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标要求:
(1)了解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
2020 【Ⅲ】27·明代内阁制 8浙江·清朝的边疆政策;24江苏·康熙 28浙江·康熙;7浙江(1月)·军机处
21海南·人口增长与农业发展
19北京·十三行
2021 【甲】42·明边疆治理—卫所 28浙江·康乾盛世;19福建·康乾盛世
2022 【甲】41·明代海外贸易 5湖北·科举制;4山东·地方监察;
5湖南·君主专制强化
2023 【乙】27·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明朝) 3.浙江·西北:稳定新疆(清朝);5.北京·密折制度 军机处5.湖北·科举制(隋唐) 科举制(明清)
6.重庆· 清朝的边疆政策;
2024 【甲】26.朝廷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4.山东.宋元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
6.湖南.明朝民族关系。
考查内容: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政治史的考查仍将是重点,涉及经济引起的社会变革,非选择题涉及古今贯通、中西对比等。运用史料创设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理解、运用材料,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突出考查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
备考策略:
(1)注意从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角度认识其意义;
(2)注意明清两朝在国家版图奠定上的连续性,如明朝卫所和土司的二重管理体制加快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从羁縻统治到直接管辖的变化过程,“改土归流”虽然在清朝大规模推行,但在明朝就开始了
(3)注意明清时期中国出现的重大的社会变化,特别是16世纪以来的变化一直影响到了现代社会;
考查趋势:
(1)从家国情怀的角度理解明清民族政策和边疆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性;
(2)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外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特点和影响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皇祖、皇考至朕躬百余年来,皆亲揽庶务,大权在握…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
——乾隆
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若要将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康熙
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
——雍正
君主专制的加强
思考:康、雍、乾三位皇帝有什么特点?反映出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
皇帝勤政,乾纲独断,大权独揽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康乾盛世
(1)时期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
(2)表现
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它是中国古代帝制时代最后一个盛世。
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一倍以上,达到1316万平方公里,且四夷咸服 。
论财力, 世界白银产量一半流入中国。
论人口,明初6600余万,清道光增至4.1亿,占世界三分之一。
论城市,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占了6个。 ——人民大学郭成康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康乾盛世
(1)时期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
(2)表现
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
时间 事项 时间 事项
04:00 起床、请安 13:00 会见臣工
05:00 早课 15:00 批阅奏章
07:00 御门听政 16:00 会见臣工
09:00 批阅奏章 17:00 鉴赏文物
11:00 经筵日讲 20:00 就寝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它是中国古代帝制时代最后一个盛世。
国力强盛,社会稳定
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疆域辽阔……
史料: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
强调决策权由皇帝牢牢掌握,没有人能够窃权行私。
①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②提高了决策效率;
③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1).奏折制度
①含义:
②特点:
迅速、机密
③作用:
以前:我跟皇帝说件事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2.表现
现在:我跟皇帝说件事
单独呈送密封报告
皇帝
官员
亲手批阅奏折返回
设立 雍正时期
原因
职能
性质 中枢秘书机构
特点
影响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暴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值缮写,后名军机处。 —(清)赵翼
材料二:(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抄写)撰,而不能稍有赞画(指手画脚)于其间也。 ——(清)赵翼
材料三:军机处结构简练,只有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两层;奏折多至百余件者,皆于当天办完,没有过一日者。军机值庐,不准任何人窥探打听。
直接:办理西北军务;
根本:加强君主专制。
辅助皇帝处理机要政务,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简,机构简单、朝臣兼职;速:办事效率高;
密:保密性好,外界干扰少
提高行政效率;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实质:它们的设立都是君主加强皇权的手段。成员本质上是皇帝的秘书班子。
(2)设立军机处
(3).大兴文字狱
影响:
A.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B.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文化凋敝;
C.阻碍历史的进步,延缓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
在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书籍3 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书板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
—— 据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
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人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它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康熙(1661—1722年)时期,先后发生20多起文字狱。乾隆还借修《四库全书》之际,禁毁图书,摧残文化。
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典例研析】(2023·广东深圳一模)传统观点认为,军机处设立于清雍正朝,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美国学者白彬菊研究满文档案后认为:军机处有一逐步建立的过程,始于雍正朝,乾隆初形成;军机处日益扩张,君主专制让位给了君主与大臣的合作,大臣有可能限制君主独断。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军机处设立的时间尚无定论
B.拓展史料助于形成新的认识
C.军机处完善了君主专制机制
D.立场的差异造成认识的不同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学者通过研究满文档案,对军机处提出不同的看法,这说明拓展史料有助于形成新的认识,B项正确;传统观点和美国学者的观点都认为军机处设立于雍正朝,对于这一问题双方并无争议,排除A项;美国学者认为“君主专制让位给了君主与大臣的合作,大臣有可能限制君主独断”,所以军机处没有完善君主专制机制,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传统观点与美国学者立场的差异,排除D项。
主要问题 措施
东南
东北
西北 及 北部
西南
内地
郑氏后裔割据台湾
康熙时,1683年统一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
康熙时,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
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乾隆彻底平定准葛尔叛乱,后又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任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1762年乾隆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西藏地区统治不稳定
土司割据
册封宗教领袖;雍正设驻藏大臣; 乾隆创立“金瓶掣签”制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实行改土归流
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
二、疆域的奠定
(1)中央机构:
(2)边疆治理:
清朝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是理藩院
改土归流
①背景: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司世袭,形成割据势力。
②政策:改土归流
③内容:逐步取消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
④意义: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交融。
改土归流
思考探究:
清朝开拓和巩固疆域的方式有哪些?其边疆治理模式有何特点?
