度和通气性,颜色较深,有利吸收阳光,提高土壤温度。
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含有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还有微量元素,分解产生腐殖酸、有机酸等可增强呼吸和对养分的吸收,加速生长。
增强吸水、保肥能力
吸水率高达400%~600%;保肥能力是粘粒的6~10倍。
3)水分:植物生长必须的因子并且和可溶性盐类构成土壤溶液,成为向植物供给养分的介质
4)空气:存在与土壤缝隙中,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
空气和水分二者此消彼长。
土壤矿物质
45%
土壤有机质
5%
水分
20%~30%
空气
20%~30%
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
土壤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骨骼”
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存于土壤空隙中
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包括动植物残体和腐殖质
是不是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肥力就越高?为什么?
不是。
有机质含量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的各种需求。
易误辨析
思考:土壤中有没有生物?有什么作用?
1 .土壤动物,比如蚯蚓,可以疏松土层
2 .植物的新鲜凋落物进入到土壤中,进一步被分解
3.微生物对枯枝落叶起分解作用,增加土壤腐殖质,增加土壤肥力
土壤颜色
土壤质地
土壤剖面结构
3.野外土壤观察的内容
1)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
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 “五色土”
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土壤颜色的成因:由于土壤里腐殖质含量和矿物质组成不同,土壤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土壤颜色也可以作为判断和研究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化的依据。
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
黑土是世界最肥沃的土壤,非常适合植物生长,中国东北地区黑土地处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
东北沃野千里(黑土)
黑土中积累了大量的腐殖质,有机质的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厚度为30-100厘米,人们总用“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发芽”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
高温多雨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这种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低产贫瘠,但利于茶树、柑桔种植。
土壤颜色
云南东川(红土地)
为什么土壤是红色的呢?
土壤颜色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高
降水多
微生物分解
速度快
土壤颜色变浅
淋溶作用强
矿物质流失
土壤以氧化铁为主
红壤的特点:土质黏重、酸性强、有机质少(贫)
土壤颜色
四川盆地(紫色土)
紫色土是亚热带地区由富含碳酸钙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上的初育土。矿质养分(磷、钾)丰富,肥力较高。它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
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
黄土是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土颗粒细,有机物含量较少、土壤有很多孔隙,土质松软,垂直节理发育,常形成陡壁,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黄土)
土壤
颜色
青土(水稻土)
白土(盐碱土)
青土(水稻土)分布在东部雨水较多且排水不畅或长期被淹的地区,土壤中的铁以氧化亚铁的形式存在,土壤呈青灰色。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较肥沃。
白土(盐碱土)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土壤中盐碱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较低,水分较少,土壤常呈白色。
黄土 盐土 黑土 红壤 紫色土
其主要差异在于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差异。
土壤颜色
土壤腐殖质由动植物残体演变而成,一般粘附在土粒的表面,它的多少主要是调节土壤颜色的深浅。
黑色的土壤一般是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因为腐殖质呈黑色和棕色;
腐殖质含量少时,土壤则呈现灰色或灰白色,如新疆盐碱土。
①和土壤腐殖质有关
为什么土壤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氧化铁就是土壤矿物质中的调色高手,当它在土壤中的含量高时,土色发红,或者呈棕红色。
②和矿物质有关
为什么土壤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土壤质地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
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按照质地可以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石砾>1mm
砂粒0.05-1mm
粉粒0.01-0.05mm
黏粒<0.001mm
土壤
颗粒
粒径
质地 粒级 孔隙 水 肥 气 热
砂土
壤土
黏土
砂粒 大孔隙多,毛细孔隙少 透水性强、保水蓄水弱 有机质易于分解 通气 土温高
砂粒、粉粒、黏粒比例适中 大、小孔隙均有 透水保水 保肥 通气
适中
黏粒 孔隙少 透水差,蓄水保水强 保肥 通气性差
土温低
土壤剖面构造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
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枯枝落叶层
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灰黑色或黑色
母岩层:坚硬的岩石
森林土壤剖面构造
最为复杂
淋溶层: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层迁移;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土壤形成因素
(以矿物质和有机质形成为例)
土壤形成过程示意图
气候
成土母质
生物
矿物质
水热条件
有机质
土壤形成初期
岩石开始崩解
土层开始形成
完整的土壤层
成土母质
有机物
母质层
母质层
母质层
腐殖质层
淀积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基岩
基岩
基岩
基岩
耕作层
犁底层
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耕作土壤剖面图
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
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一般15-30厘米厚。
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自然土层
土壤熟化: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定向培育,自然土壤(生土)逐步转变为适合作物生长的肥沃的耕作土壤(熟土、油土)的过程。标志是土层松软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结构和水热条件及通透性良好,土壤吸收能力高,微生物活动旺盛,既能保蓄水分养分,又可为作物及时供应和协调土壤的水、肥、气、热 。
耕作土壤剖面构造
小结:
土壤
土壤概念及组成成分
观察土壤
土壤颜色
土壤质地
土壤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