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30 14:2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13课预习提纲
1.康乾盛世下,君主专制发展的表现有哪些?这些制度的含义及影响?
2.清朝奠定疆域的过程、统治政策?
3.何谓改土归流?
4.清统治危机的表现、原因、启示?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程标准:
1.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临沭县实验中学高一历史备课组2024、10
时空观念
政治方面: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清朝雍正实行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皇权的高度强化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封建制度也逐渐走向衰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
经济方面: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镇经济繁荣,商品经济繁荣,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封建政府执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思想文化方面:一方面,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八股取士使人们思想不断僵化,文化专制加强。文艺大众化、世俗化趋势明显;另一方面,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但未形成近代科技。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阶段特征
(一)康乾盛世
(二)奏折制度
1、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2、特点:迅速、机密。
3、作用:皇帝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决策效率,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史称“康乾盛世”。
(三)设军机处
1、背景:雍正为处理西北军务而设,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2、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3、特点:①简:人员少,机构简单;
②速:办事效率高;
③密:地近宫廷,外界干扰少、保密性高。
4、影响:提高行政效率,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三位皇帝都以勤政著称。他们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对地方具体事务,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详加过问,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乾纲独断
(四)思想控制——文字狱、八股取士
2、影响:①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人才;
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③摧残文化,阻碍思想文化、学术、科技进步,维护专制统治。
1、实质:文化专制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确立
三公九卿制
西汉
巩固 中外朝制
隋唐
完善
三省六部制

加强 二府三司制

发展
一省两院制
明清
顶峰 雍正设立军机处
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小结: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的历程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①积极影响: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防止分裂割据,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消极影响:绝对专制的君主权力和日益腐败的官僚系统,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造成中国社会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因素之一。
跟踪练
1、(2024·浙江·高考真题)康熙为人谨慎,在某项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他曾叮嘱臣下“但有所闻,可以亲手书折奏闻才好,此话断不可叫人知道”,也向臣下保证“所批朱笔谕旨,皆出朕手,无代书之人”。这项制度( )
A.使皇帝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B.使皇帝开始直接领导具体职能部门
C.意在配合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D.不经其他中转收发,杜绝宦官专权
A
2、(2023·北京·高考真题)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
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
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
C
跟踪练
3、(2022·湖南·高考真题.5)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 )
A.君主的高度集权 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
C.南书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
A
跟踪练
P77学思之窗:
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奏折制度如何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答案提示:
说明:奏折制度的实质是官员与皇帝单线联系,通过这样的单线联系,清朝皇帝能够做到多渠道地了解下情,使不同等级、不同部门的官员进行复杂而秘密的互相监督,
作用:架空了内阁的权力;
保证皇帝个人意志得到全面贯彻,而不受外部环境影响;
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A.台湾
D.新疆
B.东北
C.蒙古
E.西藏
F.西南
G.中央
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1662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 清朝统一台湾
1684 清朝设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
沙俄: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设立盟旗,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满蒙联姻;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新疆设伊犁将军
藏族:确立达赖、班禅册封制度,派遣驻藏大臣,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平定三藩之乱,改土归流
二、疆域的奠定
【清朝的民族政策】
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
改土归流(土司→流官),强化清政府对西南各民族的管理。
4、(2023·辽宁·高考真题)1749年,乾隆皇帝谕曰:“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不得以‘蒙’‘汉’字面混行填写,已屡经降旨。今马灵阿奏折,犹以‘夷’‘汉’二字分别名色,可见伊等全未留心。”此谕意在( )