战争;设置机构;签订条约;册封;颁布法律
特点:因地制宜,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
西跨葱岭
西北达巴勒喀什池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到
南海诸岛
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1316万平方公里 (1820年)
全盛时期,清朝在全国设置了18个省,盛京(奉天)、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5个将军辖区,以及驻藏大臣、西宁办事大臣和蒙古的盟旗,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边疆地区的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清朝疆域开拓和巩固的影响:
①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②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④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⑤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清朝国家疆域奠定的意义:
①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
②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管理,巩固了边防,开发了边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③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交融。
④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拓展深化】 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特点
军事和政治手段并用 清朝前期,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进行坚决的军事打击,先后平定了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的叛乱。同时,通过封爵、给俸、联姻、朝觐制度等,极力抚绥少数民族上层人物
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根据不同边疆地区的情况设置不同的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辖。如东北和新疆地区,主要实行军府制度;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区,实行盟旗制度
结合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是蒙藏人民共同笃信的宗教,清统治者对喇嘛教领袖不断赐封,形成了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章嘉呼图克图四大活佛系统,影响遍布蒙藏广大地区
边疆的建设与开发 为维持边疆地区各族人民与驻防官兵的经济生活需求,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发展边疆生产与经济开发的措施
我们说康乾时代“为前代所不及,这是就历史的纵向比较而言的。……如果把乾隆朝取得的成绩作横向的考察,即放到当时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国家相比较,那就会呈现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
——戴逸《论乾隆》
(1)内部危机
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
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
——汪士铎
①人地危机:
清朝人口膨胀迅速,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②政治腐败:
官僚贪污腐败现象严重,贫富矛盾积累,乱象逐渐萌生,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
③阶级矛盾:
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和珅在乾隆朝柄政凡二十年,高宗崩,仁宗赐自尽,籍没家产,至八兆有奇。时人为之语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马关条约》赔款二亿两,《辛丑条约》赔款四亿五千两,两者相加,“仅和珅一人之家产,足以当之。”】 ——《清稗类钞》
白莲教之乱(绢本)
乾隆末年、嘉庆初年震动全国的川楚白莲教起义,……持续九年,蔓延湖北、陕西、四川、河南、甘肃五省……清朝政府调动了十六个省的军队,耗费军费2亿两白银,才把它平定下去……清朝从此由盛转衰。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2)外部部危机
①西方: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增加通商口岸,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开拓中国市场
英国所提要求 中国拒绝理由
派使者驻京 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加强贸易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在中国传教 天朝自开辟以来,圣帝明王垂教创法,四方亿兆率由有素,不敢惑于异说。夷人妄行传教,尤属不可。
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旧秩序
英国国书
㈠开放宁波、舟山、天津为贸易口岸;
㈡得到舟山附近一个岛屿,以便储存货物;
㈢得到邻近广州的一块地方,以便转运。
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
乾隆接见马嘎尔尼使团
②对策:清朝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及其交往,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只保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十三行”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即“闭关锁国”政策。
乾隆时期:
一口通商
广州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清)
闭关锁国
1.原因:①经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根本原因);②政治: 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及西方殖民者侵略的扩张;③思想: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主观原因)
②影响:
A、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B、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外部部危机
闭关锁国政策是海禁政策的进一步发展和延续。
盛衰反思 ——经验教训的总结
汲取边疆治理措施的经验,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从鼎盛看经验:
从危机看教训:
深化改革,健全制度
居安思危,忧患意识
以民为本,改善民生
顺应潮流,主动开放
课堂小结:
鼎盛
危机
君主专制强化
奏折制度
军机处
“文字狱”
疆域奠定
收台湾
抗沙俄
治蒙古
管西藏
北到西伯利亚
南到南海诸岛
西
跨
葱
岭
东
临
太
平
洋
西北达巴勒喀什湖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东北至大兴安岭和库页岛
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内部
外部
人地危机
政治危机
阶级矛盾
英国为首的
西方列强
对策:闭关自守
结果
落后于
世界潮流
【典例研析】(2022·湖南卷)嘉庆七年(1802年),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 )
A.君主的高度集权
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
C.南书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书房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产物和象征,中央官员任江西主考时,利用南书房行走的身份收受贿赂,借助皇帝的权威来行事,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官员俸禄入不敷出的信息,排除B项;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南书房地位下降,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周兴岱个人收受贿赂的现象不足以说明整个中央吏治混乱,排除D项。
A
【典例研析】(2024·河北沧州模拟)1755年,随着清军顺利进军新疆,乾隆帝适时发布了实地测绘新疆舆图的上谕,趁“西师奏凯,大兵直抵伊犁,准噶尔诸部尽入版图”之际,测量新疆“星辰分野、日月出入、昼夜、节气时刻,宜载入《时宪书》,颁赐正朔;其山川道里,应详细相度,载入《皇舆全图》,以昭中外一统之盛”。这体现出乾隆皇帝( )
A.重视加强对西北的军事统治
B.蕴含鲜明的国家一统政治思想
C.注重对地方进行有效的治理
D.统治边疆具有权力制衡的色彩
据材料可知,乾隆皇帝下令对新疆进行测量,把新疆纳入清朝版图,体现出清朝统治者具有国家一统的政治思想,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清军进入新疆后加强对该地的军事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政府对新疆采取的是因地制宜政策,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具体的治理情况,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权力制衡,排除D项。
B