A.加强中央集权 B.维护国家一统
C.调整民族关系 D.规范文书体例
B
跟踪练
P79思考点 :为什么说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答案] 答案提示:
清朝中期的中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
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
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清朝的开疆拓土,并不是简单的军事征服,而是把一整套“中国”的特质移植到边疆地
区,比如父系的家庭制度、财产诸子均分制、婚丧礼俗、定居农业、土地产权登记制
度与户籍制度等。清朝对这些地方也不是简单地“汉化”或者“满化”,而是把当地的民
族文化特质保留了下来,把众多非汉族的民族整合成一个超越民族界限的新的政治体。
所以,不但清朝的绝大部分领土都被之后的中国政权继承了下来,而且中国还发展成
为一个文化多元化的统一国家。
(2)建立政治隶属:册封;羁縻政策;因俗而治
(3)加强行政管理:中央设专门机构管理,地方设行政单位
(4)加强经济往来
(1)军事打击与防御
(5)和亲、会盟、和议
拓展:
历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式
少数民族治理特点 恩威并施,剿抚并用;
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优待上层,稳定局势;
设置机构,颁行法律。
二、疆域的奠定
15
册封达赖、班禅
派驻藏大臣
西跨葱岭
西北至巴勒喀什湖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
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至南海诸岛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影响:①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②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促进民族交融,推动边疆地区的发展;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国内危机:人口膨胀、资源危机、政治腐败、贫富矛盾、农民起义
2.外部危机: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1)背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2)闭关自守:清朝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及其交往,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康熙时期:
四口通商
乾隆时期:一口通商 广州十三行
顺治时期:
“禁海令”
“迁海令”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积极:初期起到过防范侵略维护主权的作用。
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 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
人口剧增原因:
①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②耕地面积的增加;
③精耕细作;
④高产作物的推广;
⑤税收制度的变革
(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
中国 西方
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
走出中世纪,迈进资本主义时代
积极进行殖民扩张
经济 小农经济仍占主导统治阶级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开展工业革命
思想 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早期启蒙思想产生但未成主流,厉行思想控制(八股取士、文字狱)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
科技 没有突破性进展,日益落后于西方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清朝前中期的中国与西方
中国 西方
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
思想文化
对外政策
综合
专制强化
民主政治
自然经济占主导,财政困难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思想专制、愚昧自大
思想解放、科学理性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封建统治落后,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先进强盛
从中国历史纵向看,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
从世界横向看,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
清朝前中期的中国与西方
5、(2021·海南高考真题·6)表1反映了(  )
表1 清代前期主要财政岁入一览表 单位:万两(银)
A.繁荣背后潜藏危机 B.近代前夜发展停滞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A
年代 总额 地丁银 % 盐课 % 关税 % 杂赋 %
1685年 (康熙二十四年) 3424 2823 82.4 388 11.3 122 3.6 91 2.7
1724年(雍正二年) 3649 3028 83.0 387 10.6 135 3.7 99 2.7
1753年 (乾隆十八年) 4266 2964 69.5 701 16.4 459 10.8 142 3.3
1766年 (乾隆三十一年) 4254 2991 70.3 574 13.5 540 12.7 149 3.5
跟踪练
P80问题探究 :阅读上述材料,了解乾隆、嘉庆两位皇帝是怎样看待西方列强的,
并予以评论。
[答案] (1)乾隆、嘉庆两位皇帝都主张实行以闭关自守为主的政策,都有“天朝上国”
的心态,主张进行有限的贡赐贸易。
乾隆皇帝认为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外夷货物,有限的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惠,
故拒绝了外国的通商要求;
嘉庆皇帝认为西方不必遣使远来,岁岁进贡。
(2)评论:①乾隆、嘉庆两位皇帝产生此类思想并非历史的偶然,一方面它是落后、
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农耕经济的繁荣与长久以来的朝贡体制带来的是“天
朝上国”的优越感;另一方面又是清朝统治集团民族狭隘性的表现,它惧怕国内汉人
与外界勾结反清,从而威胁其统治。
②这种对外政策作为一种消极防御手段起到过一些自卫作用,暂时延缓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进程。
但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它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沉重打击了中国的航海
业和对外贸易;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推进工业化的契机;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
使中国脱离世界发展潮流,最终落后于西方。
知识结构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疆域的奠定
统治危机的初显
推行奏折制度
设立军机处
大兴文字狱
治理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等
反击沙俄:《尼布楚条约》等
管辖西北: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等
共治西藏:册封达赖班禅、(改土归流)等
内部危机
外部危机
人口急剧增长
吏治腐败严重
农民起义频发
闭关自